人民網
人民網>>山西頻道>>文化旅游

古籍修復師:妙手補千年 全在一指間

段思齊 王帆
2022年04月03日07:44 | 來源:人民網-山西頻道
小字號

春日朗照,新綠初綻。走進山西省圖書館古籍修復中心,兩米多長的案幾上,修復師各自伏案,屏息靜氣,他們手握毛筆,小心翼翼蘸著漿糊,將薄如蟬翼的修復用紙填補到古籍書頁的破損處。在修復師敲打裝訂的過程中,泛黃古朴的古籍猶如“重獲新生”。

“讀書難、藏書尤難,藏之久而不散,則難之難矣。”在古籍與時間的對抗賽中,有這樣一群人,用他們的真誠與熱愛為古籍筑起了生命傳承的橋梁。他們就是新時代匠人——古籍修復師。

珍貴古籍修復前(左)與修復后(右)對比圖。受訪者供圖

修復一本古籍,需要“對症下藥”,針對不同的破損程度、材質等,制定不同的修補方案,短則幾天,長則數月。修復工序復雜精細,會用到數十樣工具,標號、制糊、配紙、溜口、刷漿、裁齊、訂線、壓平……每一個步驟都馬虎不得。

山西省圖書館有著悠久的古籍修復歷史,早在20世紀60年代就設立了古籍修復室,2009年,被原中國文化部命名為國家級古籍修復中心,成為全國12家國家級修復中心之一。

部分修復工具。人民網記者 王帆攝

“很多人不明白我們工作的意義,但如果這些古籍不被修復,我們失去的可能不僅僅是一本書那麼簡單,我們喪失的可能是一段歷史。”懷著敬畏之心,山西省圖書館歷史文獻部副主任邢雅梅用指尖傳遞著對古人與傳統的敬意。

邢雅梅從事古籍修復已經有20年,這麼多年來究竟經手修復過多少古籍,她記不清了,但對學徒之初師傅叮囑依舊牢記在心。

“古籍修復要有百分之百的把握才能動手,容不得‘萬一’。”

“這是不可再生資源,不能有一絲一毫的閃失。”

……

作為一名資深的古籍修復師,邢雅梅也留下對后人的承諾,“祖祖輩輩的東西留到現在,非常不容易,隻想把這些書從我們手裡盡量完好地交給下一代。”

邢雅梅專心致志地完成修復工作。人民網記者 王帆攝

妙手補千年,全在一指間。讓邢雅梅印象最深的是修復山西地方特色文獻《退想齋日記》。日記記錄了晚清到民國前期長達半個世紀的山西史事,描述了當時當地政治、經濟、文化等社會情況。在中外史學界,學者對其關注度較高。“當時《退想齋日記》收藏回館內時只是一些散裝的紙張,而且是用各種各樣廢棄的紙張拼接而成的,一共43冊,每冊大小不一。紙張褶皺嚴重,病害情況幾乎涵蓋了古籍所有的破損類型。”經過兩年時間,邢雅梅與團隊完成了43冊共一萬余頁的修復工作。最終,修復好的《退想齋日記》成功以原文形式出版,使這部具有地方特色的巨作得到更好地保護和利用。

“修復古書,我們講究的是修舊如舊,最小干預。做起來相當復雜,有時候修復簡單的一頁會耗上好幾天的時間。”邢雅梅說,這個工作講究的就是“靜下心、沉住氣”,專注身心合一,修復古籍,修復的其實也是浮躁的心情。對比起現如今快節奏的生活,願意從事這個行業的人寥寥可數。

修復師在修復拓片。人民網記者 王帆攝

雖然這個行業並不熱門,但近年來,也涌現出了不少90后。加入山西省圖書館古籍修復團隊4年多的程文濤就是其中的代表。雖然工作時間不長,但他早已在心底為自己設下了努力的目標。“早日成為和師傅邢雅梅一般的頂梁柱。”這是他的夢想。

“最近,我們在全力完成館藏珍貴古籍元刻《西夏文佛經扉畫》的修復,該項目已經獲得了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字節跳動古籍保護專項基金支持,預計5月底完工。”程文濤說,“如今,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到這個行業,也逐漸有社會力量支持,在我看來,現在就是古籍保護最好的時代。”

“古籍修復需要新時代的人才,希望有更多的年輕人願意加入這個行業,給傳統的古籍修復帶來活力和朝氣。”在邢雅梅看來,時代的發展,對修復師這個職業提出了更高的專業要求,隨著年輕人才的加入,古籍修復技藝也將迎來傳承、發展、創造的新空間。

(責編:段思齊、趙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