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山西頻道>>人民日報看山西

鋪展人水和諧美麗圖景(綠色焦點)

2023年05月31日09:04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圖①:山西太原市汾河景區,鳥兒在覓食嬉戲。
  劉 通攝
  圖②:遼寧錦州市女兒河水清岸綠,成為市民休閑健身的好去處。
  樊洪波攝
  圖③:廣東汕頭市練江水質清澈,宛如白練。
  張烈華攝
  圖④:廣西南寧市那考河兩岸植被繁茂,綠意蔥蘢。
  陸 輝攝
  圖⑤:湖南岳陽市君山區大力推進水生態環境治理,團湖水質全面改善。
  何樹林攝

  編者按:初夏時節,神州大地上人水和諧的美麗圖景,讓人心曠神怡。

  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統籌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治理,推動重要江河湖庫生態保護治理,基本消除城市黑臭水體。”

  新時代十年,我國深入實施碧水保衛戰,全面落實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全國地表水優良水質斷面比例提高23.8個百分點,2022年達到了87.9%,水質總體已接近發達國家水平。

  新征程上,全黨全國保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定力,著力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今年以來,全國地表水水質進一步改善,人民群眾的生態環境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提升。

  近日,本報記者赴多地採訪水岸同治的生動實踐,展現各地區各部門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的有力舉措。

  

  山西太原汾河

  生態長廊風景如畫

  本報記者  付明麗

  夏日的山西太原市汾河景區,草木並秀。20多座大橋飛跨東西兩岸,長達85公裡的濱河自行車道彩帶般掩映在綠樹繁花中,汾河晚渡、西山疊翠等40余處景點分列兩岸。

  一大早,太原市汾河景區管理委員會水質維護科工程師龐聰杰,帶上透明度測量儀等水質監測設備出發了。從勝利橋到長風橋的8公裡河段,10年來龐聰杰幾乎每天都要巡查一遍。

  “現在部分河段用上了自動監測設備。不過,對汾河水質的要求也更高了,我們的工作一天也不敢放鬆。”龐聰杰說。

  汾河是黃河的第二大支流,是山西的母親河,流經太原市城區。2017年以來,山西全力以赴讓汾河“水量豐起來、水質好起來、風光美起來”,控污、增濕、清淤、綠岸、調水“五策並舉”,全方位治理汾河。

  治水、調水、改水、節水、保水一體化推進。2019年以來,太原市加強調度,向汾河生態補水超過12億立方米。“地下水恢復了,河流才有生機。”太原市水務局黨組成員侯俊林介紹,汾河水系晉祠難老泉已斷流25年,近年來地下水位回升20多米,有望復流。這是汾河水量漸豐的一個生動體現。

  如今,汾河太原城區段水面面積約11.5平方公裡,蓄水總量約3000萬立方米,相當於在城市中心安置了一座中型水庫,對調節局部環境氣候、提高防洪度汛能力、提升城市地下水位起到重要作用。

  提升汾河水質,太原城區段的9條邊山支流治理很關鍵。2015年至今,太原市投資278億元,全面實施“九河”治理。“我們負責的8條河道同時開工,施工最高峰時,2萬多名建設者奮戰在沿線。”太原市城鄉管理局計劃建設科科長陳艷說。

  統籌推進工業廢水、農村污水、畜禽廢水、河道污水、黑臭水體治理。“九河”治理后,河道沿線污水實現全收集、全處理,解決了城市污水直接排入汾河的問題,從源頭上消除了黑臭水體。

  經過4期綜合治理,汾河變成了風景如畫的生態長廊和“城市會客廳”。

  “外地朋友來,我一定會帶他們到汾河公園轉一轉。”太原市民周慶國說,“現在的汾河,常年有水、四季見綠,還能看見許多白鷺呢!”

  “鳥類是最好的‘生態試紙’。”太原市汾河景區管理委員會工作人員郭凡介紹,這幾年汾河景區鳥類數量明顯增多,165種鳥類在這裡棲息,很多逐漸從候鳥變為留鳥。

  2022年,太原市6個地表水國考斷面水質優良比例達到100%。今年3月,山西省人民政府印發《“一泓清水入黃河”工程方案》,明確了到2025年汾河流域21個國考斷面全部達到或優於Ⅲ類水質的目標。

  

  遼寧錦州小凌河、女兒河

  沿岸居民開窗見綠

  本報記者  辛  陽

  初夏的東湖森林公園,綠樹成蔭。河岸邊,遼寧錦州市生態環境保護志願者協會志願者王笑,正在向市民們講述鳥類保護的知識。

  “我們在冬春兩季重點保護天鵝,在夏秋時節重點保護生態環境。”今年66歲的王笑,數年來堅持每天巡河兩次,“錦州變得越來越美,也吸引了更多鳥類來這裡棲息生活。如今在市區最多的時候有近700隻天鵝。”

  清澈的小凌河、女兒河靜靜流淌,穿城而過。在兩河交匯處北側的東湖森林公園,白鷺、海鷗等鳥兒或在覓食嬉戲,或在展翅飛翔,不少市民觀鳥看景,怡然自得。

  10多年前,這一帶還是另一番景象。“周邊居民經常不敢開窗,因為夏季河水臭氣熏天,冬季河道周邊常常塵土飛揚。”錦州市住建局局長王英超說。

  在附近生活了67年的薛長林是一名退休美術老師,他清晰記得自己10多年前寫生時的情形:“當年的小凌河、女兒河,就是彎彎曲曲的河汊子,一片荒蕪,雜草叢生,生活、工業垃圾堆積,大量廢水排放到河道。”

  從2014年起,錦州市累計投入15.4億元,對小凌河、女兒河進行生態治理,共治理河道39.2公裡。如今,兩條河水質穩定達標,防洪標准由10年一遇提高到50年一遇。小凌河54公裡濱河路全線貫通,打通了城區內部的交通“主動脈”,還形成了全長10公裡、貫穿城區的帶狀森林公園,每天到公園休閑娛樂的居民達到六七萬人。

  在治理過程中,錦州市將8個大型排污口和近百個小型零散排污口予以取締,污水全部進入處理廠進行處理,河道內堆放的垃圾等污染源全部予以清除。在此基礎上,保留沿岸原生的樹木和植被,新植各類喬木、灌木、花卉和水生植物,新建木棧道、觀景塔、休息亭、親水平台等。

  以往周邊居民“不敢開窗”,如今大家“開窗見綠”。“現在,東湖森林公園就是我們的天然氧吧。”薛長林說。他和老伴都是黨員先鋒義務巡邏隊隊員,每周來公園巡邏執勤。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根植在人們心中。

  “今年,錦州市下發了黑臭水體治理攻堅戰實施方案,要求對已完成治理的水體,定期開展水質監測並向社會公布。”王英超介紹,目前,城市建成區治理后的水體水質和周邊環境持續向好,已通過“長制久清”效果評估,縣級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消除比例達到100%。碧水保衛戰正在持續深入推進。

  

  廣東汕頭練江

  “一江白練”美景重現

  本報記者  李  剛

  站在練江海門灣橋閘眺望,江面開闊,清波蕩漾。環境監測數據表明,練江水質持續改善。

  練江是廣東潮汕地區的母親河。上世紀90年代,流域服裝印染產業高速發展,工業廢水排放問題突出,練江一度污染嚴重。從2010年開始,當地政府編制實施練江治理方案,但由於種種原因,治理目標沒有實現。

  2018年6月,中央環保督察“回頭看”指出練江整治工作存在的問題。汕頭市下決心以超常規舉措全力攻堅,推進練江水污染整治。

  “咬定目標不放鬆,直到水不黑不臭。”汕頭市黨政主要領導包干練江流域支流治理,駐點居住,現場辦公。

  產業轉型升級,污水有效處理。經過4年多攻堅,練江實現了從普遍黑臭到國考斷面消除劣Ⅴ類、再提升至Ⅳ類的重大轉折性變化,“一江白練出汕頭”的美景重現。2021年,第二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肯定練江大力治污,發生顯著變化。練江被評為“廣東省十大美麗河湖”。

  “練江生態惡化的原因在於發展方式粗放。汕頭以練江治理倒逼發展轉型、產業升級,推動流域內紡織印染企業集聚園區生產,走出了一條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協同共進、以生態賦能經濟的治污新路。”汕頭市委書記溫湛濱說。

  近年來,汕頭依法關停取締“散亂污”企業1422家,升級改造1778家。對練江流域產業園區外的183家印染企業實施停產,整合優化成174家上規模的印染企業,入園集中生產、集中治污。練江流域產能落后的“兩高”企業全部淘汰退出。

  在潮南印染園區,印染企業入園后,產值從2017年的25億元提高到2022年的121億元。2022年,汕頭市紡織服裝產業實現工業總產值超過1093億元,佔全市工業總產值的32.2%,成為汕頭首個產值超千億元的產業。

  雨污分流工程扎實推進,河水日漸干淨清澈。“現在天井水和屋檐水匯集到雨水管,廁所水、廚房水和洗衣水進入污水管后集中處理。”潮陽區和舖社區村民陳楚忠說。

  目前,汕頭已建成2座工業污水處理廠、13座生活污水處理廠、79座農村分散式一體化處理設施,污水處理能力達到98萬多噸/日﹔流域內514個自然村全部實施雨污分流工程,累計建成污水管網9029公裡,基本實現“污水不入河、雨水不進廠”。

  水清了,岸綠了,景美了。潮陽區鳳壺村村民陳楚娟說,練江生態環境越來越好,大家獲得感滿滿,環保意識也不斷提升。沿江居住的村民自發組織“河小青”護河志願隊、垃圾分類志願隊,積極參與練江生態環境保護。

  

  廣西南寧那考河

  擦亮城市綠色名片

  本報記者  李  縱

  美人蕉、朱槿花、長春花……廣西南寧市那考河濕地公園,五顏六色的鮮花成片盛開,附近居民和外地游客紛紛留影“打卡”。白鷺等鳥兒展翅翩飛,為濕地增添生機活力。

  “我家就住這附近,每天下班后都會到公園來走兩圈,這裡還有健身步道可以鍛煉身體。”興寧區居民李佳惠說。

  那考河是南寧城市內河竹排江的支流,全長6公裡多,曾因周邊農業養殖污染和污水直排等原因,成為劣Ⅴ類黑臭水體。過去的那考河河道狹窄、荒草叢生、氣味難聞,附近居民都繞著走。

  2015年,南寧市通過PPP(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引入社會資本實施那考河綜合治理,河道整治、截污工程、河道補水、海綿城市建設、生態修復等治理項目全面推進。2017年3月,那考河濕地公園建成並投入運營,昔日的黑臭水體變為水清岸綠、魚翔淺底的美麗河流。

  “不僅附近居民常來,那考河作為南寧市生態治理的‘綠色名片’,還吸引了大量外地游客。”南寧北排水環境發展有限公司運行管理部副部長韋肖振介紹,那考河濕地公園建成至今,累計接待游客232萬人,最高日接待量達4.2萬人。

  “我們持續探索河道、池塘等水生態系統構建,深化廠網河一體化運行管理模式,在改善那考河流域水生態環境的同時,形成‘生態+體育休閑’的新空間。”韋肖振說。

  打造“水下森林”,開展藻類、水綿防控,構建從微生物到動植物的穩定多樣的生物鏈……那考河流域生態系統得以修復,為鳥類、魚類等提供了適宜的生存環境。

  那考河水質持續向好。2022年主要水質指標優於地表水Ⅳ類水質標准,部分指標達到了Ⅱ類和Ⅲ類,主要水質指標比2017年平均改善了40%。

  如今,那考河濕地公園建有健身廣場、健身步道,為市民打造了配套齊全、環境優美的運動休閑場所,成為集生態、休閑、娛樂、科普教育於一體的濕地公園。

  近年來,南寧市持續改善城市水環境,38個黑臭河段已消除黑臭,並增設市民休閑設施,形成水暢水清、岸綠景美的休閑濱水景觀帶。“在‘那考河模式’帶動下,南寧一批內河運用新模式完成治理,成了附近居民和游客的休閑健身好去處。”中建五局南寧市水塘江綜合整治工程項目執行經理饒峻石說。

  《 人民日報 》( 2023年05月31日 18 版)

(責編:張婷婷、桑莉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