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山西频道>>本网关注

山西介休:资源立体重塑  看病省钱省心

人民网记者 赵芳
2023年05月18日08:27 | 来源:人民网-山西频道
小字号

“新建的标准化村卫生室配备了新的医疗设备,增加了新的检查项目,降低了村民的就医费用,让群众看病有依靠。”

在山西晋中介休市龙凤镇南庄村,新建的标准化村卫生室是一栋二层小楼,诊疗面积达100余平方米,设有检查室、诊疗室、保健室、药房等功能用房,功能分区科学合理,村医贾红梅正在接待来访的病人。

介休是八个全国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之一,医改工作受到国务院督查激励。虽然已被多家媒体采访报道,但前不久的蹲点采访,又让记者从另一些维度感受到了这里医疗改革的变化。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提高基层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努力解决群众看病就医难题,介休结合自身医疗特色和需求,走出一条独具地方特色的改革发展之路,有力实现了人民群众“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镇、大病不出县”和医疗机构“县强、乡活、村稳”的双赢目标。

“专家跑”代替“病人跑” “优质医疗”触手可及

“左侧眼角和面部肌肉不自主间断性抽搐,经过一段时间药物治疗,效果仍不明显。病人非常痛苦,日常的工作和生活难以继续,需要采取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座谈会上,介休市医疗集团人民医院常务副院长段敏向来访人员介绍该院是如何实现“病人不跑、专家跑”?

“这么大的手术是不是得去北京?”

“放心,就在咱们医院做手术,由北京的专家为你主刀,专家费用也不用你个人负担。”介休市人民医院副院长、神经外科主任孟繁强的一席话,让病人王振声一家如释重负。  

星期日,早8点,从北京赶来的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梁建涛开始为王振声手术,将左侧小脑前下动脉分支和面部神经分离,解除对面神经的压迫。2个小时后,手术顺利完成,术后8天王振声出院。

王振声这次的住院治疗,个人需承担的费用是3000元左右,如果要是去北京做手术,住院费、交通费、食宿费花下来不会低于6万元。

梁建涛是介休籍人,从2018年开始,他经常利用节假日回老家,帮助介休市人民医院完成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胶质瘤、脑膜瘤、听神经瘤等手术。

介休充分利用该市在省内外三甲医院工作的介休籍专家,建立起“乡情医学联盟”,再通过他们引进国外、国内各医学学科著名专家定时坐诊、查房、手术,让患者低成本享受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并建设了远程会诊平台,针对转诊较多的病种入手,高薪聘请人才,组建了肿瘤科、感染科、精神卫生科等团队,集中人力、物力补齐学科短板。

“通过这一机制,许多不具备转诊的大病重病得到救治,四级手术增长325%。”介休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主治医师李泽田说。

事实上,为了强化介休市人民医院的龙头作用,提高大病重病治疗能力,介休市在硬件投入和人才引进培养上也下足了功夫:投资6.87亿元新建市人民医院,总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最多可开放床位760张;每年拿出500万元的财政预算建立专家引进经费保障体系,形成与三甲医院“点对点”联系。截至目前,该市累计引进专家2000余人次。

“资源跑”代替“病人跑” “分级诊疗”承上启下

“以前是家人推着轮椅送我来,现在自己走着来,虽然,路上时间长了点,但,心里踏实。”在介休市宋古乡卫生院阿基米德运动康复及悬吊设备旁,刚刚结束训练的王先生准备回家。

近年来,受大医院“虹吸效应”影响以及自身管理体制的束缚,乡镇卫生院的病人越来越少,功能也日益衰落。实施分级诊疗制度,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推动形成有序的就医格局,是“十四五”时期深化医改的重要任务。

“分级诊疗的难点在于人才下沉意愿有待加强,痛点在于不同医疗机构之间千丝万缕的利益关系。”介休市医疗集团院长樊金荣介绍,该集团充分利用各基层医疗机构优势医疗资源,将能接得住、看得好的病种下沉至与优势医疗资源相对应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同时,医疗集团建立“工资不动绩效动”的薪资发放机制,打通了其中的难点和痛点。

“一方面,之前所在单位的康复科取消了;另一方面,来到乡镇医院每月有1000元的补助,并保留之前的基本工资。”康复治疗区护士长秦敏敏告诉记者:“为了让上下班通勤更方便,107路公交车专门在宋古乡卫生院设了站点。现在除了本地人,周边区县病友也会过来做康复治疗。”

“以前,我们和市医院抢病人,现在,我们的病床都不够用。”宋古乡卫生院院长樊启忠坦言,分级诊疗机制需要实现卫生院“人”“财”“物”全部上交医疗集团,刚开始确实不理解,很委屈,但是经过几年的发展,其中的优势也日益凸显。

上新了高压氧舱,用上了远程会诊系统,市里的技术骨干每周来坐诊;在市里做一次神经肌肉电刺激机治疗11元,这里只需6元……2021年康复门诊高达1.5万人次,职工年人均绩效从5000元涨到3万元。

总面积2000平方米,各种康复器械一应俱全,专业治疗区域划分清晰,墙上挂着近30面锦旗……“没想到家乡的康复专科做得这么好,这里能发挥我的专业所长。”曾留学英国的樊晓聪决定在家乡工作,入职半年,他已接收了20多位病人,大厅的锦旗就有他的一面。

在介休,义安镇中心卫生院建立医、养、康结合专科和临终关怀专科;张兰镇中心卫生院和连福镇中心卫生院建立中西医结合专科,重点收治慢性病并发症患者;义棠镇中心卫生院建立呼吸病康复专科……

“从竞争转为合作,实现了1+1大于2的效果。”介休市市委常委、副市长韩瑜说,医疗资源的整合与优化使康复医学科、精神病专科等科室特殊单病种的日均医疗费用下降70%以上,县域内实现15分钟救治圈。

“管理跑”代替“病人跑”  “特色服务”登门入户

在距离宋古乡卫生院不远的洪善村,新建成的标准化卫生室宽敞明亮。

“村里高血压加上糖尿病,将近300人。多亏‘介小康’帮忙!”村医段山云介绍,20个慢病患者划成一个网格,一名慢病志愿者做网格管理员,定期向村医汇报组员病情变化。

吃过早饭,67岁的“介小康”郝清梅提着医疗包出门了。“凤儿,来给你量血压啦,再测测血糖!”听到招呼声,王金风将郝清梅迎进家中,挽起袖子,你一言我一语,两个人唠起了家常。

“我们这里吃得味儿重,现在大家开始重视了,做饭少盐、按时吃药。”说起组员的变化,郝清梅成就感满满。

除了“介小康”,在介休市的各个村庄,还有有“介小健” “介小医”,由介休市组建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中心负责全市这三支队伍的管理和服务工作。 所谓“介小健”,是每50户家庭选拔一名健康志愿者,负责所辖户的健康宣教工作;“介小医”则是由县(市)、乡、村医护人员及介休籍在外医疗专家组成的家庭医生签约团队,将医疗服务触角延伸至乡村、农户,负责村里病患的初级诊治。

同时,为了发挥“介小医”“介小康”“介小健”最大效用,该市先后投入4400万元配置负压救护车、新生儿专用急救负压转运车、5G远程B超仪和卫生室“健康服务一体机”等,全力提升基层医疗应急保障能力;设立张兰、义棠急救分站,将中医院、民营医院纳入急救网络,形成了以市急救中心为主体,急救分站、救护车和网络医院为网点,覆盖全市的急救指挥系统;建立“基层医疗机构—定点医院—晋中市第二人民医院”转诊关系,保障了发热、咳嗽等新冠肺炎相关症状患者的基层首诊、有序转诊需求……目前,介休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9.43万户家庭,慢病平均死亡年龄由2017年的72.02岁提高至72.27岁。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该市在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创新服务模式、鼓励改革创新等5项重点工作进行前期规划的基础上,全面铺开试验区建设相关工作。

(责编:武笑、桑莉媛)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