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山西頻道>>本網關注

戲曲“聯姻”電影,山西傳統文化掀起銀幕國風潮

人民網記者 王晏如
2024年09月07日08:12 | 來源:人民網-山西頻道
小字號

晉劇電影《布衣於成龍》主創團隊亮相首映式。人民網記者王晏如攝

9月6日,由國家一級演員、著名晉劇表演藝術家謝濤領銜主演的晉劇電影《布衣於成龍》在太原首映。首映式現場,陶醉於影片劇情和唱腔的,不僅有追戲多年的老戲迷、老票友,也不乏年輕的面孔。山西師范大學大四學生、“00后”小伙兒武錦濤就是其中一個。

“我從小愛看戲,現在學的也是戲劇影視文學專業。謝濤老師的戲我都很熟悉,晉劇《於成龍》不管是劇場版還是下鄉演出版,我也都看過。但今天看了電影版,我還是覺得非常震撼。”武錦濤說,“這部電影打出了兩張山西地方文化名牌,一張是晉劇,一張是歷史名人,這個‘組合’太給力了!”

影片首映現場座無虛席。人民網記者王晏如攝

突破舞台程式

地方傳統戲曲走向更大市場

晉劇電影《布衣於成龍》根據太原市晉劇藝術研究院創排的新編晉劇《於成龍》創作而成。據介紹,影片將在全國發行,讓晉劇走進更多人的視野。

事實上,早在1955年,優秀的晉劇傳統劇目《打金枝》就曾被拍成戲曲藝術片搬上銀幕。這部影片由著名晉劇表演藝術家丁果仙、牛桂英等主演,其中唐代宗的扮演者丁果仙,是晉劇坤伶須生的第一代演員。1984年,當代晉劇名家李月仙、閆慧珍、高翠英、郭彩萍主演的《三關點帥》上映,再度成為晉劇電影的經典之作。

而此次首映的《布衣於成龍》,也已是謝濤團隊攜晉劇藝術探索“銀幕之路”的第二部作品。

2013年,由謝濤主演、廣受戲迷喜愛和專家肯定的新編歷史晉劇《傅山進京》就曾推出電影版。這部戲曲電影獲得了第30屆中國金雞獎最佳戲曲片提名獎,並在中美國際電影節上斬獲最佳戲曲片、最佳導演、最佳女演員三項大獎。

從方寸舞台到光影銀幕,新片《布衣於成龍》在此前探索的基礎上,又有新的突破。

晉劇電影《布衣於成龍》拍攝現場。太原市晉劇藝術研究院供圖

“這部影片中有90%左右是外景。”

接連執導《傅山進京》《布衣於成龍》兩部晉劇電影的山西籍導演,國家一級導演張峰說:“用什麼樣的方式能體現外景中的寫實寫意,怎樣能把景和影片的屬性格調結合在一起,這是一個特別大的挑戰。”

影片中於成龍作別黃州百姓的場景。人民網記者王晏如攝

不僅是呈現手法的創新,演員的藝術表達手法也需實現模式轉換。

“戲曲是寫意的,電影是寫實的。舞台上的動作、唱腔、台步、眼神、指法相對夸張,要更放開一些﹔但在銀幕上,眼珠稍稍一轉,觀眾就能看清演員要表達的情緒,這就需要我們對動作的處理更加細膩、細致。舞台上用十分的勁兒,在電影中可能隻需要三分或更少,這個分寸的拿捏非常重要。”

談及銀幕和舞台呈現的區別,著名晉劇表演藝術家、片中於成龍的扮演者謝濤感慨:“舞台表演如同溫一壺水,情緒是漸進的,電影卻要求演員的情緒‘秒進’﹔電影中一個鏡頭可能要重復拍攝多次,每一次都要求動作表情盡量一致,戲曲舞台表演卻是‘常演常新’,每次的呈現多少都存在不同。這些都是戲曲演員在電影拍攝中需要面對的挑戰。”

片中人物於成龍(謝濤飾)與鄒克忠(梁忠威飾)。人民網記者王晏如攝

誠如主創團隊所言,時代的變遷倒逼傳統戲曲必須走向市場。隻有和觀眾產生共鳴、與時代同頻共振,才能以更符合當下審美又不失本味的姿態,走進更多人的心裡,贏得更大的市場,從而傳承下去,獲得持久的、良性的發展。

傳統戲曲嫁接歷史名人IP

地域文化宣傳力度翻番

由謝濤主演的舞台版晉劇《於成龍》2015年9月上演,9年間巡回演出300余場。國內10余個省市的觀眾,通過晉劇藝術的舞台,認識了“天下廉吏第一”於成龍,了解了“於糠粥”鐵骨錚錚、清正廉潔的一生。而帶著對人物的感動、感悟和感慨,也有越來越多的外地觀眾,領略到了晉劇藝術的獨特魅力,接觸到了山西悠久厚重的歷史人文。

舞台版晉劇《於成龍》劇照。太原市晉劇藝術研究院供圖

“新時代的文藝工作者,必須以守正創新的正氣和銳氣,實現傳統與現代的有機結合,賡續歷史文脈,譜寫當代華章。”

中國戲劇家協會分黨組副書記、秘書長傅亦軒評價道:“晉劇作為山西省最具代表性的戲劇劇種之一,擁有深厚的歷史底蘊與獨特的藝術魅力﹔於成龍是從山西呂梁走出去的清官廉吏,他清正廉潔、剛正不阿,為百姓謀福祉,為國家盡忠誠。晉劇數字電影《布衣於成龍》,以藝術的手法生動再現了於成龍廉潔底色下的‘布衣’特色,既讓更多觀眾了解了於成龍的精神品質,也為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開辟了新的路徑。”

細品晉劇電影《布衣於成龍》,其中晉劇傳統的唱腔念白、身法台步一樣不少,但感觀上卻因景別的切換和近景、特寫畫面的大量運用,讓影片節奏感緊湊,沉浸感更強。委婉悠長的唱腔裡,山西廉吏於成龍的形象已深入人心。

晉劇電影《布衣於成龍》片中場景。人民網記者王晏如攝

“在電影裡,我們唱的是晉劇,但不是‘老’晉劇。”

謝濤說:“用戲曲表演塑造於成龍的性格、思想,用電影的寫實手法放大人物特點——讓戲曲和電影‘聯姻’,以手法上的創新詮釋傳統戲曲藝術的精髓內核,未來我們將繼續做好這件事,傳承發展晉劇藝術的同時,把更多山西歷史文化故事講活講好。”

(責編:王晏如、桑莉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