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常态化机制 开展全链条培养
朔州市着力为年轻干部成长“把向护航”
![](/img/2020wbc/imgs/icon_type.png)
“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后,说实话,感觉压力更大了,但我一定要带领大家把村子发展好,不负组织的信任和村民的期望。”近日,平鲁区下面高乡到村工作大学生孟海坚定地说。朔州市立足干部源头储备及梯次配备,不断完善加强年轻干部选拔、培养、管理、使用四个常态化机制,为年轻干部成长成才“把向护航”。
聚焦长远发展,完善发现储备机制。加大公务员、选调生考录和人才招引力度,近3年招引年轻干部5000多名。通过日常考核、年度考核、专项考核等方式,拓宽识别渠道,将近3年受表彰、考核优秀的以及在本单位承担重要工作的450余名年轻干部纳入“储备库”。同时,延伸储备链条,建立全市35岁以下年轻干部台账,动态掌握年轻干部情况。
聚焦能力提升,完善跟踪培养机制。启动中国人民大学、苏州干部学院、浙江大学、中山大学素质能力提升班,强化学习赋能,切实增强干部改革创新本领。突出实践蓄能,派驻778名年轻干部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员,安排40余名选调生到村任职,选派50余名年轻干部参加市委巡察、考核。建立“1+N”结对帮扶提能机制,全市乡镇(街道)共结成1275个帮扶“对子”,加强帮带提能。
聚焦严管厚爱,完善监督管理机制。将右玉精神作为干部教育的生动教材,引导年轻干部树牢正确政绩观。近3年多次召开年轻干部管理监督座谈会,市委主要领导与年轻干部代表“一对一”交流。同时,出台全市领导干部政治素质考察考核实施细则,突出对85后、90后“一把手”的监督,对1200余名新提拔科级干部进行民主评议,对年轻干部谈心谈话1300余人次,帮助解决工作难题370余个。
聚焦人事相宜,完善选拔使用机制。树立一线导向,近3年从乡村振兴、基层治理、项目建设等一线选拔使用干部50余名,晋升四级调研员以上职级440余人次,对150余名考核优秀领导干部进行表彰奖励,对承担省定考核指标排名靠后的8家责任单位进行否优、7家责任单位进行降档。 同时,尊重人岗相适,动态充实年轻干部、专业化干部,50余名具有专业知识背景的年轻干部交流到市产业研究院等专业性较强单位任职。(任永亮 武跃林)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