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走进民企看发展 | 山西锦波生物:从0到1走出自主创新路

人民网记者 段思齐
2025年02月25日15:38 | 来源:人民网
小字号

13年时间,能做成什么事?

山西锦波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的答案是:从0到1,成功研发出一种从未在自然界独立存在过的新物质——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

提起胶原蛋白,大家都不陌生。但“重组人源化”应该如何理解?这家民营企业又是如何破冰前行,让产业“蓝图”落地成产业“地图”?

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模型。

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模型。

带着满满的好奇,记者走进山西锦波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锦波生物”),展厅四周的玻璃展柜内,各式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产品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

还没来得及仔细阅读展板上的介绍,就看到锦波生物董事长杨霞快步走来。“杨总,究竟什么是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

“可以简单理解为一种通过高科技‘仿制’的人体胶原蛋白。”杨霞一边指着模型一边向记者解释,“科学家用基因技术,把人体胶原蛋白的‘设计图’植入微生物,让这些微生物像小工厂一样批量生产出和人类胶原蛋白空间结构一致的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

“我在山西医科大学任教时,全球只有美国一家公司具备从人体胎盘中提取人源化胶原蛋白的技术,天然人源化胶原蛋白1毫克卖到上万元,且不溶于水,使用起来十分不便。”杨霞回忆说。

敏锐地捕捉到这一市场需求后,2008年,杨霞从山西医科大学辞职,创立了锦波生物,尝试通过人工合成胶原蛋白来替代人类胶原蛋白,特别是针对人体皮肤中含量丰富、具有独特弹性的Ⅲ型胶原蛋白。

锦波合成生物产业园包装车间。

锦波合成生物产业园包装车间。

“要解决从无到有的问题,最难的地方在于认知。”杨霞介绍,彼时,人源化胶原蛋白基础性研究还是“无人区”,一切只能从零开始。

“当时建Ⅲ型胶原蛋白库,要在100多万个可能性中找出一个,工作量极大,特别考验人的耐力。”历经数万次生物实验后,2018年,锦波生物首次发现并解析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核心功能区,并实现该生物材料的规模化生产。

2021年,锦波生物自主研发的“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冻干纤维”获批上市,这是我国自主研制的首个采用新型生物材料——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制备的三类医疗器械。

与动物源胶原蛋白相比,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具备更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截至2024年底,该产品临床注射已超200万支,未出现明显免疫反应,实现了从实验室到市场的跨越。杨霞说,“在这个领域我们实现了弯道超车,领先国际。”

“收益怎么样?”记者笑着问。

“原始创新成果进行市场应用转化后,营收四年上涨了将近7倍。”杨霞说,为抢占先机,锦波生物打造了锦波合成生物产业园,生产车间里几乎没有手工环节,从医疗器械到功能性护肤品,各式各样的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产品从这里走向市场。

有了充足的产能支撑,接下来便是开拓新应用场景,实现“从1到N”的跨越。杨霞表示,人体中存在28种不同类型的胶原蛋白,锦波生物正在开展人体各型别胶原蛋白及各类抗病毒功能蛋白基础、应用研发及产业化,未来可能会涉足到妇科、心血管、肿瘤等各种医疗场景的应用开发。

锦波生物专利墙。

锦波生物专利墙。

“过去的十几年,我们沉淀了海量的数据,还建立了AI胶原蛋白智能数据库。如今的研发速度会比过去快很多。”杨霞说。

手握106项专利、产品登陆多个国家的锦波生物,在今年年初再传捷报——重组Ⅲ型胶原蛋白获巴西发明专利授权。“专利是国际竞争的入场券。”杨霞拿起最新一批出口样品说。

未来的锦波生物,如何守住国际领先优势?在杨霞看来,以恒心办恒业,“坚守主业、加强自主创新”是唯一的出路。“我们将持续深耕合成生物学领域,推进原始创新技术的产业化,不断推出更多具有突破性的生命材料。”(摄影:人民网记者 王帆)

(责编:段思齐、桑莉媛)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