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能工巧匠”鑄“大國重器” 山西職業教育“大有作為”

設12個專業大類115個賽項,48所中高職學校承辦,400余所學校的11000余名師生選手報名參賽……12月16日,山西省第十六屆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拉開帷幕。
這是全省職業院校優秀學子相互切磋、共勉進步的青春盛會,充分展現了新時代技能在身、百業可為的廣闊前景。
事實上,技能大賽只是展示山西職業教育的一扇窗口。近年來,山西堅持“服務發展、促進就業”方針,著力構建高質量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全省職業教育在體系建設、改革創新、產教融合、資源配置、社會服務和人才培養等方面均得到了新發展,取得了新成效。
用愛擎燈,以技筑夢。職業教育肩負著培養多樣化人才、傳承技術技能、促進就業創業的重大使命,新征程上地位更加重要、作用日益凸顯。
構建現代體系 打造人生出彩的“大舞台”
沿山西省晉中市城區龍湖大街一路向東,今年7月剛剛完工,佔地面積1.15萬畝,總投資235億元的晉中職教港被賦予著新的內涵:培養更多能工巧匠、大國工匠,打造成為山西乃至整個中部城市群最具特色、最具影響力的國際職教港。
10所以上職業院校、15萬名師生,這是晉中職教港設計的容量。目前,佔地面積1462畝,總投資額約30億元,總建筑面積57.6萬平方米的晉中職業技術學院新校區已入住晉中職業技術學院、晉中衛校、晉中藝校、晉中職業中專學校、山西建投技工學校5所院校共計2萬余人。山西工業與信息技術學校已經開工建設,山西建工技校、山西警官職業技術學院、漢雲谷等項目正在落地中。
晉中職教港一角。張浩亮 攝
在晉中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吳文勝看來,職教港的建設是山西職業教育史上的一件盛事,對於山西加快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培養服務於國際、國內兩個大循環的人才大軍、職業力量具有重大意義。
時代的進步、改革的潮流,讓山西迎來了職教的春天。
運城職業技術大學和山西工程科技職業大學等2所學校先后獲批開展本科層次職業教育探索實踐,連同現有高職專科學校49所、中等職業學校411所,山西已初步形成“中—高—本”職業教育辦學體系。各級學校共開設19個專業大類736個專業,專業布點約3400個,基本涵蓋全省經濟社會發展所有領域,為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如果你不小心與清華北大失之交臂,不要迷茫和失望,這裡將是你夢想起航的地方。”每年秋季開學,山西機電職業技術學院的新生都會聽到這樣一句話。也是這句話,給了初入職教校園的同學們最大的肯定,為千名學子開啟了通向未來的希望之路。
這些年,山西機電職業技術學院涌現出全國技術能手、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中國航空航天月桂獎獲得者等一大批專業技術人才。2018年,以李粉霞教授為帶頭人的團隊獲得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成為唯一一所獲此殊榮的職業院校。今年9月6日,李粉霞當選2022年“全國教書育人楷模”,是山西省唯一入選教師。
這是全社會對山西職教人耕耘不輟,矢志育人的充分認可,更是山西堅持把職業教育作為重要的發展工程和民生工程來抓,持續深化改革,完善體制機制的成果展現。
春華秋實。持續加強頂層設計,不斷完善培養體系,山西由此進一步打通了許多職業教育的“斷頭路”,解決了職業教育長期存在的許多問題和短板,職業教育已成為全省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的主陣地、促進就業的主渠道、教育扶貧的主力軍,成為許許多多學子人生出彩的“大舞台”。
深化教學改革 搭建人才培養的“立交橋”
當前,山西正處於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時期,“一群兩圈三區”“兩個轉型”“五個一體化”等重大決策部署的實現,都離不開廣大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支撐。
“努力培養更多企業急需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更多的能工巧匠、培養更多的大國工匠,是職業院校肩負著的神聖使命。”山西省教育廳黨組書記、廳長馬駿說。
知重負重、知難向難!山西教育部門直面重擔,扎實推進教師、教材、教法“三教改革”,為學生成長成才搭建起一座“立交橋”。
一本本充滿時代感的賬冊,一把把形態各異的算盤,一幅幅蘊含著會計文化的對聯……走進山西省財政稅務專科學校趙麗生珠算文化創新工作室,仿佛進入了一個珠算的世界。在這裡,建設有國家級珠算資源庫,服務用戶包括學生、教師、企業用戶等,已陸續培養青年骨干教師約100余人。
近年來,山西省財政稅務專科學校積極推進與行業企業領軍人才、勞動模范共同組建創新工作室,在打造工匠型“雙師”教師隊伍,培育大國工匠等方面,發揮著示范引領作用和輻射帶動效應。
事實上,通過舉辦職業技術師范教育試點、設立“職業學校師資培養專項計劃”、落實教師定期到企業實踐等一系列制度設計,山西已培育出一大批教師教學創新團隊、“雙師型”名師工作室和“雙師型”名師。
在抓好教師隊伍建設的同時,山西職業院校在深化教材、教法改革方面也進入了一個全新的階段。
物聯網技術應用專業學生技能訓練。晉中市職業中專學校供圖
晉中市職業中專學校結合本校校本教材,自主設計開發了豐富多樣化的課程資源,並根據不同課程性質採用如情景式教學、項目式教學、翻轉式教學等最適合的教學方法。同時,利用一切活動來讓學生盡可能地熟悉工作情景,在實踐教學中為增加體驗感,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
“我們以建設‘高水平中職校’為目標,就專業課程建設、教學方法、實踐教學內容和方式等進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將職業教育改革向縱深推進,為三晉大地發展騰飛提供強有力的技能技術人才動力引擎。”晉中市職業中專學校校長侯企強說。
憑借涌動在血脈裡的責任感和實現目標的緊迫感,山西職教人用實際行動走出了人才培養的新路子,干出了創新發展的新樣子。
提質培優、增值賦能。“十三五”期間,山西各級各類職業院校累計培養技術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質勞動者超百萬名,一大批“技術能手”“大國工匠”快速成長,成為服務全省轉型發展趟新路的主力軍。
推進產教融合 擦亮服務社會的“金名片”
在太原市交通學校數控車間,兩台機械臂正在作業,抓取、替換、放置,有條不紊,真正實現了機器人與數控機床緊密合作的自動化智能生產。
“這個數控車間是教育部命名的國家級數控實訓基地,有高精尖數控設備30多台套,可以同時開展100人的培訓。基地的建立對於推動企業與職業院校產教融合、打通產業鏈、人才鏈、創新鏈將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學校專業負責人張瑜勝說。
“不那麼好走的路,才是上坡路!”眾所周知,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職業教育前途和生命力的保証,而促進教育鏈和產業鏈的有機融合並不輕鬆,但山西職教人認定了這條上坡路,披荊斬棘勇向前。
建設省級產教融合試點城市4個,培育省級產教融合型企業120家,組建14個行業性職教集團,18家企業、88所學校、107個專業參與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改革……這些成績的取得,無一不在訴說著:既然選擇了遠方,就要風雨兼程!
現代化教學礦井。運城職業技術大學供圖
作為山西省第一所職業技術大學,運城職業技術大學主動對接全省“產業地圖”,以現代化生產礦井建設標准和煤炭專業建設標准為依據,校企共建了多元參與、教培研一體化、職業環境真實的現代化教學礦井,在全國涉煤院校實踐教學基地建設方面實現了建設模式創新,提供了建設標准參照,填補了國內職業院校高水平綜合性煤炭實踐教學基地的空白。
“山西是產煤大省,煤炭技術領域人才需求巨大,但涉煤院校人才培養的實踐環節普遍存在‘下井實習難’和‘實訓實習動手難’的嚴重困境。為此,我們借鑒國際上‘教學工廠’的先進理念,建設了這座集教學、培訓、科研等功能於一體的教學礦井。”運城職業技術大學校長助理吳超說。
歷史的每一步都是在考驗中觸摸未來,悸動欣喜,但仍需厘清發展思路,明晰急難險重,集中精力,睿智向前。山西省教育廳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處處長韓瑞勇介紹,將繼續大力培育建設省級產教融合型試點城市,打造一批區域特色鮮明的省級產教融合型試點行業,培育建設200家左右具有標志性、示范性、帶動性的省級產教融合型試點企業,著力形成產教融合平台載體和實訓基地體系。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要推進職普融通、產教融合、科教融匯,優化職業教育類型定位。這為新時代職業教育改革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在這樣的背景下,每個人都能清晰地感受到,職業教育“大有可為”,職業教育“大有作為”。
征途,從未有窮期。銘記培養“技術能手”“大國工匠”的初心使命,一代又一代人職教人薪火相傳,推動“技能山西”以蹄疾步穩的姿態自信邁進。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