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山西頻道>>鄉村振興

中陽縣:木耳“貸”起來 百姓富起來

人民網記者 雷昊
2022年06月17日18:25 | 來源:人民網-山西頻道
小字號

“今年木耳長勢喜人,捏一下,厚厚實實、彈性十足。”6月15日,黑木耳種植戶郝繼珍正在自家的大棚裡採收頭茬黑木耳。擺放整齊的菌棒上密密麻麻地長滿了大小不一的黑木耳,像朵朵綻放的“黑牡丹”。

郝繼珍是呂梁市中陽縣暖泉鎮弓陽村人,由於村子交通不便、山多地少,外出務工曾是她唯一的收入來源。后來,夫妻二人相繼患上結腸炎和腰椎間盤突出,兩個孩子上學需要學費,沉重的經濟壓力讓郝繼珍的家庭入不敷出。她也因此在2015年被定為建檔立卡貧困戶。

2020年,中陽縣委、縣政府為進一步促進農民增收,助力鄉村振興,大力發展木耳產業,在土地、菌棒、貸款、技術、銷售等方面都給予種植戶大力扶持,每畝地補貼3000元,每個大棚補貼2萬元,每棒菌棒補貼1.5元。郝繼珍抱著試試看的心態邁出了種植木耳的第一步。

當時她向太行村鎮銀行貸款5萬元,但是原材料與工人工資缺口依然很大。在人民銀行與金融機構的大力宣傳和幫助下,郝繼珍獲得了三年期20萬元的無息創業擔保貸款。她自建大棚10個,入棚菌棒20萬棒,獲得政府補貼20萬元。沒有實戰經驗的她,通過政府組織的培訓,從木耳基地消殺到澆水、採耳,經過一年的辛勤勞作,木耳迎來了大豐收。郝繼珍靠著政策“輸血”、自身“造血”,當年盈利20多萬元。

2021年,郝繼珍新增地栽木耳13萬棒。她邊摸索學習、邊總結經驗,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種植方法,將木耳基地打理得井井有條。當年自然災害較多,收成相對較差,但是因為保險理賠7萬多元,郝繼珍盈利仍達30多萬元,帶動了貧困戶就業20余人,人均增收5000元。

木耳產業給村民帶來了看得見、摸得著的期待,越發堅定了他們脫貧后過上更加富足美好生活的信心。今年,郝繼珍將種植規模擴大到39萬棒。然而購買菌棒的資金卻讓她犯了難。

2月23日,中陽縣舉行促進農業產業發展政銀企農對接會。政府搭台,農戶、企業和金融、保險機構互相對接,了解各自需求。

“頭一天和信用社簽了合同,第二天貸款就下來了。33萬元貸下來也就6000多元利息,心裡面特別高興。”解決了資金難題,郝繼珍種植木耳的信心更足了。

像郝繼珍這樣依靠金融政策發展木耳產業,實現脫貧致富的農戶還有很多。2020年,曾經在外面打工的弓陽村村民王建軍,在政策的引導和朋友們的鼓勵下,回村承包了7畝土地,開始種植木耳。“兩塊多錢的菌棒,補貼下來隻要五毛四分錢,每畝地還補貼3000塊。”靠著種木耳,加上政府補貼,王建軍當年掙了將近12萬元。

據了解,為大力推進鄉村振興總體部署,切實保障種植戶的利益,中陽縣出台了“農業保險+信貸資金”金融支持木耳產業發展的中陽“木耳貸”模式。通過農戶、保險公司與金融機構簽訂三方協議,既解決了農戶種植風險,同時也降低了銀行的信貸風險,有效轉移了農戶因自然災害、價格因素等造成不能如期還貸的違約風險。各金融機構創新貸款產品,簡化辦貸流程,推出各具特色的“木耳貸”產品。

“今年,在政府的扶持下,通過‘木耳貸’,我擴大了種植規模,合伙栽植了30萬菌棒木耳。”王建軍高興地說。

截至目前,中陽縣已有170戶耳農獲得信貸支持,金額達4703萬元。在“木耳貸”的助力下,“小木耳”做成了農民增收致富的“大產業”。

如今,在弓陽村,隻要一提到黑木耳,村民們的臉上都洋溢著無比幸福的笑容。

(責編:雷昊、張臨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