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山西频道>>山西要闻

【千万工程在山西】逐梦振兴看弓阳

2025年02月16日08:54 | 来源:山西日报
小字号

正月里,春寒料峭。随着气温逐渐回暖,吕梁市中阳县暖泉镇弓阳村山坡上的积雪加速融化,溪流逐渐充盈,松柏向着新一轮葱茏发起冲刺。弓阳村是我省2024年度精品示范村,吕梁市100个乡村旅游重点村之一。新春新期盼,新年新打算。近年来,弓阳村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以建成集观光、休闲、度假于一体的乡村旅游示范村为目标,加紧完善村内基础设施,打造多样化业态。

和美共建 移居村变宜居村

出中阳南高速口,沿山路继续行驶约15分钟,一条彩虹大道出现,路旁颜色最缤纷处便是弓阳村。村子横陈在半山间。村口,太阳能光伏板鳞次栉比,依山势而建。村内院落式特色民居古朴优雅、星罗棋布。抬眼望去,远处山梁上有村民赶着牛群向牛舍方向行进,传来一阵牛铃脆响……  

弓阳村是移民新村,辖5个村民小组。“2017年正式动工,2018年移民户全部回迁。”村党支部书记郭士峰向记者介绍。2016年前,弓阳村属贫困村,是典型的集体经济“空壳”村,全村村民分散居住在水、电、路、暖配套并不齐全的大山中。“现在,我们搬进了新建的农家别墅小区,城里人都羡慕呢!”说起自己的新家,村民杨林生笑得合不拢嘴。

村子的变化,是因为中阳县学用“千万工程”经验、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2024年7月,中阳县召开巩固衔接评估反馈问题整改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会议,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集中力量、攻坚克难,不断提高农村人居环境水平。“弓阳村要担起使命,从实际和农民需求出发,确保村庄干净整洁有序。”郭士峰说。

漫步弓阳村,各式民居高低错落、随山峦起伏,咖啡馆、露营基地安静惬意,月季观光园、蔬菜采摘大棚散落山谷。这个被群山环绕的村庄既保留了传统古村风貌,又引入了现代基础设施,俨然世外桃源。

实践中,弓阳村不断学用“千万工程”经验,坚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既遵循乡村建设规律,又激发农民群众主观能动性,做到了和美乡村共建共享。“新村建设前,我们去外地考察学习,最终放弃了传统小区楼房建设方案,转而选择更能体现村情村貌特色的村庄规划。”郭士峰十分庆幸当初的决定。坚持从实际出发,先规划、后建设,弓阳村塑造出了自己的特色。如今,这里的山村风貌及自然景观吸引了众多来客,越来越多村民主动参与到扮靓村庄的行动中来,他们把村内街道打扫得干干净净,也愿意花心思装扮自家的小院,有的做了盆栽、有的布置起农作物微景观。“我们要通过全面整治乡村环境,提高乡村颜值,切实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郭士峰说。

多业并举 联农带农增效益

对于弓阳村而言,黑木耳产业绝对是一张闪亮的名片。2020年,该村将黑木耳产业确立为发展方向。如今,“小木耳”长成了强村富民的“大产业”,全村种植黑木耳650万棒,约占中阳县木耳种植量的1/10,产值达1600万元。“我们这里的黑木耳肥厚鲜嫩,产量高、品质好。”杨林生在村里的木耳产业园打工,工资日结,每天至少赚170元。他表示,打工还不耽误养牛、种地,一年稳稳收入5万元。  

黑木耳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大量用工。“做菌棒、养木耳、摘木耳都离不开人。”郭士峰说,村里的黑木耳产业带动了30个种植户和300余名脱贫劳动力就业。眼下,耳农马上又要开始做棒了,他们的生活节奏逐渐紧凑起来。

在弓阳村,黑木耳产业的农业生产功能和文旅休闲功能并行不悖。借吕梁市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之机,村“两委”新设立4个木耳采摘园。自去年7月,已有种植户从中受益,木耳采摘逐渐成为全村木耳种植户收益的主要来源之一。为进一步提升弓阳木耳知名度,该村接连举办了“品味中阳”食用菌菜系品鉴会和中阳县“木耳杯”第五届山地马拉松比赛等活动。

弓阳村距县城40公里,位于棋盘山南麓、南川河源头,毗邻上顶山自然观光风景区。“植被覆盖率超85%,山清水秀且年平均气温在5℃至8℃间的村子可不多。”对本村的生态环境,郭士峰很自信。他介绍,弓阳村为依托旅游产业促农增收,还特别规划设计了小吃一条街、剪纸刺绣艺术街、高山滑草等项目,不少游客走进这里,村内的30套民宿开门迎客。

除了木耳和旅游,养牛业和光伏产业也在弓阳村风生水起。“养牛业作为弓阳村的传统产业,还可助推乡村旅游。”郭士峰认为,牛群、田野、草木共同构成了乐游乡村的精神内涵。村集体20兆瓦光伏基地的收入则用于支付公益岗位人员工资和村内基本设施的运行维护。

“学用‘千万工程’经验,要处理好资源禀赋与产业发展的关系,完善联农带农机制。”中阳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刘小军说,弓阳村通过维持发展传统养牛产业,保障巩固光伏和木耳产业,探索创新文旅产业,以多元化的发展方向、多路径的发展模式持续壮大村集体经济,将山高水远的生态优势成功转化成了产业优势。

善治善成 党建引领促发展

培育文明乡风需要基层党组织发挥引领作用。近年来,弓阳村不断完善乡村治理模式,积极推动成立产业发展理事会,开展“村字头”群众性文体活动与乡村产业、农耕文化深度融合。

村里产业迅速做大,矛盾纠纷难免产生。“木耳种植一度混乱无序,订购菌棒、合同签订、打款支付曾经问题重重。”弓阳村木耳种植户王建军说。为保障产业健康发展、维护种植户切身利益,弓阳村及时成立木耳理事会,成员由村“两委”相关负责人与木耳种植带头户组成。自此,村民遇到木耳种植销售纠纷,就有了矛盾调解处。

旅游业在全村发展得如火如荼,群众有意见建议无处表达,怎么办?村党支部顺势牵头成立旅游理事会。民宿运营管理者、观光车驾驶员、自主创业者,只要是弓阳旅游产业的参与者,都可在此发表见解。现在,旅游理事会承担起了为全村旅游发展保驾护航的重任,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起规划、监督和管理作用。2024年,弓阳村累计接待游客近10万人,未发生一起投诉和矛盾纠纷。

“弓阳村聚焦农村矛盾纠纷等乡村治理重难点问题,有针对性地探索解决方案,采取建立健全理事会等措施,推动了乡风文明焕发新气象。”刘小军说。

文化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一环。村“两委”坚持党建引领、党员示范,厚植文明新风尚。2024年,弓阳村以“乐爽在中阳”暑期乡村文化旅游月为契机,举办了一系列文化活动,屡次刷新客流量纪录,单日最高客流量3000余人次。

“我们追求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足的共同富裕。”郭士峰说。

2024年,中阳县发布《进一步推动“万企兴万村”“百企带百村”行动的工作方案》,提出要坚持农文旅融合发展,抓住中阳剪纸,引导广大企业挖掘利用保护这类传统工艺,打造非遗产品、工艺美术品、文创产品等,促进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发展。

如今,走进弓阳村游客接待中心文创展览区,中阳剪纸惹人注目。每一幅作品都饱含乡土气息,有着厚重的文化底蕴。“向游客展示有弓阳特色的剪纸艺术,感受中阳剪纸的艺术魅力的同时,也扩大了我们乡村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郭士峰表示。

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弓阳村走出了一条村企抱团、强企富村、村企共赢的新路子。(记者郭慧聪)

(责编:张婷婷、麻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