繽紛夜經濟 點亮新“夜”態

鐘樓街開啟“靜謐模式”,探尋非遺文化的根與魂﹔食品街薈萃八方美味,帶來舌尖上的極致體驗﹔街區商圈多了運動身影,走出寫字樓的年輕人揮汗如雨……初夏時節,隨著天氣回暖,熱鬧的夜間經濟為城市增添了一份活力。
“我很喜歡夜市的氛圍,這種熱鬧的環境可以讓我感受到生活的氣息,夜市裡的小吃種類很多,口味也好。”在省城食品街一家排起長龍的攤位前,市民王瑩開心地說。
“叮!您有一份新的外賣訂單,請及時處理。”夜裡12點多,聽到外賣訂單的提示聲,並州東街一家麻辣拌店內,店主劉洋(化名)麻利地按照訂單分揀商品、裝袋,然后等待外賣員取走。劉洋說:“天氣轉熱,晚上店裡客人明顯增多了,尤其是節假日和周六日的晚上,門店客流量能比天氣冷的時候多至少一倍。”
夜經濟是城市與社會發展的必經之路,由於人們的消費需求日益增長,加之白天高強度的工作,人們需要在工作之后有時間和空間釋放壓力。正是這種需求,造就了“夜經濟”。
“夜經濟”以購物、餐飲、旅游、娛樂為主要業態,豐富了夜間生活,拉動了消費增長。再加上線上團購線下消費、24小時即時零售等新消費模式,也持續激發了夜間需求,商戶經營范圍和時長得到進一步拓展。
餐飲消費是夜間經濟的主要組成部分,能讓初夏的夜晚更具煙火氣。近年來,我省各地努力打造具有當地特色的精品餐飲夜市,將眾多美食匯聚在一起,幫助消費者實現一站式美食自由。“10年前晚上出去玩最多就是吃個燒烤,喝點小酒,再唱唱歌。現在不一樣了,選擇太多了,可以看電影、去健身、看演出、看燈光秀等等。”在被問及晚上下班后的休閑娛樂方式時,市民張琪表示。
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是文化和旅游消費新場景和活躍程度的“晴雨表”,也是城市活力的標志。“這裡的夜景很好看,所以選擇來這裡拍攝一組婚紗照,夜晚的燈光加上具有古韻的傳統街巷,看得很賞心悅目,非常適合拍照。”在拍攝婚紗照的間隙,市民趙娜娜向記者表示。
從傳統單一的夜間餐飲,發展為餐飲、文化演出、休閑娛樂等多種業態,夜間消費有了越來越多的選擇,“夜經濟”也變得越發多元化。太原鐘樓街以“夜游、夜宴、夜購、夜演、夜娛、夜宿”為主要發力點,積極構建多元業態,形成了多元化的夜間消費市場﹔太原市晉陽湖公園推出桃花島夜游嘉年華,與晉陽裡、《如夢晉陽》相互呼應,積極培育“購物晉陽裡、游玩晉陽湖,品晉陽美食、賞晉陽水秀”的晉陽湖觀光夜經濟模式﹔萬達商圈也著力發展“夜經濟”,在傳統的飲食、購物基礎上開拓了娛樂、閱讀、休閑、健身等領域,為夜間生活增添了色彩……
今年以來,全省各地紛紛出台相應政策支持夜間經濟發展。5月16日,《山西省推進服務業提質增效2023年行動計劃》印發,提出要持續開展“晉情消費·品質生活”系列促消費活動,推動夜間經濟發展,豐富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供給,科學合理規劃建設各類“煙火氣”空間場所,簡化夜間活動審批程序。
隨著夜間經濟的不斷發展,夜市也進一步得到規范。以太原柳巷為例,為了給消費者提供更好的消費體驗,管理方規范商戶戶外擺攤行為,還完善配套措施,統一採用了造型別致的街景店車。燈光的點綴成了城市夜晚的一張亮麗名片,吸引了越來越多消費者打卡。
有專家表示,夜間消費行為具有很強的可塑性,人們可以消費也可以不消費,可以提前消費也可以延后消費。關鍵看怎樣引導、怎樣推動。繁榮夜經濟,固然需要個人改變消費習慣,解決“想消費”問題,更關鍵的是政府和企業要積極行動起來,讓人們“能消費”“敢消費”。我們相信,作為拉動消費的有力手段,在政策護航下,夜經濟必定會發展得越來越好。(記者任志霞 實習生羅鳳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