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山西頻道>>國際國內

今年夏糧豐收已成定局——

來之不易的豐收答卷

本報記者 朱 雋 王 浩 郁靜嫻 李曉晴
2022年06月24日07:38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悠悠萬事,吃飯為大。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在糧食安全這個問題上不能有絲毫麻痺大意”“要未雨綢繆,始終繃緊糧食安全這根弦”。

  從江淮沃野到華北糧倉,麥浪千層,農機馳騁,豐收糧顆粒歸倉。“瞧!麥穗壯實,麥粒飽滿,今年畝產達1200多斤。”河北省成安縣種糧大戶楊俊山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目前,全國小麥大規模機收基本結束。總體看,今年夏糧小麥增產豐收已成定局。

  夏糧豐則全年穩。確保全年糧食產量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是2022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之一,也是今年“三農”工作的底線任務之一。打贏夏糧豐收這一仗,為全年糧食生產奠定了堅實基礎。在當前經濟發展環境復雜性、嚴峻性、不確定性上升的形勢下,牢牢穩住糧食安全這塊“壓艙石”,對於保供給、穩預期、增信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政策穩,人努力,千方百計奪豐收

  “扛過洪澇,扶壯弱苗,防住虫害,今年小麥豐收來之不易!”河南省淇縣西崗鎮臥鸞村大周農業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李文周感慨,“政策幫扶到位,專家下田指導,終於闖過一道道難關。”

  今年夏糧生產開局挑戰嚴峻。受去年冀魯豫陝晉5省遭遇罕見秋汛影響,全國冬小麥晚播面積達1.1億畝,苗情復雜程度多年少有。再加上農資價格持續上漲、國內疫情多點散發、國際農產品供應鏈風險陡增等因素相互疊加,奪取夏糧豐收遇到前所未有的壓力。

  越是面對風險挑戰,越要穩住農業這個基本盤。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各地區各部門以背水一戰的態度、超常超強的力度,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糧食生產,戰秋汛、促弱苗、防虫害……環環緊扣抓好夏糧生產和春耕備耕,努力贏得夏糧和全年糧食豐收的主動權。

  ——政策穩,穩住種糧預期。

  “今年收成真不錯,畝產超1300斤。”山東省夏津縣賀屯村糧農賀心利抓起一把麥子說,“好政策給咱托了底,今年每畝領到種糧農資補貼25.51元,收購價每斤1.55元,比去年漲了3角左右。”

  中央財政安排夏糧小麥促壯穩產補助資金60多億元,支持小麥搶種、促弱轉壯和“一噴三防”全覆蓋,兩次向實際種糧農民發放一次性補貼共300億元,再次提高稻谷、小麥最低收購價格,投放100萬噸國家鉀肥儲備……支持力度大、釋放信號強,一項項強農惠農政策落入田間,“托”牢了農民種糧積極性。

  政策穩,穩住了糧食播種面積。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司長潘文博介紹,冬小麥播種面積穩定在3.3億畝以上,冀魯豫陝晉5省調整種植結構、擴大非災區播種面積,能播盡播﹔西北地區擴種春小麥,南方地區擴種豆類、薯類等夏收糧食作物,因災影響的冬小麥面積有效彌補。

  ——田管實,夯實豐收基礎。

  弱苗轉壯、拔節灌漿、麥穗轉黃,河南省尉氏縣邢庄鄉燒酒壺村黨支部書記劉隨柱露出欣慰笑容:“小麥晚播一個多月,關鍵時刻,專家下田指導。農機整地,施葉面肥、統防統治,讓這茬麥子豐收了。”

  強化指導促弱轉壯,各地區各部門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農業生產,各級農業農村部門累計派出62.4萬人次進村入戶,推動1.1億畝晚播麥普施一遍返青肥、冬小麥“一噴三防”全覆蓋﹔抗災治虫減少損失,今年小麥病虫害發生早、發生重,各地大力開展統防統治、聯防聯控,累計實施防治面積6.9億畝次,小麥條鏽病發生面積減少91%,赤霉病發生面積減少40%,實現“虫口奪糧”。

  ——優結構,擴種油料作物。

  “油菜畝產300斤籽,畝均毛收入近1000元。”收完油菜,再種水稻,江西省遂川縣新江鄉橫石村農戶吳奕銀忙得帶勁。

  今年,中央財政安排產油大縣獎勵、耕地輪作、綠色高質高效行動等項目資金30多億元專項支持油菜生產。據農情調度和田間調查,預計夏收油菜籽面積有望突破1億畝,主產區單產有望創歷史新高,為提升全年油料產能和自給率夯實了基礎。

  夏季糧油豐收,穩住了今年糧食生產的開局,穩住了百價之基的糧價,讓百姓的“米袋子”“油瓶子”穩穩當當。

  農民挑上“金扁擔”,科技穩產作用大

  在山東省德州市平原縣,小麥剛開鐮,專家忙取樣稱重。“畝穗數45.8萬,穗粒數37.5粒,千粒重44.3克,產量真不錯。”全國農技中心糧食處農藝師梁健說。

  “科技種地,豐收有保障。”平原縣腰站鎮鍋培口土地股份專業合作社負責人王篤春深有體會,“鎮壓劃鋤,科學施肥,弱苗變成了穗大籽滿的壯苗。”預計全縣小麥單產572.4公斤,比上年增加2.3公斤。

  潘文博介紹,今年的冬小麥從品質看,產量“三因素”呈“一平一減一增”態勢:平均畝穗數與上年基本持平,穗粒數持平略減,平均千粒重有所增加。“小麥播后氣象條件好,8500萬畝旱地麥長勢明顯好於常年,實現了非災區多增產。”

  豐收到手,科技支撐有力。

  “從以前的畝產700多斤到今年1200多斤,靠的是科技。”江蘇省徐州市銅山區譚家村崇振家庭農場負責人狄崇振說,“農技專家指導,選用‘徐麥35’新品種,科學配方施肥、採用無人機綠色防控,今年成功克服了春旱、病虫害等。”

  今年夏糧生產期間,田間現場指導,在線直播會診……多種形式的科技服務,讓科學管理措施及時到田入戶。農業農村部組織開展小麥促弱轉壯奪夏糧豐收線上線下培訓月活動,累計培訓300萬人次。目前,我國主要農作物良種基本實現全覆蓋,全國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超過61%。

  顆粒歸倉,農機保駕護航。

  “聯合收割機勁兒大,一天能收上百畝,大家伙兒都搶著用。”河南省義馬市建軍農機專業合作社負責人王建軍忙得不可開交。義馬市成立工作專班,為農機跨區作業開通“綠色通道”,保障機收用油,確保小麥機收順利。

  麥熟搶收,分秒必爭。各地優服務,保暢通,著力做好跨區機收作業的組織和服務,跟蹤機收隊伍行程,落實農機綠色通道政策。截至目前,各地已開設農機轉運綠色通道2600余條,在跨區轉移沿線設置機收接待服務站、機具集中停靠點2500多個。

  有效減損,也是增產。8台收割機隆隆前行,一場搶收減損比武,在安徽省天長市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展開。“快中有慢,看前顧后,就能落籽少,留茬低。”新華農事合作社農機手陳廣寶說起訣竅頭頭是道。

  “三夏”小麥機收環節損失率平均降低1個百分點,全國可挽回糧食損失25億斤左右。今年夏收,各地加大推廣機收減損力度,對聯合收割機加快更新換代頻率,小麥機收減損培訓指導對所有持証機手全覆蓋,最大限度減少機收環節損失,確保顆粒歸倉。

  無人駕駛收割機、植保無人機、農業物聯網……高科技的“順風耳”“千裡眼”讓種糧農民挑上“金扁擔”。今年“三夏”,全國預計有1650萬台(套)各類農機具投入農業生產服務,“一條龍”開展小麥、油菜等作物搶收、秸稈處理、產地烘干、玉米搶種等作業。

  技術新、裝備強,田間地頭激蕩的科技動能,轉化為收獲時節的豐收喜悅。

  夯基礎,增后勁,端穩飯碗有底氣

  來之不易的夏糧豐收,為全年糧食豐收注入信心。

  全年糧食的大頭是秋糧。據6月22日農情調度,全國夏播糧食作物已完成意向面積的92.6%。目前出苗長勢較好,廣袤田野孕育著豐收希望。

  “糧食安全的根基是‘能力安全’。實施‘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既需要提升耕地質量筑牢糧食安全基礎支撐,也需要充分發揮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作用,確保糧食任何時候都能產得出、供得上、供得優。”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經濟研究部部長葉興慶表示。

  提地力,糧食安全基礎更牢。

  “田成方,農機敞開跑﹔渠相連,旱能澆澇能排。咱種地敢投入,今年種了700畝地,小麥每畝能收1200多斤。”山東省嘉祥縣孟姑集鎮種糧大戶卞勛濤說。目前,嘉祥縣建成高標准農田67.7萬畝,今年小麥預計產量7.3億斤左右。

  嚴格落實耕地保護制度,嚴守18億畝耕地紅線﹔今年中央下達補助資金近1096億元,繼續支持各地加強高標准農田建設,到今年底,將確保全國累計建成10億畝旱澇保收、高產穩產的高標准農田,保障糧食產能在1萬億斤以上。穩住耕地,數量不減,質量提升,為保障糧食等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提供了基礎支撐。

  強主體,糧食生產后勁更足。

  “耕種管收‘一條龍’,種地不操心,產量有保障。”湖北省廣水市南新村村民丁亮建當上“甩手掌櫃”。在廣水市,700多家“田保姆”服務農戶7萬多戶。

  如今,越來越多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社會化服務組織挑起了糧食生產的大梁。據不完全統計,今年春耕期間,13個糧食主產省份共有31.2萬個服務組織開展了春耕備耕和田管服務,服務小農戶近4600萬戶,有力有效保障了春季農業生產。

  夏糧豐收了,全年經濟就托底了。農業農村部有關負責人表示:“夏糧生產首戰告捷,為全年糧食產量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奠定了基礎。把糧食安全責任扛在肩上,保質、保量、保長遠,以國內穩產保供的確定性應對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我們有信心、有底氣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為應對各種風險挑戰贏得主動權。”


  《 人民日報 》( 2022年06月24日 03 版)
(責編:張婷婷、張臨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