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大省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步履鏗鏘
底圖:山西太原市城市風光。 |
黃河,汾河,涑水河。呂梁,太行,中條山。它們流淌或雄踞山西萬年,造就了表裡山河的壯闊,也造就了三晉兒女的堅韌品格。老區人民踏實苦干,不懈奮斗,譜寫了一首首不屈的英雄贊歌。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十分關心山西,習近平總書記3次到山西考察調研,為山西的發展把脈定向。
十年來,山西經歷了政治生態由“亂”轉“治”、發展由“疲”轉“興”,到政治生態風清氣正、轉型發展態勢良好,再到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蔚然成勢,山西各項事業穩步向上、持續向好,滿滿的幸福感寫在干部群眾的臉上。
清潔高效用好煤
轉型發展路更寬
不久前,山西省太原市古交市的屯蘭礦井下,機械臂正通過氣壓槍將漿料源源不斷地注入煤層。“把煤發電后的粉煤灰科學配比后以注漿方式充填到井下關鍵層。這個關鍵層很重要——它‘站穩’了,就不會出現採空情況。”山西焦煤集團屯蘭礦副總工程師王艾軍說:“注漿既解決了塌陷問題,還解決了粉煤灰的存放問題,而且充填成本降低2/3。”
十年來,圍繞煤炭綠色安全開採、清潔高效利用等技術難題,創新成果在很多礦井開花結果。5G煤礦,是山西能源行業近年來的熱詞,也是煤炭大省在煤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方面用科技深挖潛力、推動本質安全的具體實踐。目前,山西已建成上千個智能綜採面,為煤炭增量穩價保供提供了有力支撐。
光伏、風電等新能源逐漸成為能源大省山西的新“名片”。截至2022年6月底,山西省新能源裝機4012萬千瓦、佔比34.46%,煤層氣產量和利用量佔全國90%以上。今后三年,山西還將開工建設8到10個“超級充電寶”——抽水蓄能電站項目,新能源的消納與儲存能力進一步加強。氫能、地熱能利用的有序推進,為山西發展帶來新的機遇。
所當乘者勢也,不可失者時也。山西既當能源革命排頭兵,也歷史性地抓住了國家資源型經濟轉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的機遇,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換道搶跑”。“創新一直是我們的關鍵詞。”中國寶武太鋼不鏽鋼精密帶鋼公司經理王天翔介紹,“對於‘極薄’不鏽鋼箔材來說,每向前推進0.001毫米,都會面臨極大的技術考驗。目前,我們做出了厚度0.015毫米的不鏽鋼箔材,處於世界領先水平。”
風正一帆懸。7月4日,太原至忻州開通“太忻號”城際動車,太原市相關負責人介紹,作為全省“一群兩區三圈”城鄉區域發展新布局中的發展“北引擎”,太忻一體化經濟區正全面打造融入京津冀的重要走廊,山西大顯身手的舞台更廣了。
鄉村振興步子實
民生幸福總關情
“左手一指太行山,右手一指是呂梁”。呂梁與太行,以其恢弘氣勢縱貫三晉南北,抗日戰爭時期,培育和造就了太行精神、呂梁精神。由於地理環境等原因,這裡成了集中連片貧困區。脫貧攻堅過程中,老區群眾艱苦奮斗,運用易地扶貧搬遷、生態扶貧、光伏扶貧等多種脫貧方式,書寫了生動的山西脫貧攻堅實踐新篇章。
篳路藍縷,玉汝於成。數據為証——58個貧困縣全部摘帽,7993個貧困村全部退出,329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有序銜接鄉村振興﹔3365個深度貧困自然村整村搬遷,建成集中安置區1122個﹔建成光伏扶貧村級電站5479座、集中電站53座,村集體經濟快速發展﹔廣泛吸納貧困勞動力參與生態建設增收,惠及52.3萬貧困人口,走出了一條增綠增收的雙贏之路……
奮進百年路,揚帆再出發。夏日炎炎,呂梁市中陽縣幫扶干部任鵬正在摸排脫貧戶去年和今年的收入狀況。“不能歇腳,為此,中陽縣出台《防返貧監測數據採集錄入管理辦法》《防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開展了對700戶1331名監測對象的‘回頭看’。同時,出台十大攻堅行動,為脫貧戶的就業、增收持續提供具體抓手。”中陽縣委書記趙沂旸介紹。
摘掉“煤灰”帽子,建設綠水青山。山西推進“兩山七河一流域”生態修復治理。山西省林業和草原局黨組書記、局長袁同鎖介紹,近年來,山西每年完成造林400萬畝以上,累計造林2800多萬畝,森林覆蓋率達23.57%,森林蓄積量達1.59億立方米,草原綜合植被蓋度達73%。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山西各項民生事業取得長足進步,支持“呂梁護工”“天鎮保姆”等成長為全國知名勞務品牌。山西廣泛開展職業技能培訓,提前完成三年培訓300萬人次的任務。今年計劃開展各類補貼性培訓覆蓋50萬人﹔重塑構建公共衛生體系,應對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能力不斷增強。
文物活化有新招
文旅融合促發展
近日,前來長治市凹裡村關帝廟研學參觀的游人絡繹不絕。這是一座特殊的文物古建筑——認養人楊旭亮,將古建筑改造成“老酒老醋博物館”,充分展示潞州老缸谷物發酵醋的制作工藝。楊旭亮說:“不能動的地方堅決不動,在此基礎上,先后投入100多萬元,做文物場所的活化利用,讓更多沉睡的文物走進公眾視野。”目前,山西文物認養238處,吸引社會資金3億余元。
如今的山西,游客可以漫步在千年古城的市井生活中,喝一壺晉升油茶,品一片平遙牛肉,遙看聲光打造出的烽火,體驗駝鈴回蕩的晉商文化。現在的平遙,除了文物,更有文創帶來的蛻變。一部《又見平遙》火了10年,靠的是沉浸體驗,更靠文化底蘊。5月19日,2022年“中國旅游日”主會場活動在平遙古城舉行,開展了一系列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旅游產品服務和推介展示活動。“今年,我們將進一步編制平遙古城保護提升規劃,保護古城文物整體風貌,推動推光漆器、平遙牛肉、古城陳醋的立法保護與文化產業建設,持續開發更具文化內涵的新產品。”晉中市委宣傳部部長王兵說。
於無聲處聽驚雷。晉城高平市東城街街道的溝北村,本是一個城邊村,近年來卻依托位置優勢打造了網紅熱門目的地——尋夢小鎮。小鎮裡有一個七彩斑斕的世界,游客徜徉其中總能尋找到最佳的打卡拍攝點。街道黨工委書記趙靜譜介紹,以溝北為起點,發展鄉村旅游和夜經濟,2021年累計接待游客40余萬人次,門票收入突破1300余萬元。
古建筑博物館,老區紅色文化,晉商文化,太行精神,陶寺、丁村遺址等,正在成長為山西的文旅品牌。無論是從黃河一號旅游公路上清涼的風中,還是從大同古城華嚴廣場連枝燈造型的大型噴泉中,抑或從平遙古城文創產品“瓦當”冰箱貼的圖案裡,都能感受到文物、文化、文旅深度融合的清晰脈絡。它們匯聚成河,凝結成三晉文化的時代強音。
從嚴治黨抓長“治”
基層治理更精細
2017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山西考察時指出,山西政治生態已經由“亂”轉“治”,山西發展已經由“疲”轉“興”。
革弊立新,激濁揚清。十年來,山西清除了“系統性塌方式腐敗”,也迸發出刀刃向內、勵精圖治的奮斗精神。今年以來,查辦熊燕斌、王安龐等案件,不斷釋放反腐敗斗爭無禁區、全覆蓋、零容忍的強烈信號。7月5日,“牢記初心使命”黨風廉政教育大型主題展在山西省黨風廉政教育基地開展,“回望這一歷程,我們深切感受到,抓好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必須標本兼治,讓黨員干部因敬畏而‘不敢’、因制度而‘不能’、因覺悟而‘不想’。”山西省委主要負責同志說。
“代表聯絡站+”,打通聯系群眾“最后一公裡”。2021年8月,晉城市澤州縣出現區域性大暴雨,汛情險情形勢嚴峻。晉城市七屆人大澤州第三代表小組聯絡站成員第一時間趕往受災區域,對極端天氣條件下農村應急救援體系提出建議,助推救災工作的完善和提升。近年來,山西省不斷加強全省人大代表聯絡站建設,目前已建成1510個聯絡站、3783個聯絡點,實現全省鄉鎮(街道)聯絡站全覆蓋、9.2萬余名五級人大代表全覆蓋。
在黨建引領下,山西的基層治理更加完善。6月底,運城市新絳縣三泉鎮白村全科網格員、黨員劉牡丹接到村裡要求做好強降水防范工作的通知后,第一時間上門叮囑村裡老人不要外出。採集基礎信息、宣傳政策法規、排查安全隱患、化解鄰裡矛盾、代辦公共服務……很多像劉牡丹一樣的基層黨員、網格員擔起了群眾的大小事。“網格建立支部,網格員一般由黨員擔任,三級網格員體系完善后,配合鄉鎮綜合執法隊伍執法改革,再加上村集體經濟的提質增收,村子活力又回來了,形成了基層治理的閉環。”新絳縣三泉鎮黨委書記蘆惠濤介紹。
山西開展的抓黨建促基層治理專項行動,如同鋪開一張網,兜住了民生的底線,兜牢了安全的防線,老百姓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大提升。
《 人民日報 》( 2022年07月14日 09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