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地11.43平方公里,山西合成生物产业生态园加紧建设
【转型进行时】生物“梦工厂”:千亿级产业强势崛起
通过对生物基因的重组、编辑,我们可以获得新的生物、新的材料,甚至新的能源。现在,山西正在这条通往生物“梦工厂”的路上奋力奔跑。
上海凯赛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展馆里陈列有暖和的围巾、飘逸的纱巾、时尚的墨镜、耐用的小挎包,还有羽毛球拍。“这些日用品的制作材料大都来自于玉米。”上海凯赛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臧慧卿告诉记者:“像这个眼镜框就是用生物基聚酰胺制成的。生物基聚酰胺制成的复合材料耐高温,可以用在很多结构件上,强度可以同金属相媲美。”
而在凯赛生物的实验室里,研发人员正在进行菌种筛选实验。筛选出的活性比较高的菌种,将被用于后续进一步的选育筛选,最终生产出生物基聚酰胺。
臧慧卿表示,聚酯纤维的衣服原料大都来源于石油,石油开采则会增加自然界中的碳排放。“我们的材料利用的是从玉米或者秸秆里提取出的营养物质,不仅在制造过程中能够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还可以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进行回收再利用。”
不论是棉麻、真丝还是尼龙,这些制衣材料都可以用玉米或者秸秆制成。现在,这项高端技术来到了山西。
利用合成生物技术将玉米秸秆做成衣服,是凯赛生物最早开拓的市场。后来又拓展到用玉米制造汽车、电子电器、轨道交通以及其他日用消费品的原材料上。上海凯赛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修才告诉记者,凯赛未来要做两件事情,“一是把合成生物学的产业做成像今天石油冶炼一样的规模,做出更好的新材料来,有最好的低成本经济效益。二是把合成生物学的研究与现代IT行业结合起来,使合成生物学的研究更加有效率。”他表示,“通过基因编辑改造细胞,一直到产业化的所有研究过程变成高通量,凯赛要真正使合成生物学变成人类继IT行业以后最伟大的产业,为此做出卓越的贡献。”
在太原市阳曲县东黄水镇,有一片11.43平方公里的工程用地,去年10月份之前,它还是一片沟壑纵横的“荒地”,现在,许多塔吊正在忙碌地运转着,工程建设者们在热火朝天地奋战。
让创新成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借力合成生物学技术,一个“千亿级”的硬核产业正在山西强势崛起。上海凯赛生物已经深度参与到山西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中来,山西合成生物产业生态园正在加紧建设当中。
山西综改示范区合成生物产业投资开发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刘志告诉记者,目前,240万吨的玉米深加工、90万吨的生物基聚酰胺、50万吨的戊二胺、8万吨的长链二元酸等项目已经全部开建,预计到今年年底,核心项目部分将投产试车。“一方面,我们依托凯赛的科技先进性和产品的技术先进性,利用虹吸效应吸引下游企业来此;另一方面,政府也为产业发展打造了一个生产要素‘低成本价格生态体系’和保障项目运转实施的‘零环保’保障工程,强力吸引下游企业来晋投资。”他表示,目前年产两万吨的弹性纤维项目、年产两千万件的无缝服装项目等已经全部开建,整个合成生物全产业链全部投产后,将达到双千亿产值。“在服务产业端,我们综改示范区一直在践行只争朝夕、千方百计、全力以赴的精神,为企业全程代办,助力企业在产业端做大做强。”
此外,为了实现产业培育和创新生态一体化构建,上海凯赛公司与山西大学合作共建了山西大学合成生物学学院,系统解决合成生物基础理论问题、重大产业化技术问题,突破产业链应用技术瓶颈,实现生命科学的工程化和合成生物的产业化目标。同时,上海凯赛公司还与山西综改示范区合作成立了合成生物产业研究院,旨在持续推动关键技术核心技术的迭代升级,源源不断地开发新产品、新技术,进一步为提升山西省区域整体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提供有力支撑,助力山西合成生物产业业态保持全球领先态势。
通过基因组装技术将玉米、秸秆变为合成纤维,这项研发成果正在刷新中国乃至世界生物科技的“天际线”。在打造合成生物产业方面,山西还应该做哪些努力?
“由传统的煤炭资源大省进行转型,在利用好这些新的技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以及实现生物能源的再生和利用方面,我觉得山西做了一个非常正确、非常有远见的决策。”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合成生物学首席科学家沈玥认为:“转型过程中,技术本身也在不断地迭代和发展。对于一个新的技术、一个新的领域和产业,对它的扶持不仅仅是在前端的科研投入上,更多地还需要围绕新技术如何实现上下游的贯穿,在人才的培养、相应的转化机制方面,做好全链条准备和孵育支撑。”
本栏目内容源自山西卫视“转型进行时”
本报记者曹婷婷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