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山西頻道>>人民日報看山西

金台觀晉︱太原公園體驗記:公園如何更好為“公”

趙芳
2024年03月12日13:03 | 來源:人民網-山西頻道
小字號

剛剛過去的龍年春節,太原各大主要景區、博物館、公園爆火。

數據顯示,共接待游客604.5萬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長204%。

“太原真的是天生麗質!”不少第一次來太原的游客感嘆,“和印象裡的煤城完全不一樣!”

“兩山對望,汾河中穿,大片湖泊。太原之宜居,在北方城市,真的是少見。”也有游客這樣感慨。

近年來,太原不再“養在深閨人未識”,而是加大宣傳推介力度,旅游持續升溫。據第三方平台統計,太原成為假期南方居民前往北方的十大熱門目的地之一。春節期間,約不上號、排幾小時隊的山西博物院就是一個例証。

贊譽同時,也有不少游客反映:汾河公園進出不便、各大公園基礎設施薄弱、服務不走心……

太原市旅游人數接待量前十的景點中,公園佔四位——晉陽湖公園、迎澤公園、雙塔公園、汾河公園。

近日,記者在多個公園進行了走訪體驗。

城市“會客廳”,如何惠及更多人?

從空中俯瞰,40多公裡長的汾河公園,像是一條玉帶,讓太原這座城市頓增姿色。

每逢春秋時分,從位於太原中心地帶的麗華大廈放眼向南向北望去,河水波動,白鷺翔集,芳草茵茵,汾河之美,簡直是一幅山水畫。

汾河公園,是近年來太原治理污染、城市建設的大手筆,也是太原聲名鵲起的著名打卡地,是名副其實的“城市會客廳”。

這麼好的城市水景公園,初春傍晚漫步公園,除了三三兩兩的騎行者,行人並不多。和武漢長江大堤內的公園、長沙湘江防洪堤內的河濱公園之熙熙攘攘,相差甚大。

汾河兩岸幾十公裡內聚集了大量的住宅小區,越來越多的市民將汾河公園作為自己的健身場所。但每次進出並不方便。

住在小店區星河灣酒店附近的市民劉先生,每天傍晚去散步,最近的入口要走1.8公裡。

原來,為了保車輛通向,汾河兩岸都是快速路,導致行人很難橫穿道路,步行到汾河公園。

“跑友們有時長距離拉練汾河三期,近12公裡的路程中,跨河的人行天橋隻有一座。”李先生和跑友們一般會開車到祥雲橋下的停車場,跑往返再開車離開:“跨河天橋太少了,很難實現‘循環跑’。”

記者沿著濱河西路,一路朝南,在南內環橋至山西體育中心之間,近11公裡路程中,共有6座人行天橋。通達橋往南至晉陽橋之間,近4公裡內無人行天橋,行人隻能通過大橋或者停車場入口進入汾河景區。

不僅如此,在汾河公園學府街段的跨河人行天橋有四個出入口,其中一個出入口是斷頭路,好多不知情的游客,走到天橋西側,還得折返從行。久而久之,市民選擇了放棄。“小區裡面有一個小公園,每天在裡面散散步,不去近在咫尺的汾河了!”星河灣一期居民馬先生說。

記者採訪了汾河管理委員會。對方表示,下一步,會逐步根據人流量和兩岸居民的出行意願,增加天橋,逐步完善出入口。

在汾河兩岸公園,記者還發現多個健身場所。汾河管理委員會表示,園內共有籃球場23個,門球場5個,足球場15個,網球場3個、健身器械場地3塊、沙灘排球場6塊、體育健身步道18公裡,場館1個。“目前景區內所有籃球場均免費開放,足球場、網球場等收費運動場所均已移交至市體育局進行管理。”

走訪中,記者發現,一些體育場館(例如,長風橋段足球場)關閉,使用率低。

有市民表示,漪汾橋段的露天游泳館很少對外開放。

原因是什麼?公園綠地和休閑空間是否被蠶食?如何更好地發揮公共空間助力高品質生活?

針對這些問題,記者於2月27日向太原市體育局發函進行採訪,截至發稿時,經多次催促,仍未收到回復。

晉陽湖公園地面停車場人滿為患,地下停車場沒車

“准備去看花燈,就是排隊時間長了點,差不多一小時。”農歷臘月二十九出發,一行六人從西寧自駕來到太原。正月初三,華燈初上。在晉陽湖公園,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摩肩接踵﹔在東門入口,不少私家車排起了長隊,道路兩側的人行道上也已滿滿當當。

“好多游客直接導航來公園,默認就是這個停車場。繼續南行,還有兩個地面停車場,向北,還有一個地下停車,但是,大部分游客都不了解。”據停車場工作人員介紹,正月初二,僅她負責的停車場,就有七千多輛(次)。

晉陽湖位於太原市晉源區,原名叫牛家營湖,作為人工開挖的太原第一熱電廠的蓄水池。上世紀50年代,牛家營湖擴建成水庫后,開始由西干渠引入汾河水,更名為晉陽湖,湖面面積5.658平方公裡,是華北地區最大的人工湖,其面積僅比杭州西湖略小。

在晉陽湖公園,至今沒有做到“預約停車服務”。

以“停車”為例,早在2023年初,公園預約停車服務就已被列入了《深圳市2023年民生實事項目》《2023年城市管理“十大行動計劃”》。在深圳,除了能一鍵預約全市公園停車位功能外,還可通過地圖方式找公園停車場,並實現一鍵導航﹔當某個公園的車位已被預約完了,可以加入預約排隊的隊列,當已成功預約到了車位,平台會推送手機短信提醒。

地上,車滿為患﹔地下,車位空空。記者用地圖軟件搜索“晉陽湖公園停車”字樣,結果並未顯示“地下停車場”。

好不容易停下車,游客張先生又犯了難:“園區太大,租了一個電瓶車,前半小時48元,不足半小時,仍按半小時收費﹔半小時后,每分鐘1元。比步行速度還要慢,兩個小時也逛不了多少,收費卻高達一百多元。”張先生和記者聊起了自己“囧游”,“任逍遙”電瓶車半路沒電了,硬生生地推到了還車點。

有游客抱怨天氣太冷,廣場建起了“溫暖驛站”﹔南方游客在機場隨地換裝,立刻增設更衣室……2023年,哈爾濱接待游客1.35億人次、旅游總收入1692.5億元,是上年的2.5倍、3.4倍,而成功的背后是事無巨細,考慮極致。

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學院教授、人民網輿情數據中心特聘專家詹新惠認為,“潑天富貴”,沒來的時候盼著來,真來了,卻不是說接就能接得住、說留就能留得下的﹔對於城市而言,需要更長遠且系統的規劃,更高的治理水平和服務能力。

採訪中,來自深圳的游客告訴記者:“這麼大的園區,居然喝不上一口熱水,多少讓人有些失望。”針對游客反應的一些問題、需求,有工作人員表示“符合相關的規章制度”抑或“規章制度沒有明確要求”,訴求不被重視,游客也隻能掃興而歸。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可能不要把自身封閉在所謂的“規章制度”之中,文旅發展才有新路徑。

一老一小如何實現“全齡友好”?

“在這裡遇到的,大多是附近的鄰居。”春節期間,幾位老友相聚之后,楊文華和孟繁俊相聚文瀛公園,切磋“口琴技藝”。

雖過立春,寒意未退。“如果能有個室內空間就更好。”楊文華年近七十,見証了太原的發展變遷:“健身、娛樂……公園幾乎佔據了老年人大部分的業余生活,希望政府部門能夠提供一個更為宜居宜樂的環境。”

“家就在附近,帶孩子出來透透氣。”90后寶媽坦言,讓她比較尷尬的是,公園沒有母嬰室,遇上哺乳、換尿布就得匆匆回家。

多位媽媽表示,在商場、機場等地方,母嬰室已比較普及,但在公園裡卻還總是遇到哺乳難題。

走訪中,記者發現,雖然一些公園設置了母嬰室,但是“大門緊閉”,幾乎沒有使用的痕跡,加之母嬰室數量少,園內綠化和小路較多,所以找起來並不容易。

截至2022年底,太原市公園綠地面積5530.91公頃,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12.85平方米。已建成綜合性公園21個,社區公園50個,專類公園17個,街頭游園(廣場)278個,500米內見公園的覆蓋率達到80%以上。

綠地多了,如何讓群眾可感、可享?

早在2023年迎澤區兩會上,區政協委員楊瑞國帶來了關於修改《太原市公園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的議案。

“《條例》是2008年11月開始施行的。”在楊瑞國看來,原來的《條例》部分條款已經不適應全市公園發展的新情況:公園管理中老人的電動輪椅不許入內,而今電動輪椅已經成為很多老人主要的出行工具﹔《條例》缺少對公園設置醫療應急設施、母嬰室的條文﹔對攜帶犬類等動物進入公園的條文尚不明確等。

“公園規劃的都可以做得更詳細一些。太原市有多少公園,分布是在哪裡?哪些公園可以唱歌,分貝應該控制在多少?”楊瑞國認為,公園管理需要引入智慧化系統。

一位旅游業內人士則希望,公民能夠參與到公園的建設管理中來。

早在2014年9月,《廣州市公園條例》就在網上舉行了立法聽証會,聚焦公園噪音管理和公園商業服務設施兩大問題,由市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專家學者、政府部門代表、公園管理機構代表和市民組成的20人聽証“陳述團”圍繞著兩大焦點建言獻策。

人大、政協,網上留言、12345熱線……市民反應訴求的渠道多樣,如何有效組織、有效利用民眾的建議意見,則是政府部門需要著力的方面。

“人民公園為人民”,在規劃上如何再完善一步,思路上再拓寬一點,形象上更鮮明一些?令人深思。

“金台觀晉”是人民日報社山西分社著力打造的新媒體品牌專欄。我們努力以人民日報的大格局觀察山西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布局,努力呈現一個真實客觀的山西。

統籌:何勇

本期策劃:何勇

文字: 人民網山西頻道趙芳

視頻:人民網山西頻道趙芳 馬瑩

出品:人民日報客戶端山西頻道 人民網山西頻道

投稿郵箱:rmrbsxfs@163.com

(責編:武笑、桑莉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