螃蟹“住”在黄河边 荷叶田田蟹儿肥
1月19日,一群远道而来的小客人——70余名来自辽宁省鞍山市的“小东北虎”们来到山西太原。欢迎午宴上,平遥牛肉、平定砂锅、定襄蒸肉、糖醋丸子……一道道山西特色美食,刺激着“小东北虎”们和随行老师们的味蕾。其中,一盘清蒸大闸蟹吸引着大家的注意,禁不住询问服务人员,这也是山西的特产么?
山西特产大闸蟹。受访者供图
盘中正是产自黄河岸边、运城市临猗县孙吉镇薛公村的大闸蟹。
“晋晋,你有点让我陌生了。”这些天,全国各地新一轮的“农业大摸底”如火如荼进行中,各地“反差感”特产终于走出“深闺”被更多人所熟知。广大网友惊呼,原来,山西不只有陈醋和面食,在黄河岸边,大闸蟹和水稻做了邻居。
黄河岸边的大闸蟹养殖基地。受访者供图
黄河岸边的大闸蟹养殖基地。受访者供图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位于黄河岸边的薛公村,曾是有名的省边、市边、县边、镇边、沟边、河边“六边”村。由于位置偏远、交通不便,薛公村一度“守着金山去要饭”。
2021年,本是临猗人的年轻小伙李楠第一次来到薛公村,奔腾不息的黄河水,风景优美、山清水秀的山村,连片绽放的荷花……李楠一下子就爱上了这个小山村。当时正赶上一个由南方人经营的大闸蟹养殖基地转手,李楠脑子一热,一时冲动接了下来。
“第一年,没有抓到一只螃蟹;2022年,有了螃蟹,但是收入远远不够投入。”由于一直都是雇人在养殖,李楠并未亲自参与养殖,依然达不到赚钱的产量。
2023年,李楠开始全身心地投入螃蟹养殖。1月底放螃蟹苗,2月份喂螃蟹,3月份螃蟹脱第一壳,脱5次壳成熟,6月到7月割草头、捞青苔,9月到11月捞螃蟹,12月下旬种水草……过去的一年,李楠迅速成长,掌握了大量的螃蟹养殖技术。
山西特产“薛公黄河大闸蟹”。受访者供图
山西特产“薛公黄河大闸蟹”。受访者供图
“养螃蟹是一个细活,喂螃蟹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螃蟹的生长环境。”通过不断地学习,李楠发现一种来自南方的草类——伊乐藻,特别适合螃蟹栖息,不仅可以净化水质,给小螃蟹补充营养,还可以在高温天气给螃蟹降温。
经过一年的探索,已成长为品极鲜大闸蟹负责人的李楠小获成功。“500亩的池塘产螃蟹10万多斤,这个产量在江苏区域都算高的!”
地处黄河岸边的薛公村,有近万亩黄河滩涂。昔日,滩涂地满目萧凉,大面积荒沟闲置撂荒。薛公村通过将一万亩荒沟和滩涂整合,改造成了林木茂盛的绿色海洋,实现“南蟹北养”。
“黄河滩涂地土质肥沃,黄河水营养含量高,气候适合大闸蟹生长,养殖大闸蟹口感香甜美味,没有泥腥味。”薛公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程俊怀介绍说,通过村企合作的方式,村里提供完备的水、电、网等配套设施,吸引南方人来村养殖,如今已逐步建成了以1000亩大闸蟹、2000亩小龙虾为主的特色水产养殖基地,村集体收入每年增加50万元,提供长短期就业岗位130余个。
村民坐船给螃蟹投喂饲料。受访者供图
进入1月份,李楠的螃蟹基本订购一空。在紧锣密鼓发货的同时,李楠还免费赠送北京和哈尔滨的市民们100斤大闸蟹。
现如今,优质的蟹苗,丰富的黄河水资源,标准化的养殖技术,让薛公村螃蟹的品质和效益得到双提升。从每年9月中下旬开始,进入螃蟹捕捞旺季。一只只青壳、白底、黄毛的螃蟹,个大体壮,在池塘中活力十足。2023年,全村大闸蟹产量达15万斤,产值达750万元。如今,大闸蟹养殖已成为薛公村农民增收的特色产业,来自黄河岸边的大闸蟹销往全国各地。与此同时,薛公村还先后进行小龙虾、南美白对虾、澳洲龙虾、鱼等水产养殖。
2024年,李楠将在抓大闸蟹品质的同时,丰富品牌形象,在产品包装上体现山西、黄河元素,让“薛公黄河大闸蟹”走得更远,名声更响,在山西名优特产名录上再填一笔。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