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山西頻道>>山西要聞

【新時代 新征程 新偉業】大寧縣:建設安居樂業美麗家園

2022年11月27日08:58 | 來源:山西日報
小字號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堅持城鄉融合發展,暢通城鄉要素流動。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扎實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頂層設計,大寧縣的鄉村振興示范村建設,則是落實鄉村振興戰略的具體抓手。”大寧縣委副書記、代縣長王志華說,“二者的共同目標都是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農民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

統籌規劃 打造特色

大寧縣統籌實施“五大戰略”,全面建設八項重點工作,以重點工作牽引帶動全局。緊盯“三農”工作重心歷史性轉移的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全力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構建以“一區兩帶三片”為核心的現代農業總體布局,打造“特”“優”農業產業體系,不斷提升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  

大寧縣鄉村振興示范區規劃涉及4個鄉鎮、16個行政村,將打造“一橫一縱”兩條發展軸線。“橫線”6個村以產業特色為亮點,“縱線”10個村以黃河文化為主線,高標准、創意化打造沿黃鄉村旅游樣本。同時,在全縣范圍內深入推進村庄清潔和綠化行動,全力抓好生活垃圾、生活污水治理等工作,著力打造美麗宜居鄉村。

沿著“橫線”,人們可以在羅曲村感受採摘業態美麗鄉村﹔在甘棠村看一看“大寧記憶”甘棠老西溝、黃河人家﹔在黑城村回味“大寧記憶”老巷子、創意業態景觀﹔在道教村訪房普明故居,重溫紅色記憶﹔在曲風村大寧農創公社、大麥苗青汁工坊、農創工坊體驗農耕生活﹔在桑峨村與家人逛一逛晒谷場、觀景台、採摘園。

“縱線”項目建設內容包括割麥村黃河仙子文化主題村、大寧模式展館﹔嶺上村越野線路、大寧黃河英雄路﹔樂堂村黨性教育基地、黨員培訓中心﹔雲上村蘋果產業文旅融合村、蘋安嬉樂汽車公園、蘋果產業園﹔川庄村酒產業主題村、酒廣場、釀酒工坊﹔道教村二期鄉村數字化工程。

在這條線上,最值得期待的是“黃河英雄路”。它位於大寧縣太古鎮,是沿黃河的戶外山地運動線路,包含一條穿越線路和一條專業越野線路,其中越野線路最大環線4.2公裡,線路上打造了下長坡、階梯路、發卡彎、泥潭等障礙體驗點30多處,可以體驗黃河岸邊最獨特最難忘的“速度與激情”。

“沿黃旅游公路是一條經濟路、致富路、民生路,公路建成后,將吸引更多游客來大寧體驗風土民情,促進沿線鄉村群眾增收致富。”大寧縣鄉村振興局局長尉林平說,“大寧縣將在這條‘縱線’上打造關鍵節點微景觀,形成具有大寧特色的沿黃旅游示范區。”

多元發展 產業興縣

在昕水鎮羅曲村,大寧縣水果供應鏈基地建設項目完成開工奠基。該項目是大寧縣果業產業邁向中高端的一個標志性項目,建成后將成為集智慧倉儲、物流配送、住宿餐飲等多功能於一體的水果冷鏈物流產業園區。  

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前提和基礎。大寧縣堅持“特”“優”主攻方向,構建以水果產業為主、其他特色產業為補充的“1+N”農業產業發展體系,著力推動農業產業化、專業化、現代化。該縣以“寧脆”蘋果為龍頭,打造“一縣一業”,以提質增效為重點,推動特色產業多元發展。

通過招商引資,引入山西昕宗酒業有限公司落戶“一縱”線上的三多鄉川庄村,不僅解決了周邊不少村民的就業難題,而且直接帶動了種植、養殖產業的發展。

“釀酒需要大量的高粱,也會產生大量的酒糟,因此酒廠實施了高粱種植、存儲、養牛等循環發展的項目。”昕宗酒業有限公司行政副總經理李石頭說,“高粱釀酒,酒糟喂牛,牛糞入田,不僅帶動了群眾增收,還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條和循環經濟,推動了鄉村振興。”

在發展產業的同時,深入實施服務業提質增效十大行動,推動服務業快速發展。大力發展生產性服務業,重點圍繞果業提升,支持本地企業聯合省內外大型物流企業,建設倉庫、物流配送站,加快推進生鮮冷鏈和倉儲物流發展。提升發展生活性服務業,深入推進批零住餐等傳統商貿服務業升級,著力抓好夜間經濟、地攤經濟,合理規劃設置集中攤點,打造特色小吃集聚地。探索發展現代服務業,穩妥推進交通運輸、文旅康養產業發展,著力補齊現代服務業發展短板。

園區經濟是縣域經濟發展的推動力量和主要載體。圍繞“一區四園”布局,瞄准發展定位,推行“鏈長制”,著力推動集群化鏈條化規模化發展。花卉產業園以隆泰、盛世蘭花為“鏈主”,有機循環產業園以昕宗酒業為“鏈主”,煤成氣化工產業園以中石油煤層氣公司為“鏈主”,科創產業園以宇良光電為“鏈主”。

聚焦項目 改善民生

46個,項目落地數量令人振奮﹔52億元,項目投資體量前所未有﹔3大板塊,基礎設施、民生工程、產業支撐,項目覆蓋面非常廣泛……一組組數據直指大寧縣未來的發展方位。

小縣要有大志氣,小縣可有大作為。大寧縣黨員干部精誠團結、干勁十足。每個人都在干項目,每個人都在干工程﹔開會開的是項目會,討論談的是項目題。大寧縣牢牢牽住項目建設這個“牛鼻子”,帶動縣域經濟發展跑出“加速度”,一步步挺起高質量發展的堅實“脊梁”。

抓項目就是抓發展,就是抓民生。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著力解決好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提高公共服務水平,增強均衡性和可及性,扎實推進共同富裕。如今,全縣上下更是把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落實到具體任務、具體項目上,讓黨的二十大精神在大寧縣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在大寧縣,半年的時間裡,一所新校園拔地而起,初具雛形。

“大寧一中原校區建校於1956年,位於居民區、緊鄰主街道,噪聲、交通擁堵嚴重影響了學校教育教學活動。后來又和大寧職業中學同址辦學,給學校的管理帶來了很大的難度,也遠遠不能適應新時代高中教育的發展。”大寧縣教育科技局局長賀春玉直言,“我們想改變現狀,但確實資金上有困難。”

對於一個隻有5萬人口的偏遠山區縣,項目資金從何來?今年以來,大寧縣著力打造項目融資“五種途徑”,實施土地增減挂鉤指標交易“自己掙一筆”,爭取上級資金支持“財政撥一筆”,申報債券需求項目“債券借一筆”,加大招商力度“市場引一筆”,與國企簽訂戰略合作協議“企業幫一筆”,為項目落地提供資金保障。

“教育是百年大計,窮縣不能窮教育。大寧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教育的發展,在充分調研論証的基礎上,立足實際、著眼長遠、超前謀劃,確定了大寧縣新一中建設項目這一重大民生工程。”賀春玉說,“今年,我們計劃完成新一中建設主體工程量的80%,現在來看,各項工程進度都非常順利。等到來年9月份開學,學生們就能在新一中學習和生活了。”

時間是變化的標尺,空間是更迭的參照。在黨的二十大精神的指引下,全縣上下正凝心聚力,鼓足干勁,圍繞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奮力續寫鄉村振興新篇章。(記者李全宏 通訊員李明珠)

(責編:張婷婷、桑莉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