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山西频道>>本网关注

行进中国·创新山西 |“煤老大”的“新”出路

人民网“行进中国”山西调研采访团
2024年06月20日06:55 | 来源:人民网-山西频道
小字号

资源型经济转型,是一道世界难题。山西怎么办,如何转?

近日,人民网“行进中国”主题调研采访团队走进山西,围绕“创新山西”主题开展为期一周的行进式采访报道。

一路前行,采访团队见证了山西积极探路向“绿”转型、向“新”而行、向“智”发展。

黑色的矿山复绿后有多惊艳?位于山西朔州的安太堡露天煤矿,被誉为“中国改革开放试验田”。这里以前是一片寸草不生的矿区。如今,树木早已覆盖住了昔日排土场里成片堆叠的石块,绿色植被一望无垠,满目苍翠。从“黑”到“绿”,这座矿山向着“建设新平朔”,在高质量发展中继续逐绿前行。

山西中煤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复垦区。人民网记者 王帆摄

科幻照进现实,煤炭竟然成为钠电破局助手?应急电源、电动自行车、井下无轨胶轮车……钠离子电池储能系统应用场景越来越丰富。用无烟煤制成碳基负极材料,建设钠离子电池产业链,山西华阳集团实现了煤作为燃料到煤作为储能新材料的新跨越。

山西华阳集团华钠芯能生产车间,工人精准把控生产工艺。人民网记者 王帆摄

在山西潞安煤基清洁能源有限公司展馆,数十种精细化学产品整齐排列,讲述煤炭的进阶变身之旅。黑黢黢的煤炭除了燃烧,还能做什么?经过化学加工,乌黑的煤炭可以生成天然气、甲醇、烯烃、聚乙烯……最终再变成塑料、纺织品等,进入千家万户、各行各业。

走进晋能控股长治公司三元煤业的信息调度中心,智能化监控大屏上,井下各项数据实时更新,生产作业画面清晰呈现,矿井所有生产信息一“幕”了然。矿井主巷道5G-700M基站布局建成投用,地面上的智慧调度指挥中心集控员可以和地下工作人员进行穿越300米地表的实时视频对话。作为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省份,山西正在加快推进煤矿“数智化”转型。5G赋能矿井智能化“长出”新模样。

晋能控股长治公司三元煤业开采工作面,工人正在检修采煤机。人民网记者 唐宋摄

推动能源生产和应用革命,关键是转变传统能源利用方式,大力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在山西晋武能源有限公司,依靠科技创新,煤炭被制作成高端铸造型煤。一块块煤炭,通过研磨、配料、再成型等工序后,热值、硬度、价值得以大幅提升。

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在中国宝武太钢不锈钢精密带钢有限公司的车间里,齿轮飞转,机器轰鸣,工人们正在查看新下线的“手撕钢”产品。从0.02毫米到0.015毫米,“手撕钢”实现了“一薄再薄”的技术突破。从航空航天、高端电子、新能源领域,到当下流行的折叠屏手机都有它的身影。

中国宝武太钢不锈钢精密带钢有限公司生产车间3#轧机。人民网记者 王帆摄

新质生产力起点是“新”,关键在“质”,落脚于“生产力”。创新山西,新质生产力正发力!(人民网“行进中国”创新山西报道团队:何晶茹、马立明、邓志慧、陈键、翟巧红、唐宋、桑莉媛、马莹、麻潞、赵芳、王帆、董童、卢鹏宇、张超宁)

(责编:马莹、桑莉媛)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