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省校合作 共促高质量发展】运城:架起合作金桥 推动校地共赢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今年6月以来,运城市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省校合作的战略部署,全面梳理产业项目和人才技术需求,精准对接各大高校,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加速共建“12大基地”,为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注入生生不息的“智力活水”。
借智登高,汇聚科技创新“源动力”
走进山西银光华盛镁业股份有限公司,一系列极具竞争力的新材料产品令人瞩目。致力于新材料的研发与生产,该公司持续与清华大学、重庆大学等高校建立了长期产学研用合作关系,镁合金产品处于业界领先水平。重庆大学张丁非教授表示,这是科技与产业无缝对接带来的“蝶变”,是产学研融合发展注入的“源动力”。
核心技术是驱动和支撑企业高速发展的动力。近年来,运城市依托高校人才资源、科技成果富集等优势,持续加大合作力度,加速汇聚人才合力、创新要素,全力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中车永济电机有限公司与清华大学合作研制的轨道交通智能监控终端,完成了类声学、小样本PHM分析算法。与多所高校就轨道交通、电机牵引、永磁系统等项目和课题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和产学研合作,目前已成为我国最大的机车、动车电传动装置研制基地。
芮城县大禹生物工程公司成功引进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农科院等多所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团队,成立了大禹生物研究院,在饲料营养、动物繁殖等领域实现了先进技术和重大科技成果的集成创新。
目前,全市613家规上企业中,有80%的企业与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凭借开发出的“独门绝技”抢占新一轮竞争制高点。合作方式也从单纯解决技术难题、工艺、新产品的短期对接,转变为高层次、高质量、全方位的持续合作。该市已在动车牵引电机、石墨烯/聚苯胺复合电极材料、5G通信用高导热铸造铝合金材料等关键技术取得突破,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校地、校企合作实现科技创新,为工业产业发展带来更多竞争力、创新力;用好科技这个农业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应有之义和主攻方向。作为全省农业大市,运城市持续加强与高校间的农业科技创新及产业发展协作,持续提升科技对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支撑水平,为打造现代农业强市装上了强力引擎。
运城市果业发展中心联合中国农业大学,通过果树良种繁育、新品种试推广和果园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改造等方面的合作,共同打造国家区域性良种苗木繁育基地,建成了农业农村部苹果全产业链智慧集成中心。
西瓜连作障碍破除、旱地小麦高产栽培、稷山板枣药用价值研究……运城市已与多所农业类大学长期合作攻关,并对制约农业发展的12个瓶颈技术课题进行立项研究,均已取得效果。
“果品老化,果贱伤农,我们就是通过与高校合作,依靠科技破解发展瓶颈,让果品重焕生机,果农重回笑颜。”运城市果业发展中心主任潘建祖如是说。
靶向用力,构建创新创业“强磁场”
鱼逐水草而居,鸟择良木而栖。近年来,运城市始终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完善人才“引育用留”机制,先后出台26项人才激励政策,吸引各类人才来运创新创业。
真金白银,诚邀贤才。对于国家级、省部级专家以及正高、副高级职称人才来运创(领)办企业,分别给予500万元、300万元、200万元、100万元的项目启动资助;已经立项支持的领军人才创(领)办企业,三年内实现年销售收入首次超过2000万元、5000万元的,分别给予50万元、100万元的科研经费资助;创(领)办企业在国内主板、中小板、创业板上市和在“新三板”挂牌交易的,分别一次性给予100万元、50万元奖励。另外,在解决人才户籍迁入、住房保障、子女入学、配偶就业、职称评聘等“关键小事”上提供政策保障,打造拴心留人的好环境。
政府搭台,校企唱戏。运城市先后建起17个创新平台和7个产业技术联盟;拿出1000余万元,落实《运城市支持科技创新的若干政策》;对新获得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的,分别给予50万元、20万元和10万元一次性奖励,对新列入国家和省智能制造试点示范的企业,分别给予100万元和2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以政策引人才、以平台聚人才、以服务留人才,运城市探索出一条人才“引育用留”新路子。特别是以乡情乡谊为纽带,充分发挥60万运城籍在外优秀人才资源,创新开展“运才兴运”专项行动,已成为招商引资、招才引智重要平台。深化省校合作工作开展以来,运城市紧密结合“运才兴运”专项行动,进一步挖掘“运才”资源,协调多所高校校友会为运城招商引才牵线搭桥,取得明显成效。
发挥优势,打好校地合作“组合拳”
8月10日,一辆满载运城市永济葡萄的运输专车出发前往武汉,短短几天,该市已为华中科技大学等3所高校供应“特”“优”农产品300吨;8月11日,作为熟食小吃技能人才,万荣县裴庄镇太和村村民许玉平与18名同伴远赴天津,为南开大学、天津大学等高校食堂提供高质量服务……
这是运城市与全国高校积极对接,高标准打造高校农产品供应基地、技能服务人才培养基地的生动剪影。深化省校合作工作开展以来,运城市成立了由市委书记、市长任双组长的领导组,细化配套举措,压实主体责任。全市迅速行动,扎实推动市校在人才培养、科研平台、成果转化、招商引资等方面广泛合作,为全方位高质量发展赋能增势。
运城市充分发挥“运城苹果”“运城面粉”“运城蔬菜”三个区域公用品牌优势,依托“关乡家嫂”“面都永济”“古耿鲁班”等14个精品劳务品牌,与高校对接建设了16个农产品供应基地、14个技能服务人才培养基地。截至目前,该市已向全国高校输送技能服务人才430余人。
运城市不但充分发挥农产品供应、技能服务人才输出等方面的比较优势,也在人才引进、科技创新、招商引资上推动与全国高校全方位合作,努力集聚一批高层次人才,打造一批创新平台,落地一批产业项目。
——与江西理工大学在有色金属、永磁、装备制造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对接,并敲定了10余项合作意向,该校还承诺每年给予运城30个冶金、采矿等专业的定向招生名额;
——在武汉理工大学陈潇教授和磨炼同教授指导下,一条以废弃钢渣尾渣为原料的道路,在闻喜县的山西建龙实业有限公司冷轧项目部铺设完成;
——山西穿越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与武汉大学进行OLED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合作,项目目前已进入了中试阶段;
……
截至目前,运城市与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高校建设31个科技成果转化基地;与吉林大学、北京工业大学等高校共建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44个、大学生就业创业基地13个;与武汉大学、江西理工大学等高校建起16个智库合作基地……
随着一项项合作意向达成实施,一个个基地项目落地成长,运城市校合作逐步迈入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全新赛道,人才、科研、产业发展的虹吸效应渐次显现。运城未来,云程发轫,万里可期。(记者李宁波 张海鹰)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