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治污再利用 一滴水在这里“重生”
晋阳污水处理厂地表。王帆摄
树影婆娑、万物葱茏,水光潋滟、鱼群游弋。
在山西太原市西南脚的一处城市公园地下,竟藏着一座地下污水处理厂——晋阳污水处理厂。
污水处理厂被称为城市“人工肾”,它可以消除人们生活中产生的污染物,并为城市发展提供第二水源。在这里,污水是如何变清,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污水变清流要分三步走。
“从粗细格栅、初沉池,到生物池,再到消毒池。”讲解员一边介绍,一边带领记者来到地下污水处理现场。
在太原,汾河以西的生活污水都在这里处理,污水通过管网进入厂区后,在这里通过粗细格栅的过滤,将肉眼可见的固体污染物如塑料袋、饮料瓶等过滤出去。
微生物的足迹无处不在。“我们排水人眼中也是如此。”讲解员解释道,生物池里有许多活性污泥,活性污泥里生活着大量的微生物,这可是污水处理中最大的功臣。
微生物通过自身的新陈代谢和繁殖可以消灭掉水中大量的有机污染物,其中就包括氨氮、总氮、总磷等污染物;经过微生物的分解后,污水流入AAO二沉池和MBR膜池进行泥水分离,再深度过滤再加以消毒灭菌就可变成再生水了。
污水(中)经过AAO(右)和MBR(左)工艺处理后的效果对比。王帆摄
“问渠那得清如水”。污水在此停留的21个小时里,经过380多套设备、20多道工序处理后,最终实现一泓清水流入汾河。
一般而言,大型城市的污水处理厂每处理1吨污水,就会产生0.5-1公斤的污泥。而太原建成区现有7座污水处理厂,每天处理污水100多万吨,产生污泥近1000吨。
过去,污泥的处置以无害化填埋为主,既占用土地资源,又有污染环境的安全隐患。污泥治理何去何从?
城市治理的难点,往往是撬动产业创新的支点。
“每天,我们要产出20吨至30吨蛋白浓缩液,市场价每吨1000元至1500元。”“这是我们的产品,用水百倍或千倍稀释,用来浇花,叶子又绿又亮。”
山西晋联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污泥处理车间。王帆摄
走进山西晋联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偌大的污泥处理车间显得格外整洁,巨大的弯弯折折的银灰色管道在穿梭其中,硕大的设备比肩而立。
副总经理张宝新介绍,公司采用“碱性热水解+脱水干化+资源化处置”工艺,可以处理5个市政污水厂的剩余活性污泥。
具体来看,经过前期处理污泥被处理为含水率40%的泥饼,并通过MVR设备将脱水滤液蒸发浓缩。蒸发得到的蛋白浓缩液储存于成品罐中等待加工。由于蛋白浓缩液中富含丰富钙、氮、磷、钾等营养元素和生物蛋白等,可以根据需要来添加部分辅料加工成为有机液体肥料产品。
打通产业链,脏兮兮、臭烘烘的“废物”,也能转化成了城市所需、百姓所求的“好物”。在太原,这样的转型升级“多点开花”。
污泥破壁后,再与煤矸石、粉煤灰、建筑垃圾破碎混合,进入陈化库陈化,陈化后的物料炼泥,经挤砖机、切坯机、环形炉窖烧制等工艺后,烧制成建材砌砖。
在位于太原清徐县的山西煜昊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的厂区,没有熏人的臭味,只看到一间又一间全封闭车间。
副总经理解建宇介绍:“容积5000立方米的储存池下有一套巨大的搅拌设备,污泥脱水后会继续搅拌将其打散,再混合其余的固体废弃物,成为建材砌砖的粉末状原料。”
从事化工研究近30年的公司负责人张玉杰则表示,研发团队在固废综合利用方面已拥有9项国家专利,目前正研究将炉渣等固废制成水泥,正式投产后,每年将资源化利用炉渣30万吨。
太原市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城市,2021年全市水资源总量为7.95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147.5立方米,约为全省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1/3,全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1/16。
为了进一步实现“污水生态化治理”向“污水资源化利用”的转变。太原市再生水综合利用示范基地顺势而生。
在这里,水被再次细分,贴上“标签”,精准对接市场需求。
以清徐经济开发区为例,水源除再生水外,开发区内企业还有自来水、引黄水、地表水(清泉湖、清泉西湖)和企业自备等四种水源。
“地表水和自来水,受季节影响较大,尤其是冬季,水库水量和水质不稳定。同时,企业在环评审批和取水许可证办理过程中,也会受到水资源分配的限制。”基地一技术人员介绍,“为防止氯离子对设备、管道的腐蚀,企业使用原水用于循环冷却系统补水前,还需要进行软化处理。”
太原市再生水综合利用示范基地水处理车间。王帆摄
而太原市再生水综合利用示范基地采用双膜法工艺,可以将再生水中氯离子浓度降低至每升5毫克,再生水水源稳定且经济。
位于清徐的山西三强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简称:“三强公司”)便“喝上”了再生水基地的再生水。通过对煤焦油进行深加工,该公司主要生产经营炭黑和化工两大类产品,其广泛应用于橡胶、色母粒、油墨、化纤、染料颜料、医药、塑料制品、粘胶剂等行业。
在“喝上”再生水后,三强公司不再使用地表水。相比地表水,再生水的好处还真不少:再生水的水质较好,硬度低,杂质也较少,所需的杀菌剂等药剂使用量也大大降低;减少了设备清洗次数和工作人员工作量的同时,降低了设备的损耗,提高了设备的使用寿命;对公司的整个生产系统而言,再生水质量高,更多地被回收利用,总体回收率较之前提高了68%。
曾经的“废水”,已经成为太原市稳定的“第二水源”;过往的“渣泥”,也已变成可利用资源。
汾河四期。王帆摄
“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水有灵气,人才有活力,“母亲河”浸润心底的美好,源源不断地输送着能量,而山西也像保护母亲一样保护着这条河。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