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民企看发展 | 六味斋:党建+工业+旅游 老字号绽放新活力

“杏花村里老白汾,太原城内六味斋”。在山西省太原市,提起六味斋,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家有着近300年历史的中华老字号,是太原市民餐桌上的常客。
日前,记者来到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清徐县的六味斋食品工业园,一座充满现代气息的园区映入眼帘,这里不仅是六味斋的生产基地,也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园区内有鱼龙壁、云梦山、云凤柱、精一阁等景点,假山飞瀑,流水潺潺;还有郁郁葱葱的林木花卉、海棠园等,景色宜人。这座老字号企业,正以“党建+工业+旅游”的独特模式,展示着传统与现代交织的勃勃生机。
穿过镌刻着历史年轮的文化长廊,六味斋博物馆内泛黄的老照片与斑驳的账本诉说着跌宕往事。看似“巧合”却有迹可循的是,几乎在企业每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上,都离不开党建工作的助力。
六味斋博物馆里的党建展厅。
从80年代注重支部建设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将企业品牌一炮打响,到90年代狠抓党建工作凝心聚力,将企业拉出泥潭发展壮大,再到新时代加强党建工作发挥政治引领作用,将百年企业做优做强,靠的就是六味斋一以贯之将党建作为企业发展的“红色引擎”。
“党建工作,做细了就是凝聚力、做强了就是竞争力、做实了就是生产力。”山西六味斋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崔军说,六味斋创建了“1331”党建工作模式,将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企业的高质量发展优势。在这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在生产一线、技术研发、市场开拓等各个岗位,党员们都冲锋在前,成为企业发展的中流砥柱。
在企业良性发展的基础上,六味斋积极转变发展方式,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工业旅游”项目吸引了众多游客。
在参观通道可以看见六味斋食品制作全过程。
步入全透明参观通道,食品制作工序清晰可见。肉制品加工车间里,身着白色工服的老师傅正在缠捆酱肘花,这道传承千年的“缠花云梦肉”,仍严格遵循传统“卷镇”技艺;隔壁豆制品车间,非转基因大豆经过十几道工序化作方寸豆腐,空气中浮动着卤水特有的清香。
“以前只知道六味斋的酱肉好吃,今天来到这里,才知道它背后有这么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严谨的生产过程。”一位来自外地的游客感慨地说,“这种看得见的生产过程,比任何食品安全宣传都有说服力。”
除了可以近距离观看食品的制作过程,了解六味斋的历史文化,游客还能品尝到新鲜出炉的各类美食。在旅游产品展示区,六大类400多种产品让人目不暇接,满足了各年龄段消费者的需求。
每天都有专人对当日产品进行抽样检查。
“从2014年起,我们就在生产加工基地打造文化景观园,开发了云梦坞文化产业园旅游产业,将绿色融入生产,传统食品加工厂房变成了花园式的企业。”崔军说。
随后,该企业又在景区内建设了党建公园、信念之路、党员宣誓区、初心广场、追梦长廊等学习阵地,打造了将红色文化与党员干部能力提升、中小学研学实践、大学生实习实训相结合的“行走课堂”,成为了山西极具特色的教育实训基地、研学实践基地。
当阳光掠过非遗工坊的飞檐,这座百年企业的轮廓愈发清晰——它不仅是飘香百年的味觉记忆,更成为了新时代党建引领下,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生动实践。(摄影:人民网 张超宁)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