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山西频道>>本网关注

新春走基层 | 隆冬锵咚锵 千年非遗绽华光

武笑
2025年01月20日10:23 | 来源:人民网-山西频道
小字号

“打花鼓喽!”一声吆喝下,1月18日,尼泊尔时间下午2时,受驻尼泊尔使馆邀请,山西翼城花鼓浑身板非遗传承文化艺术团参加第二届“中国新年系列庆祝活动”。铿锵的锣声、动感的鼓点、飒爽的舞姿,引得驻足围观群众纷纷鼓掌。

“演出现场,人山人海,现场观众纷纷跟着我们的鼓点舞动起来,提前感受来自中国的年味儿。”参加演出的肖军,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翼城花鼓市级传承人,演出结束后在朋友圈写下一段话:翼城花鼓终于走出国门,迈向世界的第一步!

在艺术团临行前,记者在翼城见到了队员们演出前的最后一次彩排。

出发前,山西翼城花鼓浑身板非遗传承文化艺术团最后一次彩排。

“仓得儿龙冬,仓得儿龙冬;仓得儿仓得儿,仓得儿龙冬。”一个鼓、三个鼓、五个鼓、七个鼓……仔细打量着眼前的十名青年鼓者,个个身着彩花袄,背着不同数量的花鼓,双手握着两支细长的鼓槌在身体的上、下、左、右、前、后快速地飞舞缠绕,鼓手们蹲下打、跑起来打、左旋右转、拧腰甩膀、踢腿跺脚,鼓点始终清脆响亮,接连不断,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看似手忙脚乱的动作,在鼓者手里却行云流水。

“花鼓的真功夫是要把鼓敲得很响,鼓槌要精准地打在鼓中央。”翼城县文旅局文物旅游中心副主任丁媛媛在排练现场一遍一遍地纠正着鼓者的动作。

临汾翼城县,古冀州之域,大夏之墟,素以“唐尧故地”“晋国之源”而著称于世,是中华民族古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悠久灿烂的文化底蕴,孕育出3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翼城花鼓”“浑身板”“翼城琴书”。

“打起花鼓庆丰收,敲起花鼓把年过,撩起花鼓娶媳妇,逗起花鼓闹满月,天黑打到公鸡叫,天亮敲到日头落,一时不听花鼓声,凉水盆里着了火……”一曲在翼城广为流传的花鼓民谣形象地表达了花鼓深厚的群众基础和当地群众对花鼓发自心底的热爱。

丁媛媛在指导鼓者动作。

丁媛媛在指导鼓者动作。

在翼城,花鼓遍地开花。上至七八十岁的老人,下至六七岁的孩童,能打花鼓、爱打花鼓的人群每年都在增加。翼城县将翼城花鼓、翼城琴书、浑身板等非遗项目植入中小学教育教学中,从学校艺术教育入手,打造“一校一特色、一技艺”,仅北关小学少儿花鼓艺术团,自1988年至今培养出的花鼓队员达上万人。

“一个‘花’字,是花鼓的精髓。鼓帮绘花纹,鼓点舞步花哨,服装道具花艳。”翼城县人民文化馆馆长邹亚莉介绍说。

春节将至,在翼城“绕城东西南北走,处处皆闻花鼓声”。

1月16日,北关小学花鼓队的学生们刚刚结束考试,就开始集结,纷纷亮相年货节、翼城少儿春晚现场,还有即将上演的翼城春晚。

浑身板《庆丰收》排练中。

“哒哒哒哒……”与此同时,在翼城县单色舞蹈培训学校里,在外求学的24名翼城籍大学生们,手执三块合一的檀木板,在浑身上下敲击出不同的节奏,跳起浑身板。

“浑身板舞姿‘如飞花着身’,音效‘似掌声悦耳’,节奏明快、激情奔放。”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浑身板省级传承人芦亚苹介绍说,现在排练的曲目是《庆丰收》,以前农民们在田地里劳作的时候,拿着板子敲麦子,累了的时候就用板子拍自己身上,还互相拍,解解乏。久而久之,演变至今。如今,芦亚苹将浑身板的一招一式,编制成健身操,让浑身板走进了百姓生活。

“国泰民安喜迎春,花鼓打得热哄哄。”在花鼓造型的翼城县文化馆里,悬挂着一幅《唐尧闹春图》,生动展示着过去翼城人民欢度春节时的各种节庆活动——翼城花鼓、浑身板、舞龙舞狮、划旱船、翼城琴书、秧歌……现在,这些节庆活动历久弥新,文化的力量深深扎根在翼城这座小城,继续点燃着全城的热情,也成为推动城市蝶变的力量。

(责编:武笑、桑莉媛)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