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六大領域 繪就發展藍圖
——2025年山西自然資源重點工作解讀

在新時代的發展浪潮中,自然資源工作肩負重大使命。2024年,全省自然資源系統堅持守正創新推動黨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落地見效,目標任務圓滿收官,多項工作領跑全國,在我省推動高質量發展、深化全方位轉型的進程中提供了堅實的資源保障。
2025年全省自然資源工作怎麼干?省自然資源廳黨組書記、廳長,省自然資源總督察姚青林表示,今年將聚焦“兩統一”核心職責,完整准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主動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聚焦“兩統一”職責要求、強化耕地保護責任落實、提高土地要素精准保障能力、提升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水平、加強一體化生態保護修復、推動資源惠民利民便民六大領域工作,以全面推進自然資源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目標牽引,更加突出銳意改革,更加突出融合協同,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為實現“十五五”良好開局打牢基礎。
聚焦“兩統一”職責
構建國土空間新格局
統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所有者職責,統一行使所有國土空間用途管制和生態保護修復職責是黨中央賦予自然資源部門的核心職責。今年我省將繼續強化前瞻策劃、頂層設計和統籌協調,注重強化多規合一、規劃引領和統一監管,注重強化主動溝通協調,統籌推進自然資源各項工作。
自然資源工作涉及方方面面,今年要持續強力推動“四個融合”。首先要推進業務融合,准確把握土地、礦產、森林、草原等自然資源整體性、系統性、基礎性的特征,加強信息共享,完善工作機制,優化整合工作流程,提高業務工作整體效率。其次要推進廳局融合,加強自然資源與林草、地勘等部門的業務協同,著力解決好地類認定沖突及調查結果不統一等問題,利用統一的調查監測“一張圖”,推動礦產資源勘查關鍵技術攻關、地災防治體系建設等任務,形成統分結合、職責清晰的工作格局。第三要推進部門融合,在規劃管理、耕地保護、找礦突破、水資源管理等方面,主動加強與發改委、住建、農業農村、財政、水利等部門的溝通,主動跨前一步,共同做成一件事,實現成果共建共享。第四要推進上下融合,建立全系統上情下達、下情上傳的聯動機制,增強目標任務、政策取向、工作執行的一致性,省級要發揮統籌指導作用,市級要加強協調推動,縣級要注重狠抓落實,確保政策制定與執行落實無縫銜接。
持續提升空間“一張圖”治理水平,推動形成約束有效、開發有序的空間發展格局。在健全規劃體系方面,成立領導小組和工作專班,挂圖作戰,更好地服務中部地區崛起、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戰略腹地和戰略備份基地等區域重大戰略。加快推進鄉鎮規劃編制審批,分類提升詳細規劃編制質量,並加強黃河流域“一干三支”河流沿線地區分級管控,實行流域分區差異化管理。在解決空間矛盾方面,落實國土調查和林草濕荒調查監測技術標准,轉變年度變更工作方式,盡快解決耕地、林地、草地等地類認定沖突,優化“三區三線”管理,落實重點項目涉及生態保護紅線、城鎮開發邊界局部優化等要求。在強化資源整合方面,自然資源系統內的各類政務數據資源和信息系統統一納入一張圖管理,並整合各類專項資金,重點支持一張圖建設。同時,統籌運用實景三維山西等測繪遙感行業技術,重點推進耕地保護和佔補平衡落地上圖,主動與住建、農業農村、水利等部門溝通銜接,共享數據應用成果。
聚焦核心任務夯
實資源保障基礎
保護土地、森林、水、草地、礦產等自然資源,並推動其合理利用和可持續發展,是自然資源部門的重要管理職責。2025年,我省自然資源部門將圍繞這些內容繼續展開工作。
耕地作為糧食生產的“命根子”,其保護工作至關重要。“耕地紅線一定要守住,千萬不能突破,也不能變通突破。”全省將繼續嚴守耕地保護紅線,將耕地保有量、永久基本農田數量等納入考核重點,堅持數量與質量並重。同時,強化考核結果運用,對未完成任務的地區進行約談,對任務完成出色的重點地區給予補償,並出台耕地保護經濟獎懲政策。
高質量推進耕地保護,多維度統籌兼顧。通過編制全省耕地保護專項規劃,優化耕地布局,有序推進耕地后備資源開發。針對永久基本農田中的不穩定耕地,按照大穩定小調整原則進行優化,促進耕地集中連片規模化經營。在落實耕地佔補平衡上,改革管理方式,拓寬補充耕地渠道,今年計劃新增補充耕地7萬畝以上。此外,加強資金管理,開展佔補平衡專項整治回頭看,健全質量管理體系,改進工作方式方法,提升督察執法質效,堅決遏制破壞耕地行為。
土地要素保障是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為提高土地要素精准保障能力,各地全面推進綜合供地。以國土空間規劃為引領,編制增量用地計劃和存量用地綜合供地清單,充分挖掘存量用地,嚴格控制建設佔用耕地。同時,改革土地管理制度,出台多項政策支持重大項目用地,穩定土地市場供應。加大盤活存量力度,強化單位生產總值耗地量考核,分類處置批而未供、閑置土地和低效用地,利用專項債券資金盤活存量閑置土地。
在服務保障上,深化用地保障提速增效行動,推進用地用林審批審核事項同步辦理,完善礦業權相關規定,主動靠前服務重大建設項目。強化資源節約激勵約束機制,參與節約集約示范縣創建活動,推進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改革。
礦產資源開發利用同樣要取得新進展。推進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圍繞重要能源和礦產資源增儲上產,加大資金投入,完善找礦政策,拓展區塊來源,實施綠色勘查,強化科技支撐。深化礦產資源管理改革,積極籌備新修訂礦產資源法的實施,出台促進礦業高質量發展指導意見,推進礦業權市場配置和電子化交易。推進清潔能源開發利用,加大對油氣、地熱等清潔能源的政策支持,力爭取得儲量和利用上的新突破。
這一系列舉措聚焦資源保障核心任務,從耕地到土地,再到礦產資源,全方位發力,既為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也為未來資源合理利用勾勒出清晰的發展路徑。
聚焦民生福祉
提升服務保障能力
今年,我省自然資源系統將繼續以實際行動聚焦民生福祉,全方位提升自然資源領域的服務保障能力,在生態保護、災害防治、不動產登記等多個方面持續發力,為人民群眾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環境。
生態保護修復是建設美麗山西的關鍵環節。我省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全力推進各項生態工程。目前,已開工的5個國家級重大生態保護修復項目正在穩步實施,臨汾、大同、忻州、朔州的歷史遺留廢棄礦山示范工程也在加快推進,力求完成“十四五”生態修復任務。同時,積極推動“三北”工程三大標志性戰役,提前謀劃申報“十五五”時期國家山水工程。在全域土地綜合整治方面,出台相關實施意見,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著力解決農村地區空間布局、耕地利用、生態質量等方面的問題,努力打造可復制的山西經驗。
資金是生態修復的重要保障。我省規范資金使用管理,充分發揮重大項目和政府投資的帶動作用,利用好各類指標轉讓收益和政策性銀行支持資金,通過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新機制,破解生態脆弱地區的綠色發展難題。此外,還強化礦山生態修復治理基金的使用效益,力爭年度使用率提升10個百分點,確保有主礦山“邊開採、邊治理”,守護好自然生態安全邊界。
在自然災害防治工作中,我省把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放在首位。在地質災害防治方面,借助新技術新理念,發揮氣象風險預警功能,實施隱患點和風險區的更新調查工程,提升監測預警和綜合治理能力,實現隱患點的動態管理。同時,積極開展面向基層的宣傳教育培訓和避險演練,提高公眾的防災意識和臨災避險能力。
森林草原防火同樣不容忽視。我省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推進防火網格化管理,深化防滅火一體化和區域聯防聯控機制,持續開展隱患排查整治行動。此外,積極爭取國債項目支持防火道路建設,加強對林業有害生物的防控,切實做好野生動物損害的防控工作,堅決守住不發生重特大林草火災和人員傷亡的底線,保持重大林業有害生物“零入侵”。
不動產登記改革也是山西聚焦民生福祉的重要舉措。我省不斷拓展不動產登記“晉心登”服務品牌內涵,加強窗口建設,升級“互聯網+不動產登記”2.0系統,推動“高效辦成一件事”等改革落地。針對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延包等工作,積極推動林權、土地承包經營權存量數據整合,建立部門間的聯動機制,穩妥化解歷史遺留問題,為群眾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務。
我省在自然資源領域的一系列舉措,從生態保護到災害防治,從不動產登記到安全底線守護,每一項都與民生福祉息息相關。這些努力不僅提升了服務保障能力,更讓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斷增強。(記者李全宏)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