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山西频道>>山西要闻

【沿着总书记的足迹——推动中华文化传承发展】平遥牛肉:从古城诞生 因文化升华

2024年07月12日08:35 | 来源:山西日报
小字号

在市场上,平遥牛肉深受消费者认可。梁生仁摄

在市场上,平遥牛肉深受消费者认可。梁生仁摄

2022年1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晋中市考察调研。当天上午,他来到平遥古城,沿街巷察看古城风貌,走进平遥牛肉店、推光漆器店、东湖老醋坊,了解当地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和开展特色经营情况,并购买了平遥牛肉、饺子醋等年货,还参与了陈醋发酵打耙。

作为“中华老字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平遥牛肉经过一代又一代的传承创新发展,其品牌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日益提升。

7月3日,在平遥牛肉集团最大的卤煮车间,香味扑鼻而来,只见工人师傅把腌好的牛肉依次下锅,急火沸煮、慢火炖煮、灭火焖炖,十几个小时全程清水卤制。

选取4岁以下的散养土黄牛,运用庖丁解牛式的古老技艺,历经独特的腌制工艺及卤煮方式,为食客奉上色泽红润、肥而不腻、瘦而不柴、绵香可口的美食——这听上去就令人口齿生津的工艺,便是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平遥牛肉制作技艺。

“一块肉、一把刀、一撮盐、一只缸、一口锅,不加色素,其色红润;不用佐料,绵香可口,这才是一锅原汁原味的平遥‘老味道’。”谈到制作工艺,冠云平遥牛肉的技术“掌门人”、冠云平遥牛肉传统加工技艺第六代代表性传承人王天明反复强调。

关于牛肉的做法那么多,缘何平遥牛肉制作技艺能入选非遗?王天明告诉记者,故事要从西汉时期说起。

早在西汉时期,平遥人就开始“卖剑买牛,卖马买犊”,牛肉就进入百姓的日常生活。历经唐、宋、元、明、清历代王朝的更迭,平遥牛肉的“相、屠、腌、卤、修”工艺,经过唐宋的“煮前腌肉”,明代的“急煮慢焖”,已臻完善。伴随着平遥商业的驰骋南北,货通天下的繁荣之势,平遥牛肉的“肉路”随着“商路”而走出山西,走向全国。

近年来,平遥牛肉产业依托“平遥古城”金字招牌,抓住专业镇发展契机,推进现代科技手段、先进机器设备应用和工艺、产品创新,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目前全县共有牛肉产业相关企业56家,其中规上企业3家,各级龙头企业9家,从业人员达3000余人。

“通过引进现代化加工设备,对已有设备进行技改,成功实现了从蒸煮锅到蒸汽锅、从手工腌制到盐水注射、从手工浸泡到机械化浸泡的转型升级,大大提高了产品的生产效率。”平遥牛肉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吴根福告诉记者,为了将传统技艺发扬光大,作为行业龙头企业的平遥牛肉集团,以新质量、新服务、新文化、新项目、新发展“五新”为总思路、总目标,坚持“以先进文化引领先进产业、以文化创新推动产业转型”的发展规划,注重传统工艺与现代化生产流程的对接,形成集饲草种植、种牛繁育、肉牛育肥、屠宰分割、精细加工、文化旅游为一体的产业链。2023年,公司销售量达6656吨,上缴税金7212万元。

与此同时,作为平遥牛肉的老字号企业“宝聚源”,也在通过对工艺和产品的不断创新,让“宝聚源”的产品逐步向低盐少油、保鲜化、健康化、绿色化发展,赢得了市场和消费者的认可。“目前,公司可生产平遥牛肉、驴肉、猪肉、鸡肉等一系列产品,共70余种规格,产品辐射山西、北京、上海、陕西等全国20多个省市。”平遥县宝聚源肉制品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霍祺说。

名城出名产,名产扬名城。如今,平遥牛肉已经成为游客到访平遥古城必尝的美食之一,也是当地人推荐的特色礼品。无论是作为美食体验还是文化传承,平遥牛肉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平遥古城南大街上的一家平遥牛肉经销店,记者看到原味、五香、麻辣等多系列、多口味的产品,闻香而来的游客正精心挑选着心仪的产品。

来自贵州的游客杨婕一人便购买了四箱,现场发起了快递。“寄回家。”杨婕说,“平遥牛肉不仅有着精细的制作工艺,更有着传承了千年的文化底蕴和历史记忆。品尝一口平遥牛肉,你就能够感受到这里的文化风情,让你的味觉和心灵都得到了满足。”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深入挖掘晋商文化内涵,更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高品质生活。”平遥县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全县将进一步提升平遥牛肉产业质量整体水平,加快产业升级步伐,依托“平遥古城”金字招牌,推动“晋商文化”与特色产业的联动开发,不断提升平遥牛肉的整体行业水平和产品质量,保护好“平遥牛肉”这块金字招牌。(记者张谦)

(责编:段思齐、桑莉媛)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