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山西频道>>山西要闻

【美丽山西】种草养畜 美了生态富了民

——朔州市聚力打造农牧融合发展强市

2025年02月11日08:52 | 来源:山西日报
小字号

草业发展对于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是推动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朔州市地处我国草食畜黄金生产带、“镰刀湾”玉米主产区,“特”在农牧交错,“优”在草食畜。  

近年来,朔州市抓住全国草牧业和粮改饲双试点市、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业结构调整核心地市、省雁门关农牧交错带核心区的机遇,推动草牧业高质量发展,为全省乃至全国提供了“立草为业”“种养结合,农牧循环”“产业化发展”的朔州经验和方案。

建立现代牧草产业体系

近十年平均降水量428毫米的良好条件,饲草料干物质积累好、容重高、质量优,朔州市具有草食畜黄金带的区位优势。  

建基地、举龙头、创联盟、建平台、兴品牌,朔州市不断创新、突破,打造优质牧草基地,着力提升全株青贮玉米、苜蓿、燕麦草三大草生产能力,建立起了较为完善的牧草种植、收储、加工、销售的饲草产业体系。形成一批供应稳定、品质优越、产品多样的饲草品牌。“骏宝宸”“牛露野”等牧草产品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扩大,2024年市财政投入200万元支持建成朔州市饲草检测检验中心,提升了饲草产品质量的快速检测能力,保障饲草产品质量和溢价能力。裹包苜蓿、裹包玉米、高湿玉米、燕麦干草捆、揉丝秸秆、全日粮等适应市场需求的各类草产品不断被开发。

多年来,该市用足用活用好中央粮改饲、草牧业和奶牛苜蓿行动计划项目,分步分区施策,稳健发展草产业。“分区”,即鼓励引导牛羊养殖基础好、立地条件和土壤水肥条件好的平川四县区发展全株青贮玉米和苜蓿种植,在西部山坡区发展燕麦草种植。“分步”,采取了先试点示范再全面推广的发展路径。朔州市草牧业中心主任吴瑞军介绍说,2015年,依据粮改饲政策,在三个县区试点。2016年,全面推行全株玉米青贮,形成订单收购为主的收储模式,基本实现了奶牛场全株玉米青贮使用全覆盖。同年推进了苜蓿种植试点和青贮混贮试验。2017—2018年,全面推动苜蓿规模化种植。2019年燕麦草种植创新高,加工收获销售产业体系形成。

2018年,朔州市大胆转变苜蓿收获加工储存方式,启动实施了10万吨苜蓿裹包青贮计划,彻底突破了苜蓿收获加工利用瓶颈,把鲜苜蓿到成品加工周期由7天降为1天,而且按照新工艺生产的苜蓿裹包产品完全可以替代高价进口苜蓿干草,青贮苜蓿蛋白含量达到18%以上,亩均苜蓿收益1000—1500元,每头奶牛年节约饲养成本1000多元。裹包青贮苜蓿为朔州市苜蓿产业快速发展提供了新的途径,也推动了种植户种苜蓿的积极性,避免了翻耕风险。

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根据产业发展需要,当地抓住关键环节引导撬动社会资本投资发展草业,支持培育山阴骏宝宸、大农禾,怀仁奔康,右玉农丰,平鲁牧源等一批带动能力强、机械化水平高、创新意识强的饲草龙头企业,发展牧草种植、加工基地,拓展收储加工辐射半径。目前市级以上草业龙头企业9个,大型牧草收割加工机械总价值近1亿元。

做强生态优势产品品牌

夏季的朔州,有最美的景色——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冬季的朔州,有最美味的羊肉——寒冷的天气里谁能抵挡一碗热腾腾的羊蝎子。

“我们公司上游关联产业涵盖1万亩饲草种植基地1个,存栏1万只基础母羊繁育基地1个,年出栏20万只羔羊养殖基地1个,下游关联产业拥有年产10万吨羊粪有机肥公司1家,通过纵向一体化和横向相关产业的联合发展,全面实现了羊产业链循环发展。有‘金沙滩’‘塞外鲜’‘大材地’‘羊元帅’四个商标品牌,产品全国热销,今年春节前后,我们的产品供不应求。”2月5日,怀仁市金沙滩羔羊肉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袁建军告诉记者。

多年来,朔州市坚持培育基地、延伸链条、打造品牌,形成了以怀仁金沙滩、朔美羊为“链主”企业,较完整的肉羊养殖、屠宰加工、熟食加工、有机肥加工、冷链物流销售相配套的肉羊全产业链。全市年出栏肉羊460多万只,占全省的1/4,是全国重要的优质肉羊基地和全省“北肉”平台的主产区。

创新“牧繁农育”模式,培育了以怀仁市、应县为主的年出栏250万只“牧繁农育”区,以右玉、平鲁为主的年出栏150万只“自繁自育”区,现有年出栏1000只以上的肉羊规模场306个,家庭羊场1400多个,打造了怀仁海北头乡、亲和乡2个超百万只肉羊养殖基地,怀仁海北头乡、右玉威远镇2个国家级肉羊产业强镇,怀仁南小寨村、海子村2个肉羊养殖亿元村,怀仁家兴园、朔美羊、右玉宏宇3个省级肉羊良种扩繁推广基地。

目前,朔州市的肉类加工龙头企业呈现集群式、全产业链发展态势,形成“区域+企业+产品”品牌矩阵。全市现有肉羊屠宰企业21家,年屠宰加工能力600万只,加工水平全国领先,生产速冻分割产品160多种,熟食制品近40种。有2个年销售近5亿元的龙头企业。“右玉羊肉”“怀仁羔羊肉”先后获得国家地理标志,品牌价值分别为9.67亿元、46.78亿元。连续举办了7届山西· 怀仁羔羊肉交易大会。2024年市财政分别拿出550万元、55万元支持建设怀仁市羊肉产品可追溯体系和右玉生态羊产业链全程溯源系统平台。

每天凌晨,怀仁市天佑牧业有限责任公司的奶牛就依次通过智能分群门,有序走上转盘式挤奶机,“我们奶牛场采用智能化饲喂、自动化挤奶系统。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实施数字化智慧化奶牛场建设,严格把控每一个环节,同时延长产业链,打造我们怀仁自己的牛奶品牌。”2月6日,怀仁市天佑牧业有限责任公司刘志刚说道。

朔州奶牛业有50多年的发展史,历经了家庭传统分散养殖、集中入园规模养殖到现代化养殖三个阶段,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以社会奶牛场为主体的适度规模养殖模式。近年来,朔州市坚持标准化建场、现代化管理、精细化饲喂,着力推进奶牛场的升级改造,提升奶牛业整体发展水平,培育了以古城乳业集团为“链主”,平川四县区10个重点奶牛乡镇为中心,联农带农更加紧密,集种、养、加于一体的乳业产业链。现有现代化奶牛场121座。奶牛存栏、鲜奶产量均占到全省的近一半,所产生鲜乳乳脂率、乳蛋白率均高于国家标准,是全国重要的优质奶源基地。拥有古城乳业集团、应县雅士利2家乳品加工龙头企业。2024年还制定了《关于推进现代奶牛智慧牧场的指导意见》,计划每年推进建设3—5个智慧牧场。

走好绿色种养循环之路

贯彻农业农村部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业结构调整“种养结合,农牧循环”的核心宗旨,朔州市把握草牧业和粮食安全的内在本质联系,统筹肉蛋奶和主粮等初级产品供给,把“饭碗”端牢端好。推进“草—畜—肥—田—粮”种养结合、绿色循环,形成牛羊粪肥资源化和玉米秸秆饲料化互促共进的“朔州模式”。  

630万只肉羊、15万头奶牛、25亿斤粮食,“雁门粮仓”丰足殷实。立足区位优势、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朔州市把草牧业作为推动农业农村和农民稳定增收的主抓手,秉持“立草为业,草畜结合,以草促牧,以牧富民”,突出发展牛、羊、草三大产业,建设优质牧草、优质奶源、优质肉羊三大基地,培育百亿级乳业、百亿级肉业两条全产业链,走出了一条立草为业、牧业发达、农牧融合、特色高效的草牧业发展路子。草牧业对一产的贡献率大幅提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生产经营性收入来自草牧业的占到50%以上。

推动草业和养殖业互促共生、共同发展,是草牧业发展的关键。朔州市一方面积极推进草畜一体化。鼓励大中型奶牛场、肉羊园区种植苜蓿、青贮玉米和燕麦草,并将粪肥还田,实现种养结合、农牧循环。以山阴县古城、驿泽,怀仁市犇康等千头现代化奶牛场为代表,种植苜蓿、玉米均在千亩以上,体现了种养结合、牧草就地就近供应的特色。另一方面引导养殖场使用本地苜蓿、燕麦草。市县畜牧部门多次召开种草大户和奶牛养殖场的见面对接会和培训,组织奶牛养殖场人员,参观苜蓿收割和青贮加工现场,见证裹包苜蓿产品质量,消除养殖场顾虑,打通草畜通道。

右玉县农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郝凡介绍:“苜蓿是牧草之王,蛋白含量高,综合营养价值显著高于玉米和小麦等粮食作物,是奶牛生产优质、高产、安全原料奶的基础。我们公司年均苜蓿保有量在3000亩以上,年产苜蓿干草2400吨,可为2400头奶牛提供优质饲草,添加到奶牛全混合日粮饲喂后,奶牛单产鲜奶能达到28公斤—80公斤,乳蛋白含量达到3.0%以上,乳脂肪达到35%以上,具有良好的饲喂效果,实现奶业增产,又可为奶农增收200万元左右。”(记者王秀娟)

记者手记

种草即种粮

草也能当“饭”吃。有了更多的草,才能有更多的肉、蛋、奶。

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是对粮食安全、食物安全内涵外延的不断深化和拓展,为推动农业现代化和提升食物供给韧性指明了方向。2023年4月,农业农村部印发《饲用豆粕减量替代三年行动方案》,提出实施增草节粮行动。2024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践行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的意见》,明确提出大力发展饲草产业,增加草食畜产品供给;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部、国家林草局联合印发《关于推动饲草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部署加快发展饲草产业,保障我国奶类、牛羊肉等畜产品供应。

增草节粮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抓手。根据《“十四五”全国饲草产业发展规划》,要确保牛羊肉和奶源自给率分别保持在85%左右和70%以上的目标,对优质饲草的需求总量将超过1.2亿吨,尚有近5000万吨的缺口。朔州市草牧业的蓬勃发展与我国现代草牧业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求相吻合,可谓应时而动、顺势而为,不仅利用好现有资源,实现了向草业要蛋白,还在水源涵养、水土保持、防风固沙、调节气候、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王秀娟)

(责编:张婷婷、麻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