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山西頻道>>山西要聞

“家門口”的優質醫療守護

2025年04月03日09:02 | 來源:山西日報
小字號

開設少兒婦科、引入智能化手術系統、開展高難度精准微創診療,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太原醫院依托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通過優質醫療資源下沉與前沿技術創新,為山西及周邊地區群眾搭建起全生命周期健康守護平台,切實降低跨省就醫比例,民生獲得感在“家門口”落地生根。

填補少兒婦科診療空白

家住呂梁的小悅已14歲,進入青春期的她看著同班女生大多來了例假,自己卻毫無動靜,十分焦慮。父母帶她到當地醫院做超聲,告知子宮顯示不清,建議外出檢查。  

經多方打聽得知,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有針對未成年女性開設的少兒婦科門診。慶幸的是,2022年,太原市人民政府和北京大學第一醫院依托太原市中心醫院共建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派駐知名婦科專家到太原出診,原本打算赴京看病的小悅一家喜出望外。

“小悅先天無子宮和卵巢發育,雖乳腺和陰道發育很好,卻因患臨床罕見的‘兩性畸形’,即‘雄激素不敏感綜合征’,不會來月經,將來也無法孕育寶寶,且體內性腺惡變幾率很高。”詢問病史、體格檢查、輔助檢查之后,婦科執行主任尹玲為小悅制訂了詳盡的治療方案,並約好暑假時解決孩子后續“性腺”手術和激素替代治療事宜。小悅父親臨走時感激道:“您不來太原,我們就得千裡迢迢去北京,這省去很多麻煩!”

“少兒婦科是針對兒童及青少年女性在成長過程中所遇到的婦科問題,像生殖器發育畸形與腫瘤、性早熟與性發育延遲、月經不調等。”尹玲說,這些特殊的疾病,對孩子、家庭和社會來說都很不幸。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的初衷,就是推動優質醫療資源擴容下沉,在患者需要幫助時,能在“家門口”找到專業力量,獲得科學診斷,減少四處奔波的痛苦與成本。

“在全省率先推出少兒婦科特色診療的同時,還首創女性外陰疾病多學科綜合診療中心,填補學科空白。”婦科主任武喚秀介紹,尹玲領銜8名婦科專家團隊,馬不停蹄創建特色專業學組、多學科診療中心,手把手帶教培養年輕醫生,把在北京初創的諸多婦科特色學科毫無保留地引入山西。“已有上百名女孩在家人陪伴下,解決了其生長發育過程中遇到的生理、心理問題,讓在成長困惑中徘徊的女孩重展自信笑顏。”

微創手術“鏡”顯芳華

“感謝您為我女兒選擇了這種手術方式,不僅創傷小也不會影響將來生育。”不久前,北大醫院太原醫院婦科病房內,張女士16歲的女兒選擇接受康多機器人輔助腹腔鏡卵巢囊腫剝除術,解決了困擾女孩半年之久的健康隱患,術后恢復良好。  

尹玲介紹,機器人手術定位精准、操作精細,3D立體效果和手術器械多角度旋轉。對未成年的花季少女來說,能夠更大程度地保留其卵巢組織,並保護其排卵功能不因手術而被“打擾”,不會影響將來的健康成長和婚育生活。

“在北京專家助力下,科室積極開展新技術,除指導年輕醫師開展單孔腹腔鏡手術之外,科室人員分批到北京參加培訓,掌握機器人手術系統基礎知識和基本操作。”武喚秀說,去年成功實施首例3孔康多機器人輔助腹腔鏡下卵巢畸胎瘤剝除術。目前,該手術正在申報該院新技術立項,有望大規模開展。

43歲王女士被間斷性外陰瘙痒困擾10余年,寢食難安、坐臥不寧。得知北大醫院專家胡君教授在太原出診,遂來就診。“最好做一個外陰鏡檢查,讓肉眼不可見的病灶瞬間顯露出來,提高診斷准確率。”胡君的耐心解釋打消了王女士的顧慮。果不其然,檢查顯示皮膚已發生病變,建議手術治療。

“外陰鏡是發現外陰癌前病變的‘照妖鏡’。”胡君介紹,有了這個“神器”,醫生才能精准定位病灶,進行病理活檢。自開展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以來,已為20多例患者開展了外陰鏡檢查及活檢,為患者診治提供了保障。專家提醒,切不可將婦科病中的部分炎症視作無足輕重的“小問題”,一旦因疏忽而延誤治療時機,極有可能演變為棘手的“大問題”。

武喚秀表示,科室在北京專家支持下,積極引進新技術,婦科、泌尿科等多學科團隊致力於國產機器人微創手術的實施,為患者制訂個性化治療方案,提升醫療服務質量,助力健康山西戰略穩步前行。

“大病重病不出省”顯成效

“規劃特色診療中心、教學及學歷提升……在尹玲主任帶領下,對全科室醫生及護士進行了學科亞專業劃分,年輕醫生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各自的專業目標明確,工作積極性提高。”武喚秀在2024年婦科年終述職時,語氣堅定而自信。

“在重點建設的四大中心中,除了婦產生殖中心,還包括泌尿與腎臟病中心、心血管病中心、皮膚病中心等醫學中心。”北大醫院太原醫院黨委書記、副院長袁建峰表示,建設國家區域醫療中心是黨中央著眼於健康中國建設,推動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均衡布局,解決人民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的重大舉措。

談及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成效,袁建峰介紹,通過“國家隊”優質資源下沉,醫院進行了品牌、技術、管理、人才、標准、科研、教育“七平移”機制。自共建以來,兩家醫院同道聯手共開展新技術261項,31項填補省內空白。去年,門急診就診人數較上年增長12%,手術增長6%,分娩1302例,增長43.66%。太原市外山西省內醫保患者門診數量同比增長309%,山西省外醫保患者門診數量同比增長146%,醫保患者通過醫院途徑外轉數量同比下降76%。此外,血管外科被確定為省級臨床重點專科,急診醫學科、康復醫學科被確定為省級臨床重點專科(核心培育專科)。

“合作共建期間,完成山西省首例5G超遠程國產機器人手術,乳腺外科乳腺癌保乳手術超過50%,肝膽胰外科肝臟手術取得突破,中醫科入選國家中西醫協同‘旗艦’科室建設項目。”袁建峰指出,這種從“輸血”到“造血”再到“生血”的模式,讓三晉百姓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國家級診療服務,真正實現了醫療資源的可持續發展。(記者周慧芳 通訊員王曉艷)

(責編:武笑、麻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