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山西频道>>本网关注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介休② | 守护绿水青山 厚植生态秀美底色

人民网记者 雷昊
2024年02月06日08:36 | 来源:人民网-山西频道
小字号

驱车沿汾河介休段,远远望去,成群结队的绿头鸭、赤麻鸭在水中畅游,有的在水中追逐嬉戏,有的在冰面上蜷缩休憩。偶尔猛地一头扎进水中,偶尔煽动着翅膀。这样惬意的景象正是近年来汾河介休段水生态治理成效的生动显现。

汾河介休段,绿头鸭、赤麻鸭在水中畅游。介休市委宣传部供图

汾河介休段,绿头鸭、赤麻鸭在水中畅游。介休市委宣传部供图

经济发展更加绿色,攻坚成效更加显著,治理能力更加全面。介休市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探索出了一条具有时代特征、特色鲜明的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提标:一泓清水入黄河

1月9日,“水润定阳 惠泽万家”介休市首届水利摄影展开幕。

此次展览以介休市水利建设成果为主线,精选260幅佳作入展,展示全市水利改革发展成效,进一步激发全社会亲水爱水护水节水热情,推进新阶段介休水利事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介休市把“一泓清水入黄河”作为重大政治工程、生态工程、发展工程、民生工程,全面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加快实现汾河“水量丰起来、水质好起来、风光美起来”目标,不仅在“治水”上下真功夫、在“兴水”上科学施策,还在“护水”上突出重点、在“管水”上拿出实招,特别是汾河百公里中游示范区介休段生态治理工程的实施,为汾河沿岸增添了一道重量级的生态绿廊。

“汾河百公里介休段生态治理工程全长22.2公里,通过堤防生态化改造、滩槽整治及景观绿化等工程的实施,保障防洪安全,改善河道生态,形成百公里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的水利长廊、生态长廊、文旅长廊,最终实现‘一泓清水入黄河’。”汾河百公里中游示范区介休段生态治理工程项目负责人李莉说。

汾河廊带生态治理。介休市委宣传部供图

汾河廊带生态治理。介休市委宣传部供图

与此同时,介休市对汾河廊带左岸外堤坡处的汾河二号湿地进行生态绿化提质,并实施3.3公里汾河廊带介休湿地公园段路面提升改造工程,打造3个亲水观景平台,进一步提升汾河水质、改善局部生态环境。

生态好不好,鸟类最有“发言权”。在介休汾河国家湿地公园,黑鹳、灰鹤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鸟类觅食、嬉戏,与岸边赏景的人们一起,形成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

作为全省保护汾河、改善汾河水质的示范典型,介休汾河国家湿地公园吸引了332种植物、155种野生动物在这里繁衍生息。如今,汾河百公里中游示范区介休段已经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休闲观光带。

介休汾河国家湿地公园。曲同心 摄

介休汾河国家湿地公园。曲同心 摄

以“一泓清水入黄河”工程为牵引,今年,介休将开展水环境质量提标行动,接续推进汾河流域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地表水监管能力提升等重点项目建设;加速推进大沟水厂建设,严格地下水采补平衡,尽快实现洪山泉复流;开展110个入汾排污口深度排查整治,对污水直排、随意倾倒等行为,严厉查处、顶格重罚,确保5个省市考断面水质持续稳定达标,2025年全部达到Ⅲ类水质要求。

一泓清水、两岸锦绣,映照着介休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实步伐,展现了书写“一泓清水入黄河”生态答卷的信心与决心。

提绿:荒山旧貌换新颜

深坑难觅踪迹,山体再披植被。如今的绵山,让人很难与之前的“黄土疮疤”联系起来。

“原先这里有很多采石场,开采时的轰鸣声震得鸟儿都飞走了。现在,矿关了,山绿了,鸟儿也回来了。”说起绵山的变化,介休市龙凤镇的居民深有感触。

多年来,由于长期无限制的滥伐开采,导致介休市龙凤镇至绵山镇的山体植被和自然生态景观遭到严重破坏,形成了绵延约11公里的基岩裸露区。

2018年以来,介休市政府、市自然资源局着眼于推进全市生态文明建设,着眼于全市城乡美丽建设的发展大局,组织召开了关闭全市石灰岩企业工作部署会议,并多方学习考察,积极探索对关闭矿山生态修复的方式方法。在综合考量资金、技术、政策等多方面因素的前提下,坚持分类实施、重点治理、因地制宜、统筹兼顾的原则,按照“沿城、沿路、沿风景区分期分批推进”的工作思路,启动介休市绵山山体生态修复工程。

自山体生态修复工程启动以来,介休市自然资源局与工程项目指挥部协同作战,每周定期召开工作例会,研究制定工程实施计划,组织人力,加快进度,积极抓好工程运营和管理协调工作。

绵山胜景。黄介君 摄

绵山胜景。黄介君 摄

“在推进生态修复过程中,我们广泛应用了新技术、新方法,选择适宜的保护与治理方式,提高矿山生态环境和恢复治理成效和水平。最终选用‘GIP客土喷播生态修复技术’为项目治理的主要技术手段。针对局部直立坡面,施工设计采取‘上攀下援’的综合治理技术进行修复。”介休市自然资源局生态修复股工作人员冀义涛介绍。

通过生态修复治理,绵山沿线内采石场不稳定斜坡得到整治,消除地质灾害隐患,被破坏的生态环境得到恢复。从高空俯瞰,曾经矿坑遍布、采石和石料加工企业集聚的绵山,一派丘陵蜿蜒、郁郁葱葱的景象。

“一年多时间,我们修复边坡达65.4公顷,种植乔木、灌木、爬藤3.5万株,对破损山体进行了全部覆绿。”冀义涛说。

从靠山吃山到养山护山,绿色成为希望的田野和山川,成为百姓养眼舒心的颜色。

“现在,我们也‘吃’山,‘吃’的是旅游。有些林地种下了核桃、杏,收入也跟着一起增加。”绵山沿线的居民喜笑颜开。

通过生态修复治理,绵山成为了介休市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亮丽窗口。

提质:和美乡村更宜居

走进连福镇邬城店村,平整干净的柏油马路和一排排白墙灰瓦的房屋让人眼前一亮,绿植、小游园、篮球场、彩绘墙面……让邬城店村在蓝天白云的映照下越发有看头,不再是以往“灰头土脸”、垃圾遍地的样子。

为进一步改善村内基础设施,邬城店村下大力气推进街巷硬化暨饮水安全提质工程,硬化村里34条街道、38条巷道,改造上下水管道6778米,全力打通群众出行的“最后一米”。实施街道亮化绿化、墙体美化等工程,并协调利用4500余平方闲置宅基地建设含日间照料中心、标准篮球场、小游园等基础设施的幸福广场,让村子从“处处净”到“处处美”。

“最令我高兴的就是利用闲置不用的土地,修建了小公园,村里的老年人出来散散步、坐在长椅上聊聊天,心情是越来越好,还给我们建立了村规民约,使我们的村容村貌、民风越来越好。”村民李丰梅露出了笑容。

连福镇邬城店村小游园。介休市连福镇供图

连福镇邬城店村小游园。介休市连福镇供图

介休市把农村街巷硬化工程作为促发展、惠民生的一项重要实事工程强力推进,着力提升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让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美好生活全面提速。

紧扣《晋中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2023年行动计划》主题,介休市聚焦交通沿线、村庄街巷、农户庭院、田间地头等重点区域,彻底治理农村“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扔乱倒”等突出问题,着力打造干净、整洁、有序的农村人居环境,教育引导广大农民群众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推进山清水秀、天蓝地绿、村美人和、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建设。

“农村街巷硬化工程是2023年介休市‘十件民生实事’之一,涉及9个乡镇47个试点村,总投资2.2亿元,其中介休市政府补贴1亿元,已经有32个村完成验收。通过这项工程,进一步提升介休市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改善农村面貌和人居环境,为广大群众的出行和生活提供便利和保障。”介休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加强对未完工村的督促检查,确保农村街巷硬化工程顺利圆满完成。

在对村里路面进行硬化的同时,介休市新建、改造排水管网,让村民喝上“放心水”“优质水”“幸福水”。

介休市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总投资3.68亿元,覆盖9个乡镇196个自然村,新建及改造村庄供水管网共计4991公里,安装一体式集中水表井9080座、单户水表井36357座、配套智能水表81757块。整合供水设施,配套科学智能的水处理设备和杀菌消毒设备,从根源上解决水质问题,确保农村饮水安全,切实增强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今年,介休市将再拿出1亿元补贴农村街巷硬化和污水管网铺设,逐步实现供水、供气、供暖、污水处理、垃圾收运城乡一体化,实现乡村由表及里、形神具备的全面提升。

把生态环保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基准线,守护绿水青山,交出黄河流域保护介休答卷。一曲生态文明建设的大合唱,正在介休激荡回响。

(责编:雷昊、桑莉媛)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