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千年窑火 擦亮“北方日用瓷都”金字招牌
五月的朔州,生机勃发,广阔的塞上绿都处处奏响着高质量发展的动人旋律。
应县木塔·朔州第五届陶瓷产品进出口交易会(简称“陶瓷交易会”)5月22日在应县木塔启幕。一年一度的陶瓷交易会,不仅展示了朔州陶瓷绝对的发展优势和发展空间,更为全国陶瓷文化、陶瓷产业发展搭建起了合作交流的平台。
“承辽金古风、品朔州瓷韵,中国日用瓷让世界更美好。”作为全国最大的日用陶瓷生产基地,陶瓷已经成为支撑朔州高质量发展的支柱产业,也是朔州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靓丽名片。
朔州市推动陶瓷产业高质量发展暨扩大国际贸易对话会现场。
5月23日,朔州市推动陶瓷产业高质量发展暨扩大国际贸易对话会在应县举行。这是该市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举措,也是全面展示投资优势和发展空间,凝聚发展合力的积极行动。
会上,应县县委常委、副县长杨晋熙对该县陶瓷产业作推介,进一步展示了朔州市陶瓷产业特点和投资优势。
作为山西传统农业大县,应县是朔州市唯一没有煤炭资源的县。这里瓷石资源丰富,陶瓷生产历史悠久。应县陶瓷始于北宋,盛于明清,曾创造了具有地域特色的陶瓷文明——“黄花岭古窑”,窑火传承千年不息。
日用瓷展品。
近年来,应县县委、县政府深入实施“六大工程”,扎实推动“六个转变”,获批以陶瓷产业为主导的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全力构筑“一区三园”多点支撑。该县大力推行“承诺制+标准地+全代办”改革,为项目提供全要素保障、全周期服务,率先在全省经开区实现了全域标准地供地。同时,从用地、资金、税收等诸多方面予以大力扶持,对重大项目采取“一企一策”“一事一议”进行奖扶,真正当好支持企业的“娘家人”、服务企业的“店小二”。
截至目前,应县陶瓷企业共有19家28条生产线,年产日用瓷10亿件、建筑瓷5500万平方米、工艺瓷4000万件,陶瓷知名品牌数量达24个,陶瓷产品行销全国各地,出口4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行业实现年产值15.5亿元,实现营业收入13.2亿元,年均出口陶瓷10亿多件。
遥望千年古窑炉火旺,今观北方瓷都产业兴。“应县陶瓷”获中国地理标志商标,与邻近的怀仁市共享“北方日用瓷都”荣誉。
产业集群,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和“发动机”。只有培育升级产业集群,才能形成具有持续支撑力和竞争力的产业体系,才能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日用瓷展品。
过去一年,朔州市按照山西省“实施全产业链培育工程,推行链长制,培育链主企业”的发展思路,培育7条百亿级产业链,发展链主52户。围绕“煤系高岭土等原料——日用瓷、建筑瓷、卫浴瓷——印花设计——包装制造——物流电商等”链条,培育陶瓷产业链链主企业11户,辐射带动了陶瓷自动化生产装备制造产业,通过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带动“链主”做强做优,建了成全国重要的特色日用陶瓷生产基地。
这里,是一片投资发展的沃土。
——全市已获批的6个省级开发区总规划面积607.45平方公里,功能定位明确,基础设施完善。集成推进“承诺制+标准地+全代办”改革,实行承诺制项目25个,出让标准地4441.4亩,领办代办项目49个。
——绿电优势突出,大力实施“风电打捆”和大用户直供电交易,入区企业可享受0.3元/度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优惠电价。
日用瓷展品。
——区位交通便利,毗邻京津冀,北同蒲铁路、朔神、朔黄、准朔铁路以及荣乌高速、二广高速、右芮高速纵横过境,朔州滋润机场、朔州高铁即将通航通车,可以满足项目物流人流需求。
——资金保障充足,截至2022年底,全市存款余额达到2448亿元,存贷比51.8%,加上总规模200亿元的产业转型基金和境内煤电大企业大集团积极参与,可为项目建设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把握“三无”“三可”要求,落实“五有”套餐,对表对标先进地区,积极发挥市场主体倍增作用,努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欢迎各位企业家到朔州实地考察、投资兴业,把资本、技术和人才优势,与当地的资源、成本、市场优势有机“嫁接”起来。"朔州市副市长李润军真诚说,全市上下将始终秉承晋商诚信为本的优良传统,为广大企业家提供最优质的服务、最优惠的政策、最优越的环境。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