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山西频道>>本网关注

新春走基层 | 走进“灯塔工厂”

人民网记者 赵芳
2025年01月30日08:30 | 来源:人民网-山西频道
小字号

“灯塔工厂”,被誉为“世界上最先进的工厂”,代表全球智能制造顶级实力和工业领域数字化最高水平。去年10月,世界经济论坛公布2024年度首批“灯塔工厂”名单,太原重工轨道交通设备有限公司(简称“太重轨道”)入选。

“从那以后,就有不少媒体来采访。说实话,虽然是一名一线员工,但感觉还挺自豪。”1月22日晚上,太重轨道车轮锻轧工部维修钳工李永庆带着记者来到了生产车间。

太重轨道车轮生产车间。人民网记者 赵芳摄

太重轨道车轮生产车间。人民网记者 赵芳摄

“这是锯切下料区,生产线的第一道工序就在这儿。”李永庆停在了大型环形加热炉前,“这里面的温度有1200℃。”

记者抬眼看去,只见炉口的火光耀眼,空气中热浪滚滚。随着机械手的一进一出,一块特定的钢锭被烧成了橘红色。

太重轨道车轮二线锻轧生产现场。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太重轨道车轮二线锻轧生产现场。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以前,在环形炉加热的过程中,主要靠人工来设定和调整炉温,费时费力不说,还不能保证加热的精准性和均匀性。”说话间,李永庆带着记者走进了环形加热炉对面的智能集控室,十几台电脑依次排列,屏幕上实时显示各种数据,“现在有了智能燃烧控制系统,能自动精准地控制每一块钢坯的加热温度。”

在电脑屏幕的跟踪界面上,记者看到许多“小圆点”。

“每一个小圆点代表一块钢坯。”李永庆拖动鼠标,单击其中一个“小圆点”,屏幕上就能直观地显示出它所对应钢坯上中下部的温度以及加热过程变化曲线。

“这就像给钢坯做了个全身CT,保证它们出炉时的温度和质量都无可挑剔。”

出了智能集控室,李永庆带着记者沿着参观通道继续往前走。

“你看,这就是预成型环节。52秒就可以下线一片车轮。很快!”

“几乎不用人吗?”

“是完全不用人!”

“无人运行”的背后是太重轨道第四次工业革命技术的应用,通过人工智能和柔性自动化技术,不断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这也是其获评“灯塔工厂”的主要技术支撑。

李永庆表示,化学成分配比推荐系统通过对现存10年的理化试验数据与生产工艺、标准要求等进行关联性大数据分析,能够推荐出最优原材料成分配比方案,建立的碳排放能源管控平台,实现了车轮制造全链条、全天候、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精准监控……

太重轨道成品区。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太重轨道成品区。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现在我们的车轮年产量能达到70万片,产量提高了33%,劳动生产率提升了43%,缺陷率也降低了。”李永庆“搬”出数据,展示着借助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带来的成果。

在参观通道末尾,记者看到了一面劳动模范展示墙,李永庆是其中一员。

工作中的李永庆(左一)。人民网记者 赵芳摄

工作中的李永庆(左一)。人民网记者 赵芳摄

“过去,一线工作‘烟熏火燎’,是‘人海战术’;现在,动动鼠标,就能比以前干得又好又快。”得益于智能化设备的高度运用,李永庆的工作并不费力。

“你觉得‘灯塔’的意义是什么?”

“是引领。等明年你再来的时候,我们肯定还有新变化!” 李永庆说。

(责编:段思齐、桑莉媛)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