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牢記囑托 山西答卷】推進“特”“優”農業 拓寬增收渠道

剛剛公布的農業經濟數據顯示,上半年,全省農業農村經濟穩中增長、持續向好,實現農林牧漁業增加值448.72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5.6%﹔夏糧喜獲豐收,單產再創歷史新高﹔果菜藥、肉蛋奶產量持續增長,“菜籃子”產品供應充足﹔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099元,增長6.1%,快於全國0.3個百分點。
亮眼的成績單背后,是我省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調研山西重要指示精神,認真貫徹落實中央一號文件和省委一號文件精神,堅持把“三農”工作作為重中之重來抓,積極採取有效舉措,大力發展“特”“優”產業,全力推進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的結果。
發展有機旱作農業,走“特”“優”發展之路,是習近平總書記為我省指明的現代農業發展方向。省第十二次黨代會提出“農業要特色轉型,實現優質高效發展”目標,今年省委一號文件和省委農村工作會議提出“特優產業要穩鏈條提效益”“主體培育要穩預期提實力”等要求。
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托,我省堅持戰略引領、園區承載、項目支撐,圍繞三大戰略五大平台、十大產業集群,謀劃了一批實體化工程,布局了一批全產業鏈建設項目,創建了一批現代農業產業園、產業強鎮,用好用足山西“特”“優”農業的比較優勢。
7月25日,在晉中國家農高區有機旱稻品種篩選與綠色生產試驗示范基地,技術研究團隊正在田裡觀察記錄旱稻的生長情況,一株株青綠色的旱稻苗迎風搖曳、長勢正猛。晉中國家農高區管委會副主任(挂職)、南京農業大學教授郭輝說:“北方早晚溫差大,結出的稻米品質較高,價格相對南方的水稻也更高一些,具有較好的經濟效益。如果種植成功的話,對於改變當地人民的飲食結構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目前,基地試種旱稻面積30畝、110個品種,計劃通過5年時間,篩選出適合中國北方規模化種植的旱稻新品種。
今年,我省強化項目投入、狠抓項目建設,各級項目投入力度空前。“三隊包聯”服務隊上半年服務項目1228個,解決問題242個,包聯項目開工率85%,投資完成率45%。全省儲備項目共1566個,已開工1423個,項目建設引領著希望田野發生喜人變化。
四月播種七月採,致富花開香雲中。七月是大同黃花豐收活動月,在大同市雲州區唐家堡村黃花田園綜合體核心區,每天都有絡繹不絕的游人,有的去採收、有的去採風……
2020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大同市雲州區考察有機黃花標准化種植基地時指出,“把黃花產業保護好、發展好,做成大產業,做成全國知名品牌,讓黃花成為鄉親們的‘致富花’”。
近年來,大同黃花產業逐步向規模化、產業化、效益化發展。目前,全市黃花種植面積達26.5萬畝,今年預計全產業鏈產值可突破40億元。今年3月至4月,大同冰鮮黃花、干黃花首次出口加拿大、日本。
大同市委副書記、市長張強介紹說,2021年大同市黃花總產量達到14.1萬噸,黃花生產經營主體突破175家,產品五大系列100余種,全產業鏈產值突破30億元,帶動13.2萬人增收致富,戶均增收5400元。
2021年,全省農產品加工銷售收入2620億元,增幅20%﹔十大產業集群產值1600億元﹔創設“有機旱作·晉品”省域農業品牌,國務院第八次大督查通報表揚我省打造晉字號特優品牌典型做法。
今年,我省優選小麥、雜糧、蔬菜、食用菌、肉牛、肉羊、藜麥、沙棘等8條發展有基礎、產品有特色、市場前景好、產業鏈條全、聯農帶農緊的產業鏈作為試點集中培育、優先扶持。像大同黃花一樣的一批鄉村產業“鏈主”企業正在崛起,專家團隊服務、拳頭產品打造、優勢品牌創建等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開展,通過一群多鏈、集鏈成群的發展路徑,農民增收渠道進一步拓寬,今年力爭全年農產品加工業銷售收入突破3000億元。
產業發展,融合為要。告別低質低效,我省創建了一批產業融合樣板,上半年晉中市榆次區、運城市臨猗縣成功申報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截至目前,道地中藥材產業集群、清徐縣孟封鎮等5個國家級產業強鎮已啟動實施,旱作高粱、晉南蘋果集群續建項目正在穩步推進。10個省級產業強鎮、11個農林文旅康融合試點全面啟動。
以產業強鎮為基礎、產業園為引擎、產業集群為骨干,省縣鄉梯次布局、點線面協同推進的現代鄉村產業體系正在形成,引導撬動資源要素向鄉村匯聚,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的農業農村現代化圖景正在變為現實。(記者王秀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