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鄉村振興

內蒙古興安盟巧用秸稈加工優質飼料

農田廢棄物變成牛羊“營養餐”(探訪)

本報記者  趙景鋒
2025年03月27日09:02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天剛蒙蒙亮,家住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科爾沁右翼前旗的齊艷平便忙活起來,給自家牛羊准備“早餐”。

  不一會兒,牛羊就圍攏過來,紛紛將頭埋進料槽吃起來。“這些飼料是我從鎮上的‘廚房’定制的,用的是自家秸稈,牛羊愛吃,長膘也快。”齊艷平說,以前讓他發愁的秸稈,如今成了“香餑餑”。

  齊艷平家裡承包了100多畝地,每年收完玉米,至少剩下30噸秸稈。如何處理秸稈,一直是他的煩心事:當柴火,濃煙嗆鼻﹔做飼料,牛羊會“挑食”,還容易致病﹔到頭來,隻好扔在村裡的集中場地。

  興安盟每年產生秸稈近650萬噸,資源化利用曾是難題。另一方面,天然牧草有限,飼草缺口大、需求多。秸稈飼料化,不僅可以實現農牧業資源的有效轉化,還能避免因焚燒秸稈造成的生態問題。

  然而,傳統的秸稈飼喂方式,消化吸收率低於30%,且致病風險高。如何提高秸稈的飼喂價值?這需要加工方式的創新。

  2023年12月,破壁熟化全混飼草料生產線(又稱“動物中央廚房”)在阿力得爾現代草產業加工物流交易園投產運營。

  如今的廠房外,成捆打包的玉米秸稈高高摞起。“這些是我們‘做飯’的主要‘食材’,都是從農戶那裡收購來的。”生產線負責人錢可鑫說。

  廠房內,工作人員正操作小型抓草機,將一捆捆秸稈投入粉碎機。粉碎后的秸稈經過除塵設備處理后,其中的石塊、沙土等雜質被一掃而空。粉碎、除塵后的秸稈,隨即進入核心工序——汽爆。

  車間內的巨型罐體發出轟隆聲,持續幾秒,室外煙囪隨即噴出大量蒸汽。“這是讓秸稈變成‘營養餐’的關鍵。”錢可鑫解釋,汽爆技術利用高溫蒸汽破壞秸稈的微觀結構,釋放營養物質,提高消化吸收率,同時消除了秸稈上附著的虫卵霉菌、農藥殘留等有害物質。

  “蒸汽的溫度、壓力和處理時間,都是影響汽爆效果的關鍵參數。”內蒙古農牧業科學院研究員金海介紹。

  營養提升的同時,如何將秸稈做得更美味?中控室內,錢可鑫輕點鼠標,設定好秸稈、糖蜜、菌劑、精飼料的配比,隨即啟動混合攪拌功能。不到15分鐘,一份“美食”就制作完成了。“牲畜在不同生長階段的營養需求、口味偏好都有差異。我們會根據客戶的養殖情況,定制最佳配料方案。”錢可鑫說。

  出料口,工作人員正在對料包進行密封、打包,並逐個貼上二維碼。“這是我們正在推廣的溯源機制。”錢可鑫說,在收購原料時,會嚴格記錄其產地、水分、質量等信息,確保從田間到牧場的每一個流程都可追溯。

  據介紹,“動物中央廚房”年產量3萬噸,可滿足5000頭牛、4萬隻羊整年的飼喂需求,已在錫林郭勒盟、包頭市等地開展推廣。不僅精飼料費用省了,牛羊也長膘快、患病少,收益更大。此外,秸稈利用率為98%以上,基本不會浪費。

  “這種模式,對提高秸稈綜合利用率、促進農民增收、資源節約及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興安盟農牧局黨組成員、副局長王玉泉說,下一步將在每個旗縣的農牧交錯帶建設集種、儲、加、銷於一體的飼草加工基地,再以鄉鎮為單位建設飼草儲備庫,加快建立現代飼草產業體系。

  《 人民日報 》( 2025年03月27日 07 版)

(責編:趙芳、麻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