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山西频道>>本网关注

山西兴县:小杂粮“挑大梁”

武笑
2024年03月22日08:32 | 来源:人民网-山西频道
小字号

春天里的山西吕梁兴县蔡家会镇沙庄村,比山外略低一些的温度,丝毫没有影响村民们在春天种下希望的热情。

天蒙蒙亮,60岁的李学平和老伴已经出门了。地一化冻,李学平老两口就忙着整地,要一趟趟地把地里的秸秆清理干净。“现在种谷子有人指导,每年打下来的谷子还不愁卖,直接就被收走,收入也增加了。”种了一辈子地的李学平,地越种越多,因为信心十足。

在兴县,一粒粒小杂粮,尽显发展的勃勃生机——一粒种子的“升级换代”,一袋口粮的产业化发展,一条越走越宽的致富路……

弯弯的谷穗。兴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新生——

杂粮产业激活增收动能

兴县的故事,要从一粒小米说起。

位于黄河畔、吕梁山的兴县,是山西国土面积最大的县。在这片有着几千年农耕史的广袤土地上,世世代代的兴县人在山坡上开垦出农田,靠种植杂粮为生。

“兴县是典型的黄土高原风貌,降水量较低,丘陵地、山坡地居多,适合发展小杂粮。”在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贾冠清看来,兴县与生俱来的自然禀赋,可以生产出绿色、环保、无污染的小杂粮。

地处黄河流域中游腹地的兴县,平均海拔1002米,境内梁峁起伏、沟壑纵横,光照充足、气候凉爽、昼夜温差大。独特的地理环境与自然条件,四季分明的气候,孕育出谷子、荞麦、玉米、高粱、绿豆等各种优质作物。

兴县地貌。兴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雨里您走过多少坑坑洼洼,老百姓才有了今天幸福的好年华,红土地上晋绥小杂粮种的那个满山崖,乡亲们盼望您再回咱蔡家崖……”

一首《梦回蔡家崖》,唱出兴县小杂粮发展历程里的红色记忆。

革命战争年代,晋绥根据地在兴县发展壮大。在抗战中,只有9万人口的兴县,支持了近4万晋绥党政军革命队伍。老百姓用小米、黑豆等杂粮养活了一代又一代晋绥人,诞生了数不尽的革命故事,为中国的抗战和解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历史的荣耀,赋予了兴县杂粮更为深厚的文化内涵,也让兴县这片红色的土地不断孕育着新希望。

如今,兴县杂粮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在脱贫攻坚及乡村振兴的主战场上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近年来,兴县围绕打造“山西小杂粮第一县”“中国小米之乡”目标,精准定位“红色晋绥 ‘铝’‘粮’兴县”名片,围绕突出打好“精品杂粮”牌,持续实施“特”“优”发展战略,不断发展壮大杂粮的种植规模;培育出“山花烂漫”“清泉醋业”等5家省级杂粮加工龙头企业在打造兴县杂粮品牌的同时,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兴县孕育了杂粮的发展,杂粮见证了兴县的传奇。”吕梁市政协副主席、兴县县委书记乔云说。

2022年兴县被命名为“山西杂粮之乡”“杂粮美食之乡”,被中国农科院确定为中国杂粮研究基地、中科院杂粮种业基地。目前,兴县杂粮种植面积稳定在40万亩,年产量1.8亿斤;杂粮产业链产值达到10.5亿元,杂粮收入占农民种粮收入的85%,占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55%,人均增收5000元左右;产品销售到全国29个省,出口美国、日本等国家,总销售额3.5亿元。

兴旺——

科技底色越发亮眼

3月的兴县蔡家会镇已有少许春色。在耙的平整的田地里,一台小型豌豆播种机正在田间作业。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的三位豌豆专家们全天候在地里指导村民播种。

“田地一解冻,就要尽快播种,这时候水分比较足。如果错过时机,每错过一天,相当于损失10毫米的降雨量。”春节一过,作科所三级研究员宗绪晓天天都会跟踪气象信息,当看到3月6日开始,兴县将会有持续一周的升温天气,就马不停蹄地从北京赶来。

一般而言,旱地杂粮的生产,多为一年一季,谷子的播种要到四五月份。“以前地里只能种一茬庄稼。现在在清明前种下豌豆种子,一个半月就可以收获青豌豆。豌豆和谷子轮作,能多收一茬。”兴县农业农村局局长王志辉估算,以前一亩地单种谷子,收入在2000元左右;今年推广一季两茬种植,收入能达到4000元左右。

金灿灿的兴县小米。人民网 卢鹏宇摄

3月13日下午,在专家们的指导下,第一波豌豆种子下播,预计在一周左右时间完成约150亩地播种。“明年可以推广到上千亩,从量少到量大,逐步形成规模。”宗绪晓信心十足。

兴县农业产业的升级换代,离不开科技的支撑。自2022年开始,兴县与中国农科院作科所进行合作,共同建设全国杂粮生产、供应、培训实训、试验示范和种子基地,“杂粮种业振兴计划”随之启动。根据不同作物的季节,作科所先后派出6个团队、13名专家、20多名研究生在兴县扎根开展杂粮基地建设和品种研发,全方位、全流程指导兴县杂粮种植生产。

如今,院地之间的“双向奔赴”在兴县结出丰硕成果:2023年实施杂粮种业基地项目4个,育成新品系和新品种16个,鉴定筛选优良品种16个,展示示范优良品种32个。同时各专家组分别深入田间地头开展现场授课培训,推广旱作农业技术和优良品种,提高农户生产技能。

今年,已是贾冠清在兴县育种的第4个年头。虽然还未到谷子播种时节,但是身在北京的贾冠清一边每天盯着天气预报,一边筹划着中谷-19号在兴县大规模种植的推广。新的抗除草剂、宜机化的品种、全程机械化的种植以及建立在县域的全产业链条,在未来或将为农民带来更多的收益。“相信,在兴县,会有越来越多的品系培育出来。”贾冠清说。

在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的支持下,一个个小杂粮新种子,正在接受着检验,而兴县也从传统农作物种植迈入种业产业建设新阶段,由杂粮生产大县向种业大县迈进。

希冀——

“兴县杂粮 中国好粮”公共品牌持续叫响

去年9月,2023国际小米年学术年会第五届中国小米产业发展大会暨中国(兴县)首届杂粮产业博览会开幕。国家谷子糜子产业体系首席科学家刁现民,中国科学院院士钱前,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所长周文彬等“顶流”专家现身兴县。在做完学术报告后,专家们马不停蹄地到试验田里查看杂粮长势,指导谷子产业发展。

专家们在田间调研指导。兴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2023年12月19日,“兴县杂粮”区域公用品牌隆重发布。会场后方的农产品展示区,整齐摆放的一盒盒小米、红芸豆、绿豆、肾形黄豆等各类兴县小杂粮琳琅满目,豇豆面、豌豆面等杂粮面、手擀面系列,以及小米油、亚麻籽油等小杂粮深加工产品,让与会嘉宾感受到曾经散发“泥土”气息的兴县小杂粮,已“不止一面”。

“兴县将坚持对内延链条、提品质,对外创品牌、树形象,坚定走好品牌强县道路,全方位构建质量保障体系,全力推动‘兴县杂粮’品牌做大做强。”发布会上,乔云表示。

请专家、建基地、育龙头、扩规模、创品牌、兴产业……兴县一系列组合拳目不暇接。2023年,兴县杂粮产业的发展收获满满:首届中国山西(兴县)杂粮面食文化节、2023国际小米年学术年会、第五届中国小米产业发展大会暨中国(兴县)首届杂粮产业博览会相继举行,“兴县杂粮 中国好粮”区域公共品牌强势打响。

各类兴县小杂粮。人民网 卢鹏宇摄

今年兴县县委经济工作会上,对加快推进杂粮产业高质量发展做出“顶层设计”:持续高质量打好“精品杂粮”牌,稳面积、提单产,深加工、延链条,建基地、育品种,三向发力推动杂粮全产业链发展。

“继续围绕创建‘中国杂粮之乡’目标,同步构建餐饮文化和杂粮全产业链体系,持续抓好杂粮种业基地建设,努力建设全国知名小杂粮基地,强势打响‘兴县杂粮 中国好粮’公共品牌,不断提升兴县杂粮精深加工水平和产业附加值,助推群众持续增收。”兴县打造杂粮品牌和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步伐坚定而自信。

人勤春来早,又到一年好时节。

2月29日,与中国农科院作科所研究杂粮种业基地建设及深加工项目,赴中国粮食行业协会考察交流并探讨杂粮全产业链发展;

3月1日,在北京举行杂粮宣传推介暨招商合作洽谈会,现场签订6000余万元产品订单……

春天里,兴县杂粮产业高点对接、冲刺起跑,全方位落子布局。未来,“中国杂粮之乡”这块金字招牌底色更亮、成色更足。

(责编:武笑、桑莉媛)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