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山西頻道>>山西要聞

產業“含綠” 發展“含金”

——陽泉市加快推動能源轉型提“質”煥“新”

2025年04月08日08:50 | 來源:山西日報
小字號

三峽能源盂縣二期10萬千瓦光伏復合發電項目光伏場區,葉片迎風轉動,源源不斷的綠色電力輸送到電網。

華陽建投陽泉熱電低熱值煤熱電項目現場,兩台660MW超超臨界低熱值煤間接空冷發電機組穩定運行。

郊區弘盛通10萬千瓦獨立儲能電站項目,一個個白色的櫃式“充電寶”正蓄電儲能。

……

在陽泉,能源轉型提質煥發新活力。傳統產業向“智”向“綠”,新能源產業“多點開花”,儲能項目有序建設,能源供給結構從“傳統火電”向“風光水火儲”多能互補的電源結構轉變,全市加快推進能源革命步伐,綠色低碳發展勢頭強勁。

煤電產業向“智”向“綠”而行

華陽集團二礦生產調度指揮中心,一台台高清顯示器實時呈現採煤、掘進、“一通三防”等系統情況。工作人員通過智能化操作系統向井下設備發出指令,幾百米深的地下,採煤機徐徐啟動,開始割煤作業。

作為華陽集團骨干礦井之一,華陽二礦通過從“人控”到“數控”的全面升級、從“自動”到“智能”的全面提速,讓採煤作業有了巨大變化。

近年來,在“雙碳”目標引領下,陽泉市煤電產業向“智”向“綠”而行成為主基調。陽泉市一方面加快智能化礦井建設進程,通過“機械化換人、智能化減人”,從根本上提升煤礦安全生產水平﹔另一方面,持續抓好煤炭清潔低碳利用,以技術創新促進節能減排、挖潛增效,統籌做好煤電這篇“大文章”,努力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

智能化礦井建設讓“坐在地面採煤”成為現實,通過一系列智能化採煤技術裝備,可以實時收集井下液壓支架、採煤機、刮板輸送機等設備的數據,並將其傳輸至地面集控中心。工作人員用手指輕點控制按鈕便能實現遠程智能採煤。當前,陽泉市已建成華陽一礦、二礦、新景礦及潞安五礦、平定匯能煤礦5座智能化礦井。2024年,陽泉市計劃在現有基礎上,新建成9座智能化煤礦,並推動9座煤礦進行智能化改造。

截至目前,陽泉市2024年應建成的智能化煤礦中,盂縣玉泉煤業已建成並申請省級驗收,其余煤礦均進入建設收尾階段。煤礦智能化改造中,郊區保安、平定豐泰、盂縣坤寧煤業已開工改造,其余煤礦正抓緊辦結開工手續,將在2025年陸續建設完成。屆時,全市智能化礦井覆蓋面進一步擴大,切實發揮智能化“提質增安”作用。

火電企業是陽泉市電力領域的重點企業,屬於排碳大戶,同時意味著其在降碳和綠色發展方面“大有文章可做”。在西上庄電廠兩台660MW超超臨界低熱值煤間接空冷發電機組現場,近200米高的曲線型間冷塔在藍天映襯下格外壯觀。

火力發電,通俗講就是用煤“燒水”,使水變成有一定壓力和溫度的水蒸氣,推動汽輪機轉動,從而帶動發電機發電。根據熱力學原理,蒸汽壓力和溫度參數越高,發電效率越高。

西上庄電廠發電運行部副部長黃沖介紹,華陽建投陽泉熱電2×660MW低熱值煤熱電項目於2023年12月28日實現“雙機雙投”。項目採用高參數、大容量、環保高效型燃煤機組,主蒸汽壓力達28.25兆帕、溫度達605℃,再熱蒸汽溫度達613℃,發電標煤耗僅為280克/千瓦時。“雙機雙投”以來,西上庄電廠完成發電量50.53億千瓦時,相較傳統火電機組而言,年節約電量118.5萬千瓦時,為改善京津冀地區大氣環境,推動全市經濟可持續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多能互補助力電源結構持續優化

平定縣東回鎮與晉中市昔陽縣交界處的高山上,一座座巨大的風機“揮動”白色葉片,把風能轉化為電能傳送“上網”。平定中能建投全牛風電場通過動能轉化,為企業生產和百姓生活提供“綠色動力”。

風力發電是陽泉市調整產業結構、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的重要方式之一。近年來,陽泉市錨定能源產業綠色轉型目標,推動傳統火電向“風光水火儲”多能互補的電源結構轉變,探索出一條“先進煤電+新能源+儲能電站”的低碳發展新路,深化能源革命、構建新型能源體系步伐走得堅定有力。

2024年以來,平定中能建投全牛風電項目、三峽能源盂縣光伏項目、國能盂縣上社鎮10萬千瓦光伏發電項目等一批新能源項目陸續實現全容量並網。國投平定10萬千瓦光伏發電項目、盂縣晉能10萬千瓦光伏發電項目、郊區龍源10萬千瓦林農光儲一體化項目等新能源項目正在如火如荼建設中。

截至目前,全市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裝機量265.33萬千瓦,佔比30.23%。2024年1至10月,全市新能源發電量35.07億千瓦時,同比增長8.61%,新能源項目綜合開工並網率超過55%,位居全省前列。

在煤電產業清潔低碳轉型過程中,陽泉市累計完成煤電機組“三改聯動”198萬千瓦,實現了以技術創新促進節能減排、挖潛增效。同時,陽泉市強力推進陽光二期2×100萬千瓦“上大壓小”煤電項目,布局建設的裕光煤電盂縣2×100萬千瓦發電項目、華陽建投陽泉熱電2×66萬千瓦低熱值煤發電項目等一批先進煤電項目陸續投運,為全市火電產業增長注入新動能。

“雙碳”目標下,電力綠色低碳轉型進入加速期。平衡好能源轉型與能源安全,關鍵在於推動傳統能源與新能源深度融合,儲能系統建設則可以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

在高新區青於藍容釋儲能電站20萬千瓦獨立儲能電站項目現場,承擔著儲存和釋放電能重要任務的儲能櫃整齊排列,隨時准備響應電網的調度指令。工作人員仔細檢查每一個部件,做好日常維護,確保電站安全和高效運行。

“雖然名為電站,但它就如同一個巨大的‘充電寶’,是電能的‘搬運工’。”項目生產經理李春雨說。用電低谷時,電站插入適配器插座,從電網充電。用電高峰時,電站則可以將儲存的電能回補電網。電站每次充電時長為2至4小時,1次儲存400兆瓦時電能,可滿足8萬余戶家庭1天的用電需求。

目前,高新區青於藍容釋儲能電站20萬千瓦獨立儲能電站項目和郊區弘盛通10萬千瓦獨立儲能電站項目已經並網,全市儲能規模達32.8萬千瓦。此外,盂縣上社抽水蓄能電站項目開建在即,一批電化學儲能、飛輪儲能等新型儲能項目持續推進。

綠色低碳引領生產生活新風尚

正確處理能源消費與經濟發展的關系,落實好能耗雙控約束性要求,對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意義重大。

在山西兆豐鋁電有限責任公司電解鋁分公司,73台新型穩流電解槽高效工作。公司副總工程師胡小林介紹,這是經過改造的電解槽,改造后生產每噸鋁耗電量降低348千瓦時,降本成效明顯。

電解鋁行業是高能耗行業,電力成本佔總成本的35%左右。為降本增效,山西兆豐鋁電有限責任公司電解鋁分公司經過前期調研,引進新型穩流保溫節能電解槽技術,加強底部保溫的同時增加側部散熱,減少電解槽水平電流,穩定鋁液流速,提高陽極有效極距,單槽每年可節約費用16萬元。

向“綠”而行,推進節能降耗,各企業是“排頭兵”和“主力軍”。陽泉市各領域重點企業制定節能改造工作方案,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實施技術改造,努力削減全市能耗存量﹔相關部門進一步完善能耗雙控制度,加快構建節能審查、節能監察、節能目標責任考核等制度體系,推動重點用能單位能源利用水平提升。“十四五”以來,亞美水泥余熱余氣發電項目、日昌晶節電30%技改項目、冀東水泥廠區屋頂光伏發電項目等一批重點企業節能技改項目穩步推進,傳統高耗能行業正奮力提質轉型。

在陽泉天成煤炭鐵路集運有限公司北貨場,一輛輛綠電重載車排隊進場。相較於傳統燃油重載車,這些車輛噪聲小,維修保養相對容易,最重要的是節能環保。公司副總經理秦貴明介紹,他們在持續推進新能源重載車輛置換工作,實現短途運輸和內部非道路移動設備的100%綠電更替。

2024年1月,高新區首批100輛綠電重載車交付使用。這些電動重載車主要應用於電廠、煤運系統等,相較於同等數量的國五柴油重型貨車,一年可減排氮氧化物37噸、顆粒物4.09噸、二氧化碳1.18萬噸。

節能降碳事關我們每一個人,造福於我們每一個人。當前,陽泉市持續強化綠色發展理念,加快生產、生活方式綠色轉型,完善綠色低碳發展經濟政策,持續提升經濟“含綠量”“含金量”。(記者白雪峰 溫榮鑫)

(責編:段思齊、麻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