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幼共托 幸福多多
——山西养老托育消费观察
省城解放路一托育机构内,孩子们正在玩耍。
“老有所养”“幼有所育”关联着每个家庭的幸福与未来,也关乎着整个社会的发展与稳定。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进一步加剧和生育支持政策不断加码,人们对养老托育服务的需求更加旺盛、更加迫切。
从家庭到社区,从政策扶持到社会参与,我省十分重视“一老一小”问题,积极探索养老托育服务体系建设,新模式、新机制初见成效,呈现出多元共建、蓬勃发展的态势,“朝夕”共建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
提升养老品质 注重精神体验
12月7日,寒风凛冽,但在省城万柏林区东风社区的寸草春晖养老护理机构里,却是一片暖意融融的景象。在窗明几净的活动大厅,护理人员正陪着几位老人打麻将,还时不时说笑几句,麻将碰撞的清脆声响和大家的欢声笑语交织在一起,让活动大厅充满了温情。
“孩子在外地上班,我自己在家待着闷得慌。这里环境好,每天饭菜花样多,吃药有人提醒,各种活动也多,每天都高高兴兴。”93岁的唐奶奶闲聊着,一旁的老人韩拴枝接过话茬:“人老了,做饭老凑合。一楼的社区食堂有8元的爱心套餐,有荤有素、有菜有汤,吃得饱也吃得好。”
棋牌、电影、绘画、舞蹈……在这家养老机构,老人们的日常生活规律而丰富。该养老机构于2021年启动,是东风社区为解决养老问题引进的,定位为家门口的养老院,以经过适老化改造的双人间为主,单人间为辅,为高龄、半失能、认知症的老人提供专业的日常照料、医疗护理、娱乐康养等服务,目前已入住了30多位80岁以上失能失智老人。
“既要满足老人的基本生活需求,更要让他们享受高品质的精神体验。过年包饺子、过端午节包粽子……每逢节假日,养老院都会组织各种活动,仪式感十足,让老人就像在家一样安心温暖。”东风社区党支部书记岳柱清介绍。
城市养老社区健全完善,农村地区也“不甘示弱”。今年,大同市云州区“‘颐养工程’探索农村养老新路子”入选了第五批全国农村公共服务典型案例。
大同市云州区许堡中心村的“颐养之家”,建筑面积2600多平方米,政府投资50多万元完善入住条件后,现在已有不少老人入住。
“以‘颐养之家’为载体的‘颐养工程’,充分考虑了基层实际和群众意愿,根据老人们的身体状况提供不同的护理模式,并定期举办不同的活动,来的老人很多。”“颐养之家”负责人介绍,“颐养工程”因地制宜为农村老年人提供形式多样化、运行可持续、费用能承受的养老服务,形成布局完善、功能互补、统筹衔接的养老服务体系,确定了集中关爱、分散服务、日间照料、邻里互助、社会参与、委托服务六种服务模式,直击农村养老中的保障难、健康难、关爱难等问题,服务对象更为精准,服务内容更为全面。
爱老之心,重在落实,贵在恒久。我省认真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省政府连续五年将社区养老幸福工程列入民生实事,全省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初步形成,养老服务供给能力明显提高。据了解,今年新建改造50个城镇社区养老工程、100个农村区域养老服务中心,提档升级3000个农村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实施4万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
优化幼教服务 完善托育格局
最近,刘晓娟考察了就近的几家托育中心,想把自己2岁多的孩子托给专业机构。刘晓娟说:“孩子的爸爸经常出差,平常我上班的时候,只能让长辈过来帮忙,但小孩精力旺盛,年纪大的长辈带着很累。”
像刘晓娟这样的宝妈不是个例。对于很多新手父母来说,兼顾工作和带娃是一项重大挑战。针对这一痛点,各类托育机构在市场上兴起,受到了众多家长的关注与青睐。
暖黄色的地板、进门穿着的彩色鞋套、多彩的涂鸦墙、丰富多样的玩具,再加上迷你版的桌椅、洗手台、马桶……12月10日,在省城解放路一家托育机构,每一处布置都彰显着对幼龄儿童的关怀。生活老师正将刚做好的冰糖雪梨汤和山楂卷拿到托小班里,孩子们读完儿歌便可享受下午餐点,氛围温馨极了。
“我们提供三餐两点,为宝宝科学地制定营养菜谱,满足他们每天所需的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等。”该机构的李院长说,“我们这里主要为0—3岁孩子的家庭解决没人看娃的难题,设有乳儿班、托小班、托大班和入园缓适班,有全日托、半日托等多样化的托育模式。一般班里有10个托位,配备3名老师,会根据孩子年龄、性格、特长量身定制课程,让孩子从小培养社交能力、进行思维逻辑锻炼,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与创造力。”
对于很多家长来说,私立托育机构虽然设备、服务相对完善,但价格相对较高,也有不少人倾向于公办托育机构。省政府连续两年实施普惠托育民生实事,2023年,新建、改扩建了117所公办示范性综合托育机构,增加了1.24万个托位,实现了公办托育机构县县全覆盖。今年,对执行政府指导价的普惠托育机构,根据实际入托人数和月数,按照独立托育机构每月500元、幼儿园托班每月300元标准进行补助。
在刚刚启用的太原市迎泽区公办综合托育服务中心门口,普惠托育的价格一目了然。乳儿班、托小班、托大班的全日制保育费每个月分别是1699元、1397元和1298元。据了解,该中心是迎泽区首家公建民营、普惠性托育机构,共设计125个普惠性托位,配备有亲子阅读区、室内感统训练场地、教师实训室、儿童心理辅导和家庭教育咨询室等,提供托育、保健、预防、育儿指导、亲子活动等服务。
探索共托模式 破解发展难题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少子化趋势交汇,社会养老的需求日益增强,接受学前教育的幼儿数量相对减少,不少幼儿园面临转型发展的压力后,将目光投向老年群体,探索“老幼共托”的模式,将闲置的教育资源提供给老年人使用。
位于省城柳巷开化寺旁的原小雨点幼儿园就是转型中的一员,该幼儿园中午为孩子提供“小饭桌”和午休服务,上、下午则为老年人提供舞蹈、模特、书画等兴趣课。
“我们以前是普惠性幼儿园,最近几年生源减少。考察过外地‘幼转老’的商业模式后,我们决定引入老年活动中心,加盟本土品牌,来盘活闲置资产。我们应该算省里转型比较早的一批幼儿园。”原小雨点幼儿园投资人李校长说,“一老一小看似有巨大的鸿沟,但代际融合的需求真实存在,双职工家庭既要养老又要照看孩子,如果能将老人和孩子安排在一块,能极大减轻家庭的负担。同时,代际间的互动交流也能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孩子们的活力与天真能感染老年人,而老年人的沉稳与经验也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们。老幼共托模式充分发挥了同一场地资源的多元价值,为应对人口问题提供了一种创新思路。”
然而,“老幼共托”模式兴起不久,面临着诸多挑战,例如幼儿与老人照护专业有壁垒、收费机制和运营模式不成熟等问题。业内人士认为,社会层面应加速构建“老幼共托”标准化体系,提升机构的服务质量、规范机构的运营模式。同时,可通过联合培养、设置双学位等形式,有针对性地培养一批专业化人才,并根据需要开展现有养老服务和育幼服务人员的交叉技能培训,打造复合型的人才队伍。(记者高玮文/图)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