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筆賬”算清山西危化品運輸“公轉鐵”

“形成干支結合、產業匹配、資源優化的貨運物流樞紐主骨架體系,促進‘公轉鐵、散改集’,提升多式聯運水平,進一步降低物流成本。”近年來,促進大宗貨物運輸“公轉鐵”、推動多式聯運發展是我省交通運輸領域重點推進的工作任務。
2024年12月3日,交通運輸部舉行專題新聞發布會。據相關負責人在會上介紹,今年將推動大宗貨物運輸“公轉鐵”向“願意轉、轉得了、轉得好”發展。
除了煤炭、鋼鐵,什麼樣的大宗貨物可以“願意轉、轉得了、轉得好”?近日,山西危化品運輸開啟了“公轉鐵”新模式。一列集裝箱列車,裝載100個20英尺罐式集裝箱、共計3000噸硫酸,從侯馬西賀村站駛出,開往寧夏,這是我省開行的首趟罐式集裝箱硫酸專列。
為何危化品要“公轉鐵”?雖然公路運輸是當前國內危險貨物的主流運輸方式,然而因為危化品自身具有危險特性,且運輸過程具有較大風險,所以危化品公路運輸是“最危險”的運輸市場之一,始終存在安全管控上的難題。
以太佳高速公路為例,路段全長94.878公裡,地處山嶺重丘區,橋隧比例高達34%,路線橫跨汾河、嵐河,穿越西凌井自然保護區。該路段日均車流量1萬余輛,節假日最高峰達3.8萬輛,其中重載貨車佔比75%。
太佳高速公路東段是西北地區通過山西前往東部省份的重要通道,也是省會太原周邊危化品運輸車輛集中通行路段,主線危化品運輸車輛日均流量近千輛。近年來,通過多部門聯合施策不斷加強安全管控力度,太佳東路段危化品車輛交通事故率有所下降、應急救援效率不斷提升。
一方面是多方發力共同化解危化品公路運輸難題,一方面是交通運輸管理部門持續深化運輸結構調整,大力發展貨物多式聯運,著力推動交通物流降本提質增效,此次罐式集裝箱硫酸專列的開行就是政策持續推行的典型案例。
本次危化品專列由侯馬西賀村站出發,發貨方是山西北方銅業。侯馬市的貨運量和貨運周轉量常年名列全省前茅。該市有13家危貨運輸企業,共有危貨運輸車輛1440輛。運輸介質品種主要有柴油、汽油、硫酸、煤焦油、液化天然氣等,由侯馬運往周邊縣市及山東東營,河南濮陽等地。因此,對於侯馬市,乃至全省,本次首發的專列對后續危化品運輸具有很大的借鑒意義。
對於危化品運輸“公轉鐵”,臨汾市交通運輸局局長樊宇給記者算了三筆賬——安全賬,可以提高運輸的安全性﹔經濟賬,可以大大降低相關企業運輸成本,提高經濟效益﹔環保賬,可以實現危化品運輸的綠色轉型。
危化品運輸“公轉鐵”,提高了運輸環節的安全性。我省高速公路危貨車日平均通行量在1500輛左右,且通行比較集中,導致多條高速公路存在危化品運輸安全隱患。與之相比,鐵路集裝化運輸可有效減少換裝次數和難度,大大降低了運輸風險,提高了運輸安全系數。
危化品運輸“公轉鐵”,提高了危化品產業的經濟效益。鐵路運輸具有運量大、效率高的特點,而且受天氣等自然因素影響較小,能夠保障貨物運輸的穩定性和安全性。此次危化品運輸“公轉鐵”的實施,不僅能夠有效滿足當前經濟快速發展帶來的物流需求,還可以減少運輸過程中的貨物損耗,有效降低社會物流成本。據山西北方銅業方面初步測算,通過鐵路專列運輸,每噸可節省運費50元,按每年通過鐵路發運硫酸60萬噸算,可為該企業節約運輸成本3000余萬元。
危化品運輸“公轉鐵”,不僅是物流運輸結構的調整,更是綠色低碳運輸的轉型。鐵路運輸使用電力或其他清潔能源的比例較高,一氧化碳、氮氧化合物、二氧化硫等大氣污染物排放量和溫室氣體排放大幅減少,具有能耗低、排放少的特點。
由公路運輸轉為鐵路運輸,每1億噸貨物運輸1公裡,大約能減排7500噸二氧化碳、80噸氮氧化物、4噸顆粒物,可以顯著減少大氣污染、改善環境質量。同時,特殊罐式集裝箱運輸開展危化品鐵路運輸業務,逐步形成了一套專業、完善的運營管理標准、安全管控措施及應急預案,為實現危化品陸港聯運高效率、高質量、綠色低碳運營提供了便利,大大減少了危化品泄漏、排放等帶來的環境污染幾率。(記者冷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