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山西頻道>>本網關注

迎澤區:聚焦群眾期盼 辦好家門口的每一所學校

人民網記者 趙芳
2022年07月23日09:08 | 來源:人民網-山西頻道
小字號

要把孩子培養成怎樣的人?

如何才能吸引更多優秀人才進入教師隊伍,真正形成優秀人才爭相從教、教師人人盡展其才的良好局面?

……

教育是國計,也是民生,一端連著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一端連著老百姓對優質教育的殷切期盼。

近年來,迎澤區把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以建設優質均衡、高質量發展的現代化教育強區為主要任務,圍繞“五化”重點,提升“五度”品質,達到“五好”目標,從“基本均衡”到“優質均衡”,從“校校標准化”到“校校有特色”再到“校校高品質”,各美其美,百花齊放,家門口的學校都成了“有名氣、有流量”的好學校。

省外挂職、專題培訓,隊伍“強專業”“塑師表”

5月12日,迎澤區雙塔北路小學英語組全體教師齊聚線上,聽取教育專家吳欣老師關於“基礎教育英語課程改革與教師專業發展”的專題講座﹔13日,小學科學組全體教師進行了雲培訓,聽取了清華大學航天航空學院教授、中國力學學會科學普及工作委員會主任高雲峰教授的講座……

老師們邊觀看講解內容,邊做筆記。學習結束后,老師們進行了討論並說出了自己的學習心得和感受。

一所好學校擁有優秀的教師,才有核心競爭力,才有高品質的教育。

迎澤區小學語文項目學習成果匯報會現場。

迎澤區小學語文項目學習成果匯報會現場。

在迎澤區,每年都有安排教師培訓專項經費,通過省外挂職、專題培訓、教育論壇、高校研修、組織全國性校長論壇、辦學現場會等形式,實現領導干部和教師隊伍多層面培訓全覆蓋。

除了強化教師隊伍的專業素質,迎澤區還把師德師風建設擺在首要位置。從源頭上來說,該區嚴把教師的選拔關,多渠道“造血輸血”廣納優秀人才:堅持每年面向社會公開招聘優秀大學畢業生或青年教師,近幾年招聘公費師范生23名,引進碩士畢業生人才15名﹔定校招聘鄉村教師,公費師范生優先補充到鄉村小學,吸引高素質人才加入教師隊伍﹔重點推動城區學校教師到鄉村學校交流輪崗,全中小學交流教師比例達到15%以上,其中優秀骨干教師佔交流教師的30%。

為了進一步保障優質教育資源均衡,迎澤區把還挂牌督導作為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的一把“利劍”。2021年12月,165人被聘為區教育督導委員會專職督學、兼職督學和特約督學,同時成立了全區中小學督導員隊伍。

新任督學將採取“四不兩直”等方式實地督查,對發現的問題,逐項開列問題清單,明確提出整改要求,並組織整改“回頭看”,助力解決群眾“急難愁盼”的教育熱點難點問題。

“教育督導工作責任重大、使命光榮。作為新一屆督學隊伍中的一員,我將認真履職、嚴謹篤學,做辦學行為的監督者、素質教育的推動者、教育質量的評價者、典型經驗的發現者、問題瓶頸的解決者。”區第二實驗小學副校長丁則潔說道。

堅持把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建設高水平教師隊伍,做好制度、經費、待遇等各方面保障,才能推動全區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目前全區擁有省特級教師、省市區名師、學科帶頭人、教學能手、骨干教師共1000余人,學校優師覆蓋率達100%。區教科研中心被評為“全國優秀教研室”,山西省首批“標准化教研室”,名列全省第一。

以優帶新、以強帶弱,緩解“擇校熱”“大班額”

5月18日,《教育家》雜志線上圓桌論壇第197期於在線上舉行,青年路小學教育集團校長王曉榮從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和建設未來智慧校園兩大方面進行了分享。

對於青年路小學而言,2021年最大的一件事就是集團化辦學,除了主校,昆侖御分校、東山分校、萬科校區同時開學,擴大了優質教育資源的輻射面。

“全面開啟集團化辦學模式,三所分校共計可新增優質學位5000余個。”王曉榮介紹,萬科分校可容納36個教學班﹔華潤分校可容納36個教學班﹔東山分校可容納42個教學班。

青年路小學萬科分校。

目前,青年路小學主校已經分別向三所分校派出了管理團隊以及教師,三所分校與主校在教研、教學、學生活動等方面保持同步,延續主校“做最好的自己”辦學理念的同時,三所分校還會發展各自的特色。

“實施‘名校+薄弱校’‘一校+多校’等多種集團化辦學模式,就是要以優帶新、以強帶弱,杜絕‘超級小學’,緩解集團主校‘擇校熱’‘大班額’現象。”區教育局長張濤表示,這樣的改革探索,緩解的是入學焦慮之標,劍指的是教育公平之本。

簡單回溯相關政策流變,一條“問題—解題”的思路清晰可見: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擇校問題突出,“拼錢”“拼資源”入學,影響了社會對基本公共教育服務的滿意度。

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在這個意義上,近幾年來,迎澤區的教育改革逐漸接近治本之策——加快優質教育資源增加和覆蓋的步伐,讓機會公平與資源平等釋放公眾在入學上的巨大壓力。

沿著這樣的思路,可以更好地理解迎澤區的探索:

該區提高學校空間利用效率,發揮三十七中優質品牌教育資源,將東部地區新建的一所小學委托三十七中進行管理,實施了小學、初中、高中十二年一貫制辦學改革的有益探索,擴大了優質學位供給﹔

適應新型城鎮化發展趨勢,結合東部農村地區王家峰、郝家溝等城中村改造,採取還建、新建、改擴建等方式,對農村地區中小學進行布局調整,做到農村學校與城區學校“校舍裝備、教師隊伍、教育質量”都一樣﹔

……

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基礎,而入學公平則是教育鏈條起點上的公平。迎澤區不斷增加優質中小學比例,推動城鄉教育均衡發展,全力滿足老百姓“在家門口上好學”的需求。

寓教於景、寓教於形,校園“顏值高”“底蘊深”

雙塔凌然立並州,筆墨文賦寫春秋。走進位於迎澤區並州東街南三巷的雙東小學,映入眼帘的是平整的塑膠跑道、碧波蕩漾的噴泉、王羲之雕像、竹簡《三字經》……優雅的校園環境中充滿了國學的底蘊。

“禮”,以禮節、禮貌、禮儀為主軸,引入壁畫、浮雕、國畫、圖文展覽展示為元素加以表現﹔“樂”,輔以現代音符及書法中筆墨紙硯等文房四寶等元素,通過名人故事、歷史典故加以說明……學校教學樓共6層,每層都是一個微型國學展示牆。

雙東小學,始建於1963年,2011年3月學校進行拆遷改造,於2018年9月正式入駐新校,並更名為迎澤區雙東小學。

雙東小學課外活動。

一所好的校園不僅要具有“超高顏值”,更應兼備“底蘊靈魂”。在迎澤區,校園建設立足“一校一特色,一校一亮點”,結合學校辦學特色、辦學理念凝練學校文化,建筑造型、色彩搭配匠心獨運,學校雕塑、假山噴泉、禮儀文化牆等特色景觀精彩紛呈,每一個角落都蘊含教育的味道,“寓教於景、寓教於形”,凝固的藝術和文化讓學校有了靈魂。

在雙東小學,每周一的全校晨會、周三的班會上,由大隊部負責,班主任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學生活動﹔利用現有資源優勢,積極開展校園“紅領巾”廣播站建設,佔領校園視聽育人陣地﹔組織學生走出校園,參觀晉商博物館,感受晉商精神、進取精神、敬業精神……

“從實際情況出發,綜合各種因素,我們確定了以中華傳統文化‘國學’為藝術特色的教學發展之路,開展各種文化活動,使原本枯燥的‘國學’煥發出新時代風採。”校長李芳介紹,“民族元素”“紅色元素”“設計理念”逐漸滲入小學教學,該校獨立研發開設的書法校本課程、增設體育、竹笛、陶藝等特色課程,引領學生開拓眼界,提升學生動手能力。

據介紹,迎澤區針對老城區學校佔地面積小、校舍陳舊的現狀,近年來區委區政府新改擴建三十六中、東崗小學等十余所學校,精心打造了校尉營小學、回民小學二所百年老校,老牌學校校舍面貌煥然一新。

此外,該區嚴格落實現代化學校建設的“迎澤高標准”。堅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現代化學校建設思想,結合全國中小學校建設標准和優質均衡發展具體指標,科學規劃、頂層設計。

漫步新城南街,一所歷史悠久又容貌嶄新的學校分外引人矚目:校園內青磚白柱構成底色,古典優雅呼之欲出,樓宇兩側以篆字呈現的《禮記》名句,時時提醒師生好學力行、臻於至善……

教育是最重要的民生工程,是迎澤發展的核心競爭力。迎澤區以群眾普遍關心和教育發展面臨的問題為突破口,持續做大優質教育資源總量,在奮斗中貢獻迎澤教育的智慧,創造迎澤教育的精彩。(圖片由迎澤區教育局供)

(責編:馬瑩、張臨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