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山西频道>>山西要闻

【高质量发展县域行】和顺:努力描绘和美乡村新画卷

2024年07月01日09:14 | 来源:山西日报
小字号

和顺县松烟镇南天池村依托牛郎织女传说文化资源致力于文旅康养融合发展。通讯员王永贵摄

和顺县昔日荒山变成绿色致富山,向阳而立的光伏板将源源不断的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显著。祁峰摄

盛夏时节,万物并秀。走进晋中市和顺县,更见山川叠翠,草木争荣:田野上,千亩良田机械化耕作;地头间,瓜果采摘人来人往;村庄里,道路整洁屋舍俨然……处处皆是一幅幅“业兴、村美、人和、共富”的新时代美好图景。  

全省学习践行“千万工程”经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现场会以来,和顺县坚持一张蓝图、分步实施,迅速开展规划编制、村庄分类、资金统筹、项目匹配,全力推进“百乡示范、千村治理”行动。全县干部群众同心协力,积极响应,一场以“产业美、家园美、生活美、生态美、风貌美、和谐美”为目标,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宜养和美乡村的战役性工程全面推进,“千万工程”经验正在和顺大地开花结果。

从美丽风景到乡村旅游

高颜值升级为高产值

仲夏时节,坐落于太行山中段、群山怀抱中的和顺县松烟镇南天池村被云雾笼罩,美丽的农家小院与远山青黛相映成画,宛如仙境。  

南天池村位于和顺县城东部,与河北省邢台市相邻,海拔1450米,年平均气温6.5摄氏度,是相邻省市休闲避暑的好去处。近几年来,依托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牛郎织女爱情传说这一传统文化资源,南天池村建起农家乐,打造“喜”文化,探索出了农村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径。

“咱这烧烤营地去年5月20日正式营业,夏季客流量大,一个月纯收入能上2万元,游客一般都选择在这里避暑康养。”南天池村烧烤营地管理员王江萍对未来信心满满。

在学好用好“千万工程”经验、推动全县乡村振兴的实践中,和顺县依托红色基因、绿色生态、蓝色晴空、黑色矿藏、黄色和牛“五彩优势”谋篇布局,按照“产业集聚、中心辐射,多元投资、一体共建,以线串点、分类建设”的总体思路,实施“六美四宜、城乡共建”行动,在全县域内规划布局了“两区两线一中心”。

“两区”,就是围绕全国重点林业县、中国优秀生态县优势,规划布局“西部绿色生态区”,变“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依托牛郎织女文化之乡、全国避暑旅游目的地品牌优势,规划布局“东部文旅示范区”,变“品牌效益”为“经济效益”。“两线”,即打造9个精品示范村,形成国道207城乡共建线;串联产业特色鲜明、文旅优势突出的11个村,打造省道318产村融合线。“一中心”,以牛郎织女文化园为中心,辐射周边11个村,持续打好“太行山水”“夏养和顺”“牛郎织女”三张牌,打响“生态牌、乡愁牌、田园牌、民俗牌”,推动“好颜值”向“好产值”升级,推动美丽环境向“美丽经济”蝶变。到2026年,全县176个行政村按照“22个精品示范村、88个提档升级村、66个环境整治村”分类梯次推进。

松烟镇正是“东部文旅示范区”中心。为提升接待能力,自今年3月起,南天池村开始了全面升级改造,村里的村容村貌、民宿、展览馆以及牛郎织女舞台的改造与建设即将全面完工。在推进产业富民、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中,南天池村大力发展烧烤营地、特色民宿,并引入云端之上森林康养基地,积极借助牛郎织女爱情文化节这个平台,开展以民俗婚礼为主题的体验式乡村旅游,吸引了八方宾朋。

从美丽生态到绿色产业

生态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

在和顺县黄岭村一带,一排排蓝色的光伏板向阳而立,将源源不断的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一路输送到电网系统,输送到千家万户。这个建于吕鑫露采矿复垦土地之上的工程,将光伏发电与生态恢复、保护相结合,昔日的荒山变成了绿色致富山,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显著。  

和顺吕鑫露采矿复垦土地绿色生态治理农光互补项目主要利用露天矿区排土场区域生态恢复土地建设发展光伏发电,充分发挥“农光互补”“板上发电,板下种植”“一种资源,两个产业”的集约发展优势,利用土地的竖向空间,创造合理的经营模式,具有很好的示范意义。随着光伏电站的开发,除了提供大量的绿色电能外,还将对带动地方经济快速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这个光伏发电项目每年的发电量大约为1.5亿度,年产值约4500万元,可给当地政府增加税收约300万元。”吕鑫露采矿100MW光伏项目经理蔡凯杰介绍。

吕鑫露采矿复垦土地绿色生态治理农光互补项目位于和顺县规划布局中的“西部绿色生态区”。近年来,和顺县采取人工造林、封山育林等方式,高质量、高标准推进国土绿化工作,依靠良好生态积极发展乡村绿色产业,走生态立村、生态致富的新路子,实现了农业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学习践行“千万工程”经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以来,和顺县更是邀请浙江大学生态设计院的规划设计团队,深入重点村进行了初步调研,以“一村一案”深化“微改造、精提升”,谋划实施总投资38.6亿元的170个项目,持续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廊带。今年重点突出5个精品示范村、25个提档升级村,村均投资1000万元以上,实行示范引领,凝聚起全面推动和美乡村建设的整体合力。

与此同时,和顺县坚持边实践、边探索、边总结,以典型引领、示范带动,在尊重农民意愿、遵从现实基础、遵循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创新建立了城乡融合型、龙头牵引型、文旅康养型、能人带动型、工业反哺型“五型模式”,指导全县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全面深入推进乡村振兴。

从美丽乡村到合作经济

单打独斗发展为抱团取暖

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六美四宜、城乡共建”行动开展以来,和顺县持续推广“1+N+5”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做到村有主导产业、户有增收项目,不断壮大经营主体,探索形成“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小农户”发展矩阵,持续提升经营主体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力。在青城镇柳科村,村民们积极发展玉露香梨种植产业,推动集体经济稳步增长,乡村产业提档升级,村民收入不断攀升。  

为提高村民收入,柳科村“两委”班子积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蹚路子”“想点子”,针对该村昼夜温差大、海拔高等地域特点,经过多方考察调研,最终确定了发展有“中国梨王”之称的玉露香梨种植产业目标。同时积极整合分散资源,规模化流转土地,成立了“集体+公司+农户”的合作社,以统一种植、管理、运营、销售的模式发展玉露香梨,带动全村106户脱贫户人均增收3000余元,激活了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

“我们村一直以种植业为主,自从村里成立了合作社,引进种植了300余亩玉露香梨树后,我就常年在这干活,年收入达到6万余元。”看着果实累累的玉露香梨树,柳科村村民刘海斌开心地说。

“小梨果”撑起“大产业”,柳科村家家户户种植玉露香梨,全村共念一本产业经,以集采摘、品赏、休闲、避暑、旅游、销售配套为一体的一条龙发展为目标,朝着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阔步前行。

不同村庄有不同的资源禀赋。和顺县做强10个名特优新品牌,提升产业发展水平,以全县800多个农民专业合作社为牵引,发挥群众主体作用,覆盖5.9万农村人口,形成共建共富的模式,实现“村村有产业、户户能增收、人人有技能”,筑牢“康庄健美”的产业基础。(白续宏 郑静)

记者手记

从实际出发 以群众为本

如何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和顺县的做法是,因地制宜谋篇布局,立足优势发展产业,和美乡村群众共享。从和顺县的实践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启发和思考。

首先,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应该重在学习运用蕴含其中的理念方法,坚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善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运用,而不是脱离实际做简单的照抄照搬。全省各地农村的情况千差万别,自然条件、产业水平、群众基础各不相同,在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中,要立足把握乡村发展实际,通过实地调研、科学规划,建成万千各具特色、各美其美的宜居乡村。和顺县正是立足当地“五彩优势”,规划布局了“两区两线一中心”的发展思路。

其次,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要坚持以产业发展为基础。一个地域内,只有产业发展,才能激发出强大活力,形成持久的生命力。各地应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区位优势,找准适合当地特色的、有发展前景的“特色产业”,而不是简单地“复制加粘贴”。当然,发展产业,还要培养起农业现代化思维,培育好合作社、龙头企业等农业经营主体,充分发挥他们的引领带动作用;要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在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中源源不断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能量和动力。和顺县就是坚持边实践、边探索、边总结,积极探索城乡融合型、龙头牵引型、文旅康养型、能人带动型、工业反哺型的“五型模式”,以全县29家龙头企业为引擎,800多个农民专业合作社为牵引,切实把“千万工程”经验转化为全县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生动实践。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群众的意愿就是学好用好“千万工程”经验的“根”和“源”。所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放在首要位置,把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坚持“群众要什么、我们干什么,干得好不好、群众说了算”,是“千万工程”的精髓要义。否则,再好的蓝图,都是水中月、镜中花,落不到实处。我们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必须从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入手,循序渐进,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不断取得乡村振兴的阶段性成果,让农民群众看到希望、有所指望,进而凝聚起造就万千美丽乡村的强大合力,齐心协力共建共享美好家园。(白续宏)

(责编:张婷婷、桑莉媛)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