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山西頻道>>人民日報看山西

金台觀晉| 營商環境進步全國最明顯,要做的還有很多

人民日報記者 鄭洋洋
2024年01月20日13:59 |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小字號

編者按:北京市朝陽區金台西路2號大院,是人民日報社所在地﹔山西太原龍城大街與金台路交界處小院,是人民日報社山西分社所在地。

“金台觀晉”是人民日報社山西分社著力打造的新媒體品牌專欄。我們努力以人民日報的大格局觀察山西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布局,努力呈現一個真實客觀的山西。

不久前,全國工商聯發布了2023年度萬家民營企業評營商環境評價報告。與上一年度評價結果相比,山西省位列優化營商環境進步最明顯的5個省份。

消息一出,贊美聲有之,質疑聲有之,熱心提建議者亦有之。就在2022年,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發布《中國城市政商關系評價報告2021》,報告對全國292座地級及以上城市進行評價排名,山西在綜合指數上排名“倒數第一”,引發社會熱議,更引發山西不少黨政干部的質疑。

此次全國工商聯的發布,驗証了山西這幾年來改善營商環境的努力與成果。殊為不易!

從發布主體來看,全國工商聯顯然是權威的,評價維度也更為全面、專業。全國工商聯服務全國民營企業,權威性自不用言,調查的樣本之多、數據之詳實,也遠非高校科研機構所能比擬。客觀上講,在市場主體數量、產業鏈發展、政務服務等方面,山西營商環境的進步都有數據的支撐。

為何大家的感受有“溫差”?記者看來,這起碼反映出幾點信息。一是從縱向來看,山西的營商環境基礎不好、起點不高,多年來一直飽受爭議,也是發展的短板之一,毋庸置疑﹔二是在營商環境這項工作上,近些年山西高層確實高度重視,也出了不少實招,見到了一定成效﹔三是從排名來看,山西營商環境確實還有很大進步空間,需要久久為功。

接下來,我們就來聊一聊山西營商環境的那些事兒。

一個地區營商環境的形成,與其經濟發展階段、文化傳統、風土人情,乃至地理環境都息息相關。

從地理環境來說,山西表裡山河,東魏巍太行,西滔滔黃河,北雄偉恆山,南有秀麗中條、王屋山,在我國是少有的、典型的、相對封閉且完整的地理單元,既不像東北沿海江浙之富庶開放﹔也不像同為中部地區的湖北這樣佔據九省通衢地利。黃土高原,養育了百姓踏實朴實、勤勞吃苦的性格。

從資源稟賦來說,新中國成立以來,山西作為能源基地的定位日漸凸顯,“煤炭經濟”一度迎來黃金時期。然而,煤炭作為典型的資源經濟,其分配的政府決定特點、行業的周期特點、產業的暴利爆虧特點,對其他行業產生了明顯的擠出效應,也加劇了政府在配置資源時的本就強勢的地位,也成為分析山西營商環境的一個大背景。十八大前后,山西所謂“塌方式腐敗”的標簽一度籠罩在山西頭頂,政商關系親而不清讓許多投資者望而卻步。

同時,個別地方政府的朝令夕改、新官不理舊賬、招商引資政策不兌現等現象,在互聯網這個放大鏡上急劇放大,也加劇了外界對山西營商環境的誤解。

要注意的是,山西建設一流營商環境並非缺乏土壤。“縱橫歐亞九千裡,稱雄商界五百年。”北到俄羅斯,南到武夷山,晉商的影響一度遍布大半個地球。現代金融業誕生之前,有清以來的票號是商貿往來的基礎,幾大頭部票號總部基本位於山西平遙、太谷等縣城之內。其背后離不開山西商人為代表的良好信用體系的支撐,而誠信恰恰是市場經濟最重要的基石之一。

圖為位於山西太原的晉商博物院。

2017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山西考察調研時概括晉商精神特質:“山西自古就有重商文化傳統,形成了誠實守信、開拓進取、和衷共濟、務實經營、經世濟民的晉商精神。”

首位的就是誠實守信。如此看來,山西優勢遠大於劣勢。

根據國務院發布的《優化營商環境條例》中的定義,營商環境是指企業等市場主體在市場經濟活動中所涉及的體制機制性因素和條件。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營商環境。2019年在南昌召開的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對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做出8點指示,其中第三條就是“優化營商環境,對標國際一流水平,營造穩定公平透明的營商環境,緩解民營企業和中小微企業融資難題。”

應該說,近年來,為推進高質量發展,山西從上到下,想盡千方百計創造良好營商環境,促進市場要素充分流動、優化配置。

比如,為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山西依托省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建成全國融資信用服務平台省級節點,聯通國家、省相關數據,為中小微企業融資提供服務。建設的平台正式上線運行以來,累計入駐企業1.8萬家、金融機構31家,實現融資2.38億元。

再比如,對“新官不理舊賬”、“拖欠民營企業資金”,不當行政干預、吃拿卡要、不作為等問題,山西紀檢監察部門牽頭,重拳出擊。山西省紀委監委組成專項檢查組和專題調研組,對全省11個市、省轉型綜改示范區,以及納入全省優化營商環境考核對象的39個省直部門開展優化營商環境專項檢查。發現問題1543個、問題線索76條,並針對檢查中發現的重點問題,督促有關單位形成21份專題報告。同時,推動解決部分審批事項未進政務大廳、行政許可事項清單更新不及時等一批堵點難點問題。截至目前,針對省級優化營商環境專項檢查,已監督推動完成整改問題1498個,推動建立完善相關制度868項。

圖為行政審批一站式服務的方式提高了政府服務效能。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有了好的政策,則關鍵在於落實。落實的關鍵在於打通最后一公裡,確保政策能夠不打折扣地落地。去年,在一次採訪中,就曾有某光伏企業的負責人對筆者反映,企業當初是被山西較低的電力成本承諾吸引投資的,可是直至項目一期投產運行數月,地方承諾的電價仍未兌現到位,每個月的電力成本開支對企業來說負擔著實不小。

法治是營商環境的基礎之基礎。我們常說,良好的法治環境是最好的營商環境。近些年,山西先后出台民營經濟發展“30條”“23條”,頒布實施《山西省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山西省促進中小企業發展條例》等政策文件,為營商環境提供了法律法規依據。

對於山西來說,想要破解一煤獨大的局面,要盡快實現轉型,民營企業是重頭戲。存量靠國企,增量主要靠民企。這就需要做到對市場主體平等對待,無論是國企還是民企,無論是本地企業還是外來企業,無論是大型企業還是中小型企業,都要做到一視同仁。在處理個體問題時要盡可能兼顧企業的生存發展,不能因為企業家個人而影響一家企業,也不能因為保護一家小企業而損害了整個行業。比如,2023年山西某縣一家小醋企處罰公示引發行業輿情,這啟發相關部門必須有市場化思維,及時披露必要信息,做好釋法說理,對於惡意中傷企業名譽、造謠生事的行為堅決打擊。

在准入門檻上,要充分發揮負面清單作用,尤其是要清理市場准入隱性壁壘問題。比如,看似透明的“玻璃門”,卻始終推不開。“彈簧門”把已經進去的投資者又推了出來等等。

在執法監管上,始終要繃緊“法無規定不可為”這根弦,收緊權力的尺子,規范自由裁量權行使。在執法上,不涉及重大案件,執法者的槍口盡量抬高一寸,給民企發展的機會。“有權不可任性”。在這方面,山西一度吃虧不少。

政務服務是市場主體對營商環境的直接感受。對於企業來說,政務服務的核心其實就是四個字:便捷高效。小到申請一張營業執照與許可証,大到審批項目、土地手續辦理,企業關心的是:如何以最短的時間、最少的精力完成。在浙江採訪,常聽一些企業說,當地政府有關部門,在企業不需要時感覺不到存在,企業需要時就會及時出現。這就是最好的政務服務。

山西也在這個方面著力提升。“7×24小時不打烊”的政務服務超市全面覆蓋省市兩級及30%左右的縣(市、區)。全省1276個鄉鎮(街道)全部成立便民服務中心,許多便民服務事項實現“就近辦”。醫保、社保、公積金等209項高頻政務服務事項實現“跨省通辦”。“一業一証”改革逐步落地見效,首批28個行業實現“一表申請、一証准營”。

這些以前跑斷腿、撓頭發愁的事情有了“新解法”。

最近在山西各地採訪,記者也看到了不少可喜的變化。

在朔州平魯區,三一朔州一期單晶硅項目生產車間,上百個硅爐正在加工單晶硅。這個項目從2023年5月8日達成合作意向,9月28日正式投產,到10月6日首根單晶硅棒正式下線,創造了從項目對接到投產下線僅用151天的“朔州速度”。三一集團總裁向文波都不禁點贊。

圖為三一朔州單晶硅項目車間。

臨汾晶旭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落地臨汾經濟開發區,從簽約、辦手續、找廠房到投產,隻用了150天。“這個速度,在集團各地的項目裡是最快的。”四川大陸新希望集團的有關負責人感嘆。

三一集團、新希望,這些都是我國民營企業的翹楚。這幾個山西人創造的“最快”,見証了山西營商環境的改善。

營商環境的扭轉並非一日之功。在山西干部中,“短期靠項目,中期靠政策,長期靠環境”的意識正在逐步形成。

對營商環境改善的期待,寄托著山西人對發展的迫切,對本地區未來命運的努力把控。

山西營商環境的改善,仍需要自上而下的優化總體設計、與意識引導。企業是社會經濟財富的主要創造者,當務之急,政府治理者要學會善待企業、善待企業家,盡快培育安商、富商、尊商的良好社會氛圍﹔在治理中,要變以我為主、單純管理的理念為企業為上、服務為主的理念。少說不能辦,多想怎麼辦。政府有關部門要換位思考,設身處地樹立“效率就是金錢”的思維,要像“啄木鳥”一樣,主動發現解決營商環境中存在的痛點堵點,常態化入企服務,健全重大訴求反饋綠色通道制度,一點一滴增加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的獲得感。

各級干部低下頭、彎下腰、扑下身子,學習浙江、福建,切實樹立“店小二”意識。“我的地盤我說了算”的權力任性,爽了一時,壞了口碑,最終會形成破窗效應,毀了地區發展的潛力與前程。

對於市縣區的治理者來說,要充分尊重市場規律,大力培育內生動力。“優勝劣汰”是市場經濟的基本法則,有些地方政府為了短期政績,大包大攬、張口就是違背市場規則的“幫扶”、超出本地財力的“補貼”。承諾不能兌現,反而破壞了營商環境。在具體經濟時,必須善於用市場化手段。全省各地正在推行的“鏈長制”,通過鏈主招商的方式打造新興產業鏈,並給與一定比例的適當投入。通過資源要素的集聚,打造良好生態,讓企業能夠算清盈利賬,那自然會不請自來。運行兩年來,效果不錯。

圖為山西特鋼產業鏈鏈主企業中國寶武太鋼集團的“手撕鋼”產品。

前不久的全省經濟工作會議上,山西省委主要負責人指出,營商環境就是生產力、競爭力!山西省委提出,要以經營主體需求為導向,著力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要讓群眾和企業感受到實實在在的變化!”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破冰之旅,非一日完成。對於山西,良好營商環境的塑造,既需要壯士斷腕,敢於放棄眼前利益,努力搭建營商環境窪地﹔也要抓鐵有痕、踏石留印,拿出實招﹔更需要久久為功、常抓不懈。我們相信,隻要按照目前省委省政府的打法持之以恆抓下去,不鬆勁、不反復,不折騰,山西的營商環境一定會步入第一方陣,山西高質量發展提供良好支撐。

(責編:武笑、桑莉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