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山西頻道>>山西要聞

增厚基層收入 減輕支出負擔 規范財政管理

【推動高質量發展 深化全方位轉型】山西省進一步推進省以下財政體制改革

2024年04月23日08:51 | 來源:山西日報
小字號

修橋鋪路等公共支出,錢由誰出?稅費收入進入哪一級財政?這些政府間財政關系一直是財政中的大問題,被稱為財稅改革最難啃的“硬骨頭”之一。特別是加快推進省以下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成為財稅改革的關鍵一環。

4月7日,山西省政府印發了《山西省進一步推進省以下財政體制改革工作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拉開了山西省進一步推進省以下財政體制改革的序幕。連日來,記者就此進行了採訪。

加大省級收入下放市縣力度,增加市縣可用財力

人間四月,襄垣縣東湖文化廣場上,老人休憩散步,婦女翩然起舞﹔襄垣東站,一列列高鐵列車,宛如一條銀白色的“巨龍”,疾馳而過﹔經濟技術開發區裡,機械轟鳴、車來車往,項目建設激戰正酣……一個個看得見的變化,一張張幸福的笑臉,匯成了一幅五彩斑斕的發展新畫卷。

“自2018年成為體制管理型省直管縣以來,我們共實施了高鐵襄垣東站站前路和站前廣場、鄉道襄黎線、仙堂山旅游公路等新建、改建項目47項,總投資16.8億元。項目的實施加快了襄垣縣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步伐,提升了基本公共服務水平。”襄垣縣交通運輸局工作人員楊鑫介紹說。

楊鑫所說的體制管理型省直管縣以及由此帶來的收益便是山西省省以下財政體制改革的縮影。

財政是國家治理的基礎和重要支柱,財稅體制改革具有“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重要作用。近年來,山西省財政部門聚焦財政體制、預算管理、省直管縣財政管理等重點,建立健全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制度機制,為穩步提升財政管理和服務效能、更好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基礎支撐。

“此次省以下財政體制改革圍繞構建權責清晰、財力協調、區域均衡、科學規范共提出了4個方面29項改革任務。其中構建‘財力協調’的省以下政府間財政收入劃分體系,包括合理劃分省級與市縣級稅收收入、規范市與所轄縣(市、區)收入劃分、健全收入劃分管理機制等6項改革任務。”省財政廳預算處處長王婭萍介紹說,為體現財力下沉的政策導向,將環境保護稅、防空地下室易地建設費、中考招生考試費、生活垃圾處理費、城市道路佔用挖掘修復費、殘疾人就業保障金等稅費省級分成部分下放為市縣級收入,將高速公路收費權轉讓繳納增值稅由省級固定收入調整為省市縣各級共享收入。通過改革,進一步增加市縣可用財力,從體制層面增強了市縣財政保障能力。

此次收入劃分原則為,參照稅種屬性,按照統一規范和財力下沉的原則,進一步調整完善現行省級與市縣級稅收收入劃分,將稅基流動性強、區域間分布不均、年度間收入波動較大的稅收收入作為省級收入或由省級分享較高比例,將稅基較為穩定、地域屬性明顯的稅收收入作為市縣級收入或由市縣級分享較高比例。比如,省級與市縣級稅收收入共享范圍為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資源稅四個稅種的地方留成部分。體制管理型省直管縣(市)收入除省級留成部分外全部留歸縣級。環境保護稅、土地增值稅、印花稅、煙葉稅等稅收收入,作為市縣級收入。

“省以下財政體制改革最直觀的感受就是財力的增厚。襄垣縣從2018年成為體制管理型省直管縣后,原市級分享的縣級收入全部留歸試點縣,調動了縣級發展經濟、培植財源的積極性,收入增速明顯加快。”襄垣縣財政局局長趙俊杰表示。與此同時,省財政直接對試點縣調度和撥付資金,提高了財政資金運轉效率,強化了對政府債券進行全面管控。6年來,省級共下達全縣新增政府債券19.5億元,助推了全縣基礎設施建設,促進了縣域經濟持續快速增長。

適當提高省級負擔比例,減輕基層支出負擔

事權和財權常常是“上面千根線,下面一根針”,要做的事千頭萬緒,每一個都和“錢”挂鉤,但對基層來說,“錢”卻常常是很緊張的。

“此次改革的一個亮點是,進一步規范了共同財政事權的支出責任。對於共同財政事權,要求明確劃分省、市、縣各級支出責任,堅持量能負擔、差異化分擔,並根據經濟發展水平、財力狀況等,差別化確定不同區域的市縣級財政支出責任。”王婭萍說,構建“權責清晰”的省以下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體系,包括合理劃分省以下各級財政事權、清晰界定省以下各級財政支出責任、建立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動態調整機制等5項改革任務。

其中,本次改革重點規范了共同財政事權支出責任,一方面,採取分類分檔方式差別化確定省市縣財政支出責任,根據縣級經濟發展水平、財力狀況等,將117個縣(市、區)劃分為五檔。另一方面,按照“適當提高省級負擔比例,幫助基層減輕支出壓力”的原則,對有明確保障標准和分擔比例的共同財政事權,根據分檔結果確定省市縣各級分擔比例,實現不同領域的財政支出責任在同一市縣分擔比例統一,其中對財力狀況較弱的縣(市、區)加大省級負擔比例。改革后,省級支出責任得到進一步加強,市縣級支出責任相應減少,達到了改革目標。

以稷山縣為例,該縣屬於資金型省直管縣第四檔縣,對19項有明確保障標准和分擔比例的省市縣共同財政事權項目,省市縣負擔比例為65%︰15%︰20%,按照新比例測算,該縣今年將少負擔3400余萬元,縣級財政收支壓力得到緩解。以資金數額較大、改革成效明顯的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補助為例,改革前縣級需負擔3173萬元,改革后縣級隻需負擔1587萬元,負擔比例下降了一半。

此外,除6個體制型省直管縣(市)以外,將全省其余85個縣(市)全部作為資金型省直管縣(市),進一步增強省對縣級的財力和資金支持,為增強縣級財政保障能力創優財政體制環境。

稷山縣財政局副局長衛啟康說,2007年起,山西省開始實施資金管理型省直管縣改革試點,先后將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產糧大縣、擴權試點縣等納入改革范圍,稷山縣作為產糧大縣,從2010年起納入資金型省直管縣。對於資金型省直管縣,省財政在轉移支付、資金調度等方面直接管理到縣,市級依然參與分享所屬縣財政收入,並相應承擔對縣級資金配套。改革實施以來取得了明顯成效,中央和省級轉移支付,省財政直接調度庫款,不經過市級國庫,財政資金運行由“層層轉”變成“直通車”,提高了財政資金運轉效率。

推動大市場建設,健全縣級財力長效保障機制

多年來,縣級財政作為國家財政基礎,是財政發揮職能作用、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維護社會大局穩定的關鍵一環。基層“三保”更是關系到政府運行、政策實施以及保障群眾切身利益,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近年來,在收入增長有限、剛性支出日益增多的情況下,基層財政運行中積累的問題和困難日益凸顯。

山西省在此次進一步推進省以下財政體制改革中要求,建立縣級財力長效保障機制﹔堅持縣級為主、市級幫扶、省級兜底,全面落實基層“三保”責任﹔建立健全事前審核、事中監控、事后處置的工作機制。

“在構建‘區域均衡’的省以下轉移支付制度體系中,包括優化轉移支付制度體系、健全轉移支付管理機制等6項改革任務﹔構建‘科學規范’的省以下財政管理體系,包括規范各類開發區財政管理體制、深化省直管縣(市)財政管理改革、做實縣級‘三保’保障機制、推動‘鄉財縣管’工作提質增效、加強地方政府債務管理等12項改革任務。”王婭萍介紹說,圍繞“兜底線、促均衡、保重點、強激勵”目標,調整省以下轉移支付結構,優化財力格局,加大對財力薄弱地區的支持力度,推動財力下沉,增強基層公共服務保障能力。同時,著重提出推動“鄉財縣管”工作提質增效。鞏固“鄉財縣管”管理機制,將財政收入難以覆蓋支出需要、財政管理能力薄弱的鄉鎮納入“鄉財縣管”范圍,對於一部分經濟比較發達的鄉鎮,鼓勵建立鄉鎮財政獨立核算管理制度,並健全政府債務限額分配機制,壓實各級黨委和政府責任,防范政府債務風險。

“省以下財政體制改革帶來的另一個亮點,是深化省直管縣(市)財政管理改革。”襄垣縣財政局國庫支付中心主任馮瑞軍表示,作為財政體制改革直接受益者,襄垣縣財政管理水平得到明顯提升。在與省財政廳直接對接中,他們緊扣預算管理一體化目標,通過梳理業務流程、明確責任邊界、量化工作內容、制定審核標准,制定了《全過程預算管理流程指引和業務操作規程》《財政監督檢查實操流程圖》,多點發力,推動了全縣財政高質量發展。

改革沒有完成時,隻有進行時。王婭萍表示,將認真學習貫徹中央關於謀劃新一輪財稅體制改革的重大決策部署,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工作安排,堅持系統思維、問題導向、先立后破落實好財稅體制改革各項重點任務,持續不斷把改革引向深入,促進財政職能作用更好發揮。(記者任志霞)

(責編:田小麗、桑莉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