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山西頻道>>社會民生

新春走基層丨毫厘不差 守護“熊貓道岔”

田小麗
2023年01月25日08:00 | 來源:人民網-山西頻道
小字號

“你們幾個負責搬岔心,咱們來拆扣件和夾板,隻有60分鐘,大家抓緊時間。”1月24日(正月初三)早8時,位於山西省晉中市榆次區的鐵路樞紐貨運編組三場駝峰岔區處,冷風呼嘯,寒氣逼人。中國鐵路太原局太原工務段榆編線路車間三場工區工長高春光帶著當日值班的幾位工友開始作業,忙得不亦樂乎。

他們接到天窗命令號:站004、站005,作業內容是更換峰下315#對稱三開道岔轍重傷叉心。“這兩天氣溫降到零下18℃,就怕這種忽冷忽熱的天氣,加上列車反復沖擊壓潰,鋼軌很容易發生脆斷。一旦維修不及時,就會影響貨運通道。”高春光介紹。

在高春光負責守護的130余組道岔設備中,有2組是這樣的對稱三開道岔,因數量稀少、結構復雜、養護難度大,被稱為“熊貓道岔”。據統計,這樣的道岔全國僅有9組。

更換對稱三開道岔轍重傷叉心。張金祺 攝

對稱三開道岔被稱為“熊貓道岔”。張金祺 攝

叮叮當當……現場人員合力協作,他們有的拆夾板,有的拆聯結零件,十幾分鐘的工夫,夾板和扣件就被全部拆除,大家掄起撬棍,在“一二一二”的指揮口令下,將受傷的叉心更換下線。接著又將已經准備好的新叉心撥入指定位置。裝扣件、緊螺絲、安裝鋼軌連接線,每一個環節都緊張而有序。更換完畢后,高春光和工友們反復拿道尺和支距尺測量各部位幾何尺寸,確保質量達標。

54歲的高春光在這裡工作23年,走過126000根軌枕,檢修聯結零件40萬套。“直線地段的標准軌距是1435mm,允許誤差+6、-2mm。道岔軌距要求更加精細,允許誤差+3mm、-2mm。”維修線路的標准要精確到毫米,多年來在軌道上摸爬滾打,高春光掌握了觀線知軌、聽音辨傷的經驗。一把道尺、一雙火眼金睛,成就了毫厘之間的守護。

高春光在測量軌距。張金祺 攝

“榆編三場連接著南同蒲線、石太線、太中線、西南環線以及中鼎物流園多個方向的線路,是全路43個主要編組場之一,每天有272列貨物列車在這裡被重新解編,開往全國各地。”由於運量大,設備通過總重高,這兩組對稱三開道岔上的“L型鐵”“Z型鐵”損耗極大,如果檢修更換不及時,極易發生脫線事故。

高春光說起改造“兩塊鐵”的故事,至今仍心有余悸。據他介紹,道岔轉轍部分是引導列車車輪轉向的重要設備,普通道岔轉轍部分有兩組連接杆加固聯結,但“熊貓道岔”由於結構特殊,僅有一組連接杆支撐聯結,加上車輪長時間碾壓沖擊,極易出現鬆垮脫落,導致列車車輪騎上鋼軌。“5年前,這裡就發生過這樣的問題。”為此,他帶領工友們不斷摸索,總結研究道岔零件使用壽命極限,採取每3個月定期更換一次的辦法,大大減少了設備故障發生概率。

榆編三組貨車通過頻率高,每周隻有5個40分鐘天窗停輪修時間。為了提高效率,高春光白天到現場帶班,晚上研究作業方案,歷經一年的時間,他和工友們運用“41道尺測量法”,精准掌握設備狀態,提高了行車的安全系數。

“我們把鋼軌上的普通道釘改造成螺紋道釘、彈性扣件,及時組織抽換失效木枕,定期更換傷損軌件,這樣能在最大程度上保障貨運通道暢通無阻。”說起工作經驗,高春光如數家珍。在他看來,榆編三場是樞紐咽喉,稍有差池就會影響整個榆次的貨運通道。

高春光整理作業工具。張金祺 攝

高春光和工友們在食堂吃午飯。張金祺 攝

這個春節,是高春光退休前在榆次編組場過的最后一個年。“沒事就陪陪家人,有事還會過來。”多年來,高春光堅持24小時手機開機,即使是休息日,隻要現場有疑難設備問題,他隨叫隨到。“榆次編組場地勢復雜,各種型號的道岔都有,但凡出現一點問題,就會影響貨物運輸,老高把這裡看得比任何事都重要。即使輪到他休息,也要抽空來單位轉一圈。”榆編線路車間黨支部書記游建軍感慨。

高春光家是三代鐵路人,他的父親曾是一名線路工,兒子如今也選擇了橋梁養護工作。“孩子在壽陽上班,一周回來一次。”除夕全家一起吃年夜飯,是高春光一年中最開心的時刻。這幾天吃飯聊天時,他和兒子交代最多的就是兩個字“安全”。安全養路,健康生活,是他最朴實的新春願望。

(責編:田小麗、桑莉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