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山西頻道>>人民日報看山西

守護材質與技藝之美,從傳統藝術品升級為精巧文創產品

千年漆器,走入現代生活(護文化遺產 彰時代新義)

本報記者  鄭洋洋
2022年04月15日08:39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核心閱讀

  平遙推光漆器已有千年歷史。對於這項古老非遺,手藝人一方面堅守匠心,復原技藝,帶徒傳承﹔另一方面,融入現代理念,推陳出新,設計出精巧時尚的文創產品。傳承與創新並重,平遙推光漆器正不斷走進現代生活。

  

  雲霧繚繞中,宮殿巍然屹立,飛檐之上,幾隻白鶴盤旋上空。幾十位頭挽雲髻的女子,衣袂飄飄,款款而來,或鼓瑟彈琴,或抱盒捧盞、回頭低語……畫面都繪在光潔的黑色漆面之上,一片流光溢彩。

  這件《明宮樂韻動長安》漆器屏風長5.1米,高3.1米,用上好硬柞木為胎,被天然大漆通體擦拭了上百遍,歷時一年半而成。作品的創作者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平遙推光漆器髹飾技藝”代表性傳承人——85歲的薛生金。“髹是刷漆的意思,飾就是裝飾。漆器,是材質之美與技藝之美的結合。”薛生金說。

  恢復傳統工藝

  清晨,已滿頭銀發的薛生金和徒弟們一起在工作室裡創作。“每天他仍然堅持5個小時以上的創作。”他的兒子薛曉東說,別人作漆器的裝飾,都是先畫在紙上,再用復寫紙謄在木胎畫板上,薛生金則多直接用白稿筆在木胎上作畫。

  平遙推光漆器在唐代即有盛名,已有千年歷史。薛生金說,在山西,特別在平遙,漆器是一種普遍的實用品。

  “漆器的創作是個很費工夫的活兒,任何一件作品都至少得花3個月。”薛生金介紹,小到首飾盒、食盒,大到衣櫃、屏風,還有用來陳設的梅瓶、牆畫,都可以是漆器的創作對象。制作一件漆器,工序繁瑣復雜,基本都要經歷木胎、裱布、灰胎、漆工、畫工、打磨推光等步驟,有的還要鑲嵌上螺殼或金箔,反復打磨刷漆。

  在工作室的每張桌子上,都放著一小瓶豆油與瓦灰。“在灰胎上每刷一道漆,都要經過數十小時,才能完全干燥,而后每一層髹涂后,都要先用水砂紙蘸水反復研磨。最后,在器物表面抹上豆油,用手掌蘸瓦灰反復推擦,直到手感光滑,再進行下一層的髹涂,如此反復數遍——這就是平遙推光漆器。”薛生金介紹。

  這些年,薛生金有兩個堅持。一是對材質有執念。隨著市場擴大,許多人開始在制作中使用化學漆,但薛生金仍然堅持用天然大漆。“漆器藝術本身就蘊含材質之美,是很講究的。”二是注重從傳統文化中汲取設計靈感。桌子上,隨處可見厚如磚塊的書籍,“做好漆器,古代的服飾、基本器型要懂,四大名著、戲曲演義也要了解,這是我們的老傳統,要傳承下去。”

  多年前,薛生金恢復了失傳多年的“堆鼓罩漆”的傳統工藝,一直以來,他始終未停下創作的步伐。“不斷向自己發出挑戰,就是希望給后人留下更多的原創。”薛生金說。

  融入現代理念

  薛曉東從福州大學工藝美術學院畢業后,又在中央工藝美術學院進修,現在已是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山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如今,工藝制作的條件大為改善,加工平整的貝殼、調好的天然大漆已經可以通過採購獲取。“但最重要的是設計能推陳出新,並且保持精益求精的工藝。”與父親比起來,薛曉東對漆器制作有新的看法,“一定要融入現代理念,現在審美不斷變化,創作者要花心思去琢磨,年輕人才會更喜歡。”

  傳統的漆器藝術品,題材多為典故故事或者吉祥圖案。而薛曉東的許多作品體現出一種現代簡約美。四四方方的盒面上,飛鶴首尾相接、回旋一圈,灰鶴與白鶴相間,鶴尾用金箔鑲嵌。簡單的構圖,簡明的色彩,極具視覺沖擊力。這件名為《翔》的作品被國家博物館收藏。

  “傳統技藝完全可以體現時代主題,你看。”順著薛曉東指著的方向,記者看到一幅抗疫主題的漆畫:這是一組醫護人員工作的群像,畫面中間是一位醫護工作者的逆行背影——身穿防護服,正朝病房走去,義無反顧。人物的輪廓與脊梁處鑲上了金箔線,衣服褶皺部分用鑲嵌的白色貝殼暈染,立體挺拔,令人動容。

  “其實漆器作為一種藝術,非常需要年輕的力量,還可以借鑒外來的一些手法。”走到展覽室門口,薛曉東自豪地介紹起一幅作品。這件3扇屏風,主體圖案是一隻巨大的鳳凰,屏風下放著一張古琴,主題是《鳳求凰》,但在色彩上又有變化。薛曉東說:“這是我女兒設計的,她在高校任美術教師,也從事部分漆器的設計,嘗試融入更多的現代美學理念。”

  探索創意設計

  這些年,薛生金又多了個新身份——中國推光漆器博物館名譽館長。位於平遙古城東大街的中國推光漆器博物館,同時也是平遙推光漆器文化產業創意園。漫步其中,各類漆器藝術作品琳琅滿目,還有不少工藝美術師現場創作。

  在展示的眾多作品中,唐都推光漆器有限公司設計師胡曉明研創的“甜甜圈”十二生肖系列吸引不少游客駐足。漆器的器型像甜甜圈,或彩色或黑色的漆面光亮平滑,紋飾上卻是描金的中國傳統生肖圖案。胡曉明介紹,這其實是個置物盒,器物造型打破了傳統的首飾盒式樣,在圖案設計上也有所創新。

  古朴簡約的紅漆餐具、大氣典雅的文房四寶、精致的書簽、小巧的隨身挂飾……平遙推光漆器正不斷地貼近現代生活。這些文創產品,都出自創意園的工藝美術大師之手。“我們把傳統工藝與時代元素結合,加大研發力度,拓展非遺用途。”唐都推光漆器有限公司負責人陰建平說,“我們還與市場上優秀文創企業進行合作,探索文創產品的更多可能性。”

  其實,10多年前,以天然大漆為原料的平遙推光漆器髹飾技藝瀕臨斷代。“受低成本化學漆的沖擊,漆器行業曾面臨經營分散、產品單一、質量參差不齊的問題。”陰建平介紹,平遙推光漆器文化產業創意園聚合國家級、省市級工藝美術大師及專業設計制作管理團隊,在恢復傳統工藝的同時,組建大師工作室帶徒傳藝,外出培訓進修,與高校展開合作,“打造文化創意產品,就要不斷解決創意設計在文化產業中發展的瓶頸。”

  近年來,通過互聯網銷售和拓寬海外市場,平遙漆器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不斷擴大,越來越多人有興趣接觸和感受平遙推光漆器文化。“創意園已累計接待旅行、研學、實訓8.6萬人次,大家可以在這參觀、體驗漆器工藝。”陰建平說,今年還開展了漆器創意設計大賽,一批新的文化創意等待落地。

  “如今,平遙漆器有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2名,省級傳承人7名,還有許多工藝美術大師、龍頭企業,都是寶貴的發展資源。”平遙非遺保護中心主任霍文忠說,平遙正積極舉辦漆文化藝術節,為世界各地漆藝匠人搭建交流平台,希望讓平遙推光漆器走得更遠,走向世界。


  《 人民日報 》( 2022年04月15日 12 版)
(責編:麻潞、趙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