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山西频道>>本网关注

行进中国·创新山西 | 科幻照进现实 煤炭破局钠电

人民网“行进中国”山西调研采访团
2024年06月06日20:06 | 来源:人民网-山西频道
小字号

早在 1870 年,法国科幻小说《海底两万里》曾提出钠离子电池的构想——鹦鹉螺号利用钠和汞制成的二次电池来提供动力,而钠可以从大海中源源不断提取。

“而今,在华钠芯能,科幻已然变成了科技。”近日,人民网“行进中国”主题调研采访团队走进华阳集团子公司华钠芯能,讲解人员申怡然介绍,该公司已率先实现钠离子电池产品规模化生产应用。

华阳集团的前身为阳泉矿务局,成立于1950年1月,1998年2月整体改制为阳煤集团,是一家有着70余年发展历程的传统煤炭企业。

我国能源资源禀赋特点决定了必须长期坚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道路。在全国已探明的化石能源资源储量中,煤炭占94%左右,是稳定经济、自主保障能力最强的能源。

双碳目标下,如何让黑色煤炭实现绿色发展?

阳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阳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聚焦“专精特新”,打通“样品—产品—商品”全链条,华阳集团目标明确——在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链“细分领域”做精做优。

“钠离子电池,是一种摇椅电池(充电电池),主要依靠钠离子在正极和负极之间移动来工作。”华钠芯能董事长靳生龙介绍,其中,无定形碳中的硬碳被认为是具有潜力的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而华阳集团有着丰富无烟煤。

立足资源禀赋,打造发展新优势。2019年,华阳集团将目光投向了钠离子电池,联手中国科学院布局钠离子电池相关产业。

在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投运1MWh钠离子电池储能系统;投产千吨级钠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项目,率先实现钠离子电池核心正负极材料量产……从立项到生产线的建成、投运、投产,华阳集团成为我国首家完整打造从材料到电芯、再到Pack、集成、应用钠离子电池全产业链的企业。

好的科技需有好的应用,关键时刻顶得上、用得好、有实效,方能体现科技的支撑作用。

辊压工序。

辊压工序。

投料制浆、涂布、辊压分切、卷绕装配、入壳焊接、注液化成、分容测试……在华钠芯能电芯生产车间,随着一系列工序的不断推进,一块块方形钠离子电芯“下线”。

卷绕下料物流线。

卷绕下料物流线。

“高安全、宽温区、长寿命,在零下20摄氏度到60摄氏度的条件下,钠离子电池充放电效率仍保持在90%以上。”靳生龙介绍,相较于锂元素,钠元素在我国储量丰富、分布广泛,能够有效保障能源安全。

钠离子圆柱钢壳电芯。

钠离子圆柱钢壳电芯。

钠离子电池储能系统、应急电源、电动自行车、井下无轨胶轮车……用无烟煤制成碳基负极材料,建设钠离子电池产业链,华阳集团实现了煤作为燃料到煤作为储能新材料再到储能产品的新跨越。(陈键、翟巧红、唐宋、桑莉媛、马莹、麻潞、赵芳、卢鹏宇、张超宁)

(责编:赵芳、桑莉媛)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