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山西頻道>>國際國內

10年來,農村人居環境明顯改善,95%以上村庄開展了清潔行動——

村庄換新顏 宜居又宜業(“三農”這十年)

本報記者 王 浩
2022年09月09日08:22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核心閱讀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持續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打造美麗鄉村,為老百姓留住鳥語花香田園風光。”

  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點任務,是農民群眾的深切期盼。10年來,我國農村人居環境明顯改善,村庄面貌煥然一新,農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提升。

  

  從家家美到村村美,村容村貌更好了

  四方庭院利落整潔,花壇菜圃蔥蔥郁郁,農具雜物擺放有序。河北省邱縣后段寨村村民趙蘭霞家的小院,溫馨恬靜。“拾掇得干淨,咱住得舒心。”趙蘭霞說。

  作為美麗庭院示范戶,趙蘭霞在小院裡花了不少心思,“裡裡外外每天清掃一遍,犄角旮旯、門窗灶台都不漏掉。小院裡還壘了花池,養花種菜,好看又實用。”

  打造美麗庭院,學問不少。不久前,邱縣婦聯邀請家政專家來村裡開課,趙蘭霞趕緊報名。“沒想到,收納的門道這麼多。”說起學習心得,她打開話匣子,“物件得按功能分類,隨拿隨放﹔收納盒盡量用透明的,東西找起來方便。一番收拾下來,家裡不僅整齊了,還變寬敞了。”

  一座座美麗庭院,連成一道亮麗風景線。近年來,邱縣通過示范引領、專家授課、群眾評比、微信晒圖等多種形式,讓農民動起來,讓家家美起來。截至目前,全縣累計創建美麗庭院2236戶、精品庭院1027戶。

  美麗庭院事關群眾幸福生活。10年來,各地鄉村美麗庭院創建不斷推進,院裡院外更美麗,生活方式更衛生。“可以說,環境整治改變了農民的衛生觀念,改出了農村生活新貌,樹立了農村文明新風。”國家鄉村振興局副局長洪天雲說。

  家家美更要村村美。10年來,全國95%以上的村庄開展了清潔行動,村庄環境基本實現干淨整潔有序。

  臭水溝變成小公園,見証了山東省諸城市西王門社區西王門村的變化。“過去一到夏天,這裡味道難聞、蚊虫亂飛,大家都繞道走。”村民王秀雲說,“改建成小公園后,大家伙都愛聚到這兒乘涼聊天。”

  王秀雲細數村裡的變化:“村道硬化了,天天有人掃。家裡改廁改水,污水不再亂排亂流。裝了路燈、建了廣場,環境越來越好。”

  “哪裡臟亂差,我們就清掃哪裡。”西王門社區黨委書記鞠新衛介紹,“劃分衛生區,設立網格長和保潔員,垃圾有人管﹔污水管網接上了城鎮管網,污水有地排﹔補上交通道路、電力通信、文體設施等短板,群眾生活更方便。”

  整治環境,更要發動群眾主動參與。“每天上街走走,掃掃樹葉,撿撿垃圾,既能鍛煉身體,又淨化了環境。”村裡的志願者劉紅說。

  “為了讓更多村民參與村容維護,我們在村微信群裡及時提醒,在村民接送孩子的時候宣傳動員,網格長、志願者定期巡看,及時上報清理。如今,村民的環境衛生意識變強了。”鞠新衛說。

  10年來,我國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各項工作全面推開。鄉村面貌明顯改善,各地區立足實際打造了5萬多個美麗宜居典型示范村庄﹔2018年以來,累計改造農村戶廁4000多萬戶。農村基礎設施提檔升級,有條件的建制村全部通硬化路、通客車,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到84%。

  守護綠水青山,鄉村環境更靚了

  三峽庫區,青山連綿,湖北省秭歸縣九畹溪鎮周坪村挂在半山腰。“一道道溝、一條條河連著三峽,處理好生活垃圾,是村裡的大事。”村黨支部書記王繼宇說。

  過去,因山路狹窄,地勢崎嶇,垃圾存放難、轉運難困擾著小山村。2020年開始,村裡開展垃圾分類工作,完善設施,加強指導,建立長效機制,讓垃圾運得出、有去處。

  垃圾咋分類?村民王勇銘說:“剩飯菜、干葉子存放在堆肥桶裡,發酵成農家肥。報紙、瓶子等放在蛇皮袋子裡,送到村垃圾分類回收點。剩下的倒進街上的垃圾桶,由垃圾車定期拉走。”

  垃圾分類回收點負責人馮長海負責二次分類。“廢紙、玻璃、塑料等分揀、打包、入庫,回收再利用。其它垃圾集中清運到鄉鎮中轉站。如今,村裡的垃圾明顯變少了。”馮長海說。

  秭歸縣因地制宜建立“村收集、鎮轉運、縣處理”的農村生活垃圾治理體系。各村配齊垃圾桶、易腐垃圾漚肥桶(坑)、建立可回收站和有害垃圾暫存點等,建設11座鄉鎮垃圾中轉站,投資3000萬元建設縣級垃圾分類綜合利用可回收中心。在資金保障上,縣財政按每年每村1萬元、每人5元的標准,安排農村垃圾治理獎補。

  近年來,全國以垃圾、污水處理為重點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不斷推進。各地因地制宜完善農村生活垃圾收集、轉運、處置設施和模式,分區分類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2018年以來,全國范圍內農村生活垃圾進行收運處理的自然村比例穩定保持在90%以上。

  一個個美麗鄉村承擔著重要的生態功能。10年來,各地加大環境保護治理力度,全力治水、護綠、造林,鄉村生態環境明顯改善。

  楓溪港蜿蜒入湘江,波光粼粼,草木葳蕤。伴著晨光,打開手機軟件,湖南省株洲市蘆淞區白關社區黨總支書記、村級河長喻春明開始巡河,“看到垃圾雜草,及時打撈。仔細檢查排水口、河灘地,一旦發現亂排亂堆,及時拍照上報。”

  不久前,喻春明發現一股污水流向楓溪港,他趕緊溯流而上,探明來源。“我一邊上報河長辦,一邊與加工廠溝通,及時制止排污。”喻春明說,水利、環保等部門很快出具整改意見,要求企業增加污水處理設備。

  治水從河裡延伸到岸上。“為了守好家門口的河,村裡基本完成了改水改廁,生活污水進入緩沖濕地過濾淨化后排放﹔保潔制度完善了,河裡的垃圾基本不見了﹔山上植樹造林,水土流失減輕了。”喻春明說著變化,“楓溪港成了風景線,更是親水線,村民們常常來河邊散步。”

  “區鄉村三級河長全覆蓋,把護水治水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相結合,系統發力,守護好綠水青山。”蘆淞區水利局局長黃永立說。目前蘆淞區設立區級河長16名、鄉級河長24名、村級河長64名,主要河流水質持續向好,湘江蘆淞段水質達到Ⅱ類標准。

  10年來,一個個小村庄換新顏。目前我國森林覆蓋率超過23%,草原綜合植被蓋度達到58%。2021年水利部門治理農村河道3800多公裡、湖塘1300多個,受益村庄3300多個,農村河湖生態環境明顯改善。

  好風景帶來好前景,美麗經濟更火了

  青翠枝葉間,油桃橙黃鮮亮。“個頭大,品相好,再過一段時間就能摘果了。”江蘇省徐州市賈汪區茱萸山街道龍門村村民馮子紅喜笑顏開。

  “採摘季遇上黃金周,果子不愁賣。”馮子紅發展起觀光採摘,“我們跟農科院合作,選種新品種,全程綠色種植,游客現場採摘,放心購買。”

  建設採摘園,馮子紅有底氣。“這些年,村裡改善環境,建起民宿,客流不用愁。我的果園年產值達七八十萬元。”馮子紅信心滿滿。龍門村實施道路硬化、村庄綠化、房屋美化,美麗村庄與周邊督公湖、大洞山等景區融為一體。

  走農旅融合路子的,還有茱萸山街道許陽村。青石小道、流水潺潺,交織出一派別致的田園風光。“村裡實現污水處理全覆蓋,建立起保潔隊伍,通上天然氣,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村黨支部書記鹿丙道介紹。好環境有了好發展,村裡打造觀賞魚觀光園,建設村史館、紅色記憶館,旅游景點多了,不少村民吃上“旅游飯”。

  串點成鏈,釋放集群效益。賈汪區堅持宜耕則耕、宜游則游,大力發展特色糧食、設施蔬果、生態畜牧、休閑農業主導產業,實現產銷一條龍、農旅一體化。

  美麗鄉村激活美麗經濟。10年來,鄉村新產業新業態蓬勃發展。農業農村部累計創建140個優勢特色產業集群、250個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1300多個農業產業強鎮、3600多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全國休閑農庄、觀光農園、農家樂等達到30多萬家,年營業收入超過7000億元,鄉村休閑旅游業穩步發展。

  鄉土鄉情是鄉村寶貴的財富。不論是改善人居環境,還是發展鄉村旅游,都應突出鄉土特色,保持獨特風貌,擦亮“鄉愁”招牌。

  古樹參天,古屋林立,深山裡的河北省邯鄲市永年區王邊村古風淳厚。“村裡有68處明清時期的古院落民居、釀酒手工作坊等。我們一方面完善水電路網等設施,改善村貌﹔另一方面對古建筑進行保護性修復,修舊如舊。”村原黨支部書記王計恩說。

  古村為畫家帶來了靈感,畫家紛紛在村裡開設工作室﹔秀美風光、天然氧吧吸引越來越多的游客……“村民通過開辦農家樂和民宿等參與其中,過去的‘空心村’變成了‘旅游村’。”王計恩說。

  鄉村振興,生態宜居是關鍵。接下來,農業農村部將繼續協同推進鄉村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生態保護等重點工作,促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全面提升,不斷推動生態宜居美麗鄉村建設取得新進展。


  《 人民日報 》( 2022年09月09日 18 版)
(責編:麻潞、桑莉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