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走進民企看發展 | 長河信息:讓數字生活觸手可及

人民網記者 張婷婷
2025年03月12日08:56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在山西省陽泉礦區的政務服務超市裡,60多歲的王大治輕輕一點屏幕,身份証感應、人臉識別,幾分鐘就開出了低保証明。“過去得跑到村裡、鄉鎮、縣裡蓋章,現在機器裡啥都有,太方便了,再也不用為了開個証明東跑西跑了!”王大治笑得合不攏嘴。

就在不遠處,一位中年女士興高採烈地拿到了自家理發店的公共場所衛生許可証,一位年輕小伙簡單操作就完成了食品小攤點備案,幾位老年人在志願者指導下打印身份証信息……居民們滿臉笑意,感受著政務服務帶來的溫暖與便利。

基層便民服務平台。

基層便民服務平台。

這台讓群眾紛紛豎起大拇指的“神器”,正是長河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長河信息”)自主研發的基層便民服務平台。平台涵蓋了開具証明、事項申報、自助打印、便民查詢、辦事地址、服務熱線、辦事指南查詢和政策通知查找等多種功能。

作為長河信息的拳頭產品,基層便民服務平台利用統一的政務服務共享交換平台,全面整合各類政務服務事項,優化業務辦理流程,通過便民服務窗口、自助服務機、移動終端等媒介,為基層群眾辦事提供多渠道、全過程以及便捷的互聯網“菜單式”政務服務和公共服務,讓基層群眾盡享快捷、絲滑的“就近辦”體驗。

“我們的目標很簡單,就是讓數據多跑路,讓百姓少跑腿。”長河信息總經理郭涌的話朴實無華,卻道出了科技為民的真諦。讓百姓省時省力的背后,正是依托於長河信息數據底座的強大支撐,它通過歸集各類政府數據資源,實現跨部門數據的自動核驗和基層服務事項的統一管理。

這家扎根山西25年的科技企業,把目光瞄准數據要素市場化這片藍海,以“數據+AI”為引擎,在數字政府、智慧城市、企業數字化轉型三大領域持續深耕。3月10日下午3點,長河信息的研發團隊正緊鑼密鼓地調試著新一代數據治理平台。

長河信息產品總圖。

長河信息產品總圖。

從煤炭大省到數字高地,長河信息的工程師們用代碼編織著轉型夢想。在數字政府領域,長河信息圍繞政府高效協同、精准治理、智能服務打造系列創新產品,構建了“一網協同”“一網統管”“一網通辦”等全場景應用,該公司承建的省級一體化政務服務平台實現了267個自建系統對接,基層事項辦理時限平均縮短60%。

如今,在三晉大地,長河信息打造的“一網統管”平台正悄然改變著城市治理方式。

在長治黎城縣的執法現場,執法人員小張的手機突然“叮”地響了。指揮中心派來任務:某路段有佔道經營。他打開APP,導航定位、拍照取証、電子立案全流程搞定。“以前帶著紙質材料滿樓跑,現在手機就是移動辦公室。”這套“互聯網+監管”系統讓執法效率提升40%,成了山西省首個“綜合監管+執法”樣板。

技術人員在調試數據平台。

技術人員在調試數據平台。

在運城河津市智慧城市運營指揮中心,數字孿生技術實時映射著城市交通、能耗等2000+指標,使城市治理從“經驗驅動”轉向“數據驅動”。該項目榮獲“2024智慧城市先鋒榜優秀案例一等獎”,其構建的“1+1+3+N”新型智慧城市體系已在全省多個區縣復制推廣。

這個平均年齡32歲的團隊,每天處理著海量政務數據,卻始終記得那個最朴素的道理:最好的技術,是讓老百姓感受不到技術的存在。

當自助機吐出第一張電子証照,當執法APP響起新任務提示,當城市大腦預判到暴雨內澇點,數字山西的畫卷,正由這些平凡而執著的科技工作者一筆筆繪就。

在與華遠陸港集團的合作中,長河信息幫企業把物流數據變成了“真金白銀”——2個數據產品成功上架北京數據交易所,浦發銀行據此授信百萬元。“就像給企業發了本存折,數據也能生利息。”郭涌打了個形象的比方。

長河AI能力聚合平台。

長河AI能力聚合平台。

最讓群眾叫好的,還是遍布全省的“7×24小時政務超市”。在萬榮縣,136項高頻事項實現“家門口辦”:食品小攤點備案秒批秒辦,中小學學籍查詢即查即知。“過去辦事像闖關,現在就像逛超市。”前來打印公積金繳存証明的林紅說。

多年來,長河信息以“成為行業數智化領航者”為願景,為客戶提供數據匯聚融通、跨域跨級應用產品和服務。郭涌表示,下一步,將緊緊圍繞“數據+AI”雙輪驅動戰略定位,依托“數據要素創新與經濟決策分析”山西省重點實驗室這一創新平台,加大研發投入,不斷創新應用場景,為政企客戶提供更具價值的融合類、智能化軟件產品及解決方案,為山西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貢獻長河力量。

從政務服務到企業運營,從城市治理到居民生活,長河信息正用科技的魔法,讓數字生活觸手可及。(攝影:人民網記者 王帆)

(責編:武笑、桑莉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