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山西频道>>人民日报看山西

金台观晋|太原公园体验记:公园如何更好为“公”

赵芳
2024年03月12日13:03 | 来源:人民网-山西频道
小字号

刚刚过去的龙年春节,太原各大主要景区、博物馆、公园爆火。

数据显示,共接待游客604.5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204%。

“太原真的是天生丽质!”不少第一次来太原的游客感叹,“和印象里的煤城完全不一样!”

“两山对望,汾河中穿,大片湖泊。太原之宜居,在北方城市,真的是少见。”也有游客这样感慨。

近年来,太原不再“养在深闺人未识”,而是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旅游持续升温。据第三方平台统计,太原成为假期南方居民前往北方的十大热门目的地之一。春节期间,约不上号、排几小时队的山西博物院就是一个例证。

赞誉同时,也有不少游客反映:汾河公园进出不便、各大公园基础设施薄弱、服务不走心……

太原市旅游人数接待量前十的景点中,公园占四位——晋阳湖公园、迎泽公园、双塔公园、汾河公园。

近日,记者在多个公园进行了走访体验。

城市“会客厅”,如何惠及更多人?

从空中俯瞰,40多公里长的汾河公园,像是一条玉带,让太原这座城市顿增姿色。

每逢春秋时分,从位于太原中心地带的丽华大厦放眼向南向北望去,河水波动,白鹭翔集,芳草茵茵,汾河之美,简直是一幅山水画。

汾河公园,是近年来太原治理污染、城市建设的大手笔,也是太原声名鹊起的著名打卡地,是名副其实的“城市会客厅”。

这么好的城市水景公园,初春傍晚漫步公园,除了三三两两的骑行者,行人并不多。和武汉长江大堤内的公园、长沙湘江防洪堤内的河滨公园之熙熙攘攘,相差甚大。

汾河两岸几十公里内聚集了大量的住宅小区,越来越多的市民将汾河公园作为自己的健身场所。但每次进出并不方便。

住在小店区星河湾酒店附近的市民刘先生,每天傍晚去散步,最近的入口要走1.8公里。

原来,为了保车辆通向,汾河两岸都是快速路,导致行人很难横穿道路,步行到汾河公园。

“跑友们有时长距离拉练汾河三期,近12公里的路程中,跨河的人行天桥只有一座。”李先生和跑友们一般会开车到祥云桥下的停车场,跑往返再开车离开:“跨河天桥太少了,很难实现‘循环跑’。”

记者沿着滨河西路,一路朝南,在南内环桥至山西体育中心之间,近11公里路程中,共有6座人行天桥。通达桥往南至晋阳桥之间,近4公里内无人行天桥,行人只能通过大桥或者停车场入口进入汾河景区。

不仅如此,在汾河公园学府街段的跨河人行天桥有四个出入口,其中一个出入口是断头路,好多不知情的游客,走到天桥西侧,还得折返从行。久而久之,市民选择了放弃。“小区里面有一个小公园,每天在里面散散步,不去近在咫尺的汾河了!”星河湾一期居民马先生说。

记者采访了汾河管理委员会。对方表示,下一步,会逐步根据人流量和两岸居民的出行意愿,增加天桥,逐步完善出入口。

在汾河两岸公园,记者还发现多个健身场所。汾河管理委员会表示,园内共有篮球场23个,门球场5个,足球场15个,网球场3个、健身器械场地3块、沙滩排球场6块、体育健身步道18公里,场馆1个。“目前景区内所有篮球场均免费开放,足球场、网球场等收费运动场所均已移交至市体育局进行管理。”

走访中,记者发现,一些体育场馆(例如,长风桥段足球场)关闭,使用率低。

有市民表示,漪汾桥段的露天游泳馆很少对外开放。

原因是什么?公园绿地和休闲空间是否被蚕食?如何更好地发挥公共空间助力高品质生活?

针对这些问题,记者于2月27日向太原市体育局发函进行采访,截至发稿时,经多次催促,仍未收到回复。

晋阳湖公园地面停车场人满为患,地下停车场没车

“准备去看花灯,就是排队时间长了点,差不多一小时。”农历腊月二十九出发,一行六人从西宁自驾来到太原。正月初三,华灯初上。在晋阳湖公园,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摩肩接踵;在东门入口,不少私家车排起了长队,道路两侧的人行道上也已满满当当。

“好多游客直接导航来公园,默认就是这个停车场。继续南行,还有两个地面停车场,向北,还有一个地下停车,但是,大部分游客都不了解。”据停车场工作人员介绍,正月初二,仅她负责的停车场,就有七千多辆(次)。

晋阳湖位于太原市晋源区,原名叫牛家营湖,作为人工开挖的太原第一热电厂的蓄水池。上世纪50年代,牛家营湖扩建成水库后,开始由西干渠引入汾河水,更名为晋阳湖,湖面面积5.658平方公里,是华北地区最大的人工湖,其面积仅比杭州西湖略小。

在晋阳湖公园,至今没有做到“预约停车服务”。

以“停车”为例,早在2023年初,公园预约停车服务就已被列入了《深圳市2023年民生实事项目》《2023年城市管理“十大行动计划”》。在深圳,除了能一键预约全市公园停车位功能外,还可通过地图方式找公园停车场,并实现一键导航;当某个公园的车位已被预约完了,可以加入预约排队的队列,当已成功预约到了车位,平台会推送手机短信提醒。

地上,车满为患;地下,车位空空。记者用地图软件搜索“晋阳湖公园停车”字样,结果并未显示“地下停车场”。

好不容易停下车,游客张先生又犯了难:“园区太大,租了一个电瓶车,前半小时48元,不足半小时,仍按半小时收费;半小时后,每分钟1元。比步行速度还要慢,两个小时也逛不了多少,收费却高达一百多元。”张先生和记者聊起了自己“囧游”,“任逍遥”电瓶车半路没电了,硬生生地推到了还车点。

有游客抱怨天气太冷,广场建起了“温暖驿站”;南方游客在机场随地换装,立刻增设更衣室……2023年,哈尔滨接待游客1.35亿人次、旅游总收入1692.5亿元,是上年的2.5倍、3.4倍,而成功的背后是事无巨细,考虑极致。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教授、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特聘专家詹新惠认为,“泼天富贵”,没来的时候盼着来,真来了,却不是说接就能接得住、说留就能留得下的;对于城市而言,需要更长远且系统的规划,更高的治理水平和服务能力。

采访中,来自深圳的游客告诉记者:“这么大的园区,居然喝不上一口热水,多少让人有些失望。”针对游客反应的一些问题、需求,有工作人员表示“符合相关的规章制度”抑或“规章制度没有明确要求”,诉求不被重视,游客也只能扫兴而归。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可能不要把自身封闭在所谓的“规章制度”之中,文旅发展才有新路径。

一老一小如何实现“全龄友好”?

“在这里遇到的,大多是附近的邻居。”春节期间,几位老友相聚之后,杨文华和孟繁俊相聚文瀛公园,切磋“口琴技艺”。

虽过立春,寒意未退。“如果能有个室内空间就更好。”杨文华年近七十,见证了太原的发展变迁:“健身、娱乐……公园几乎占据了老年人大部分的业余生活,希望政府部门能够提供一个更为宜居宜乐的环境。”

“家就在附近,带孩子出来透透气。”90后宝妈坦言,让她比较尴尬的是,公园没有母婴室,遇上哺乳、换尿布就得匆匆回家。

多位妈妈表示,在商场、机场等地方,母婴室已比较普及,但在公园里却还总是遇到哺乳难题。

走访中,记者发现,虽然一些公园设置了母婴室,但是“大门紧闭”,几乎没有使用的痕迹,加之母婴室数量少,园内绿化和小路较多,所以找起来并不容易。

截至2022年底,太原市公园绿地面积5530.91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2.85平方米。已建成综合性公园21个,社区公园50个,专类公园17个,街头游园(广场)278个,500米内见公园的覆盖率达到80%以上。

绿地多了,如何让群众可感、可享?

早在2023年迎泽区两会上,区政协委员杨瑞国带来了关于修改《太原市公园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议案。

“《条例》是2008年11月开始施行的。”在杨瑞国看来,原来的《条例》部分条款已经不适应全市公园发展的新情况:公园管理中老人的电动轮椅不许入内,而今电动轮椅已经成为很多老人主要的出行工具;《条例》缺少对公园设置医疗应急设施、母婴室的条文;对携带犬类等动物进入公园的条文尚不明确等。

“公园规划的都可以做得更详细一些。太原市有多少公园,分布是在哪里?哪些公园可以唱歌,分贝应该控制在多少?”杨瑞国认为,公园管理需要引入智慧化系统。

一位旅游业内人士则希望,公民能够参与到公园的建设管理中来。

早在2014年9月,《广州市公园条例》就在网上举行了立法听证会,聚焦公园噪音管理和公园商业服务设施两大问题,由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政府部门代表、公园管理机构代表和市民组成的20人听证“陈述团”围绕着两大焦点建言献策。

人大、政协,网上留言、12345热线……市民反应诉求的渠道多样,如何有效组织、有效利用民众的建议意见,则是政府部门需要着力的方面。

“人民公园为人民”,在规划上如何再完善一步,思路上再拓宽一点,形象上更鲜明一些?令人深思。

“金台观晋”是人民日报社山西分社着力打造的新媒体品牌专栏。我们努力以人民日报的大格局观察山西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布局,努力呈现一个真实客观的山西。

统筹:何勇

本期策划:何勇

文字: 人民网山西频道赵芳

视频:人民网山西频道赵芳 马莹

出品:人民日报客户端山西频道 人民网山西频道

投稿邮箱:rmrbsxfs@163.com

(责编:武笑、桑莉媛)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