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台观晋 | 从零起步,临汾为何能挺进微短剧赛道?

临汾精品微短剧基地位于临汾经济开发区,去年8月揭牌,短短8个月,已有40余家影视企业入驻。今年2月,入选国家广播电视总局“金鹏指数·2024年中国微短剧基地排行TOP10”。
作为一座典型的资源型城市,论摄制基础,不比横店等老牌基地;论起步时间,也不比西安等新兴城市。临汾为何能快速挺进微短剧赛道?
近日,记者在临汾经济开发区集中走访,与短剧企业负责人和从业者交流探讨。
企业负责人:临汾服务好,拍得舒心
2月,国内微短剧头部承制企业重庆四月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入驻山西临汾经济开发区。谈到为何来临汾,临汾四月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曹禄洋表示,“服务好,拍得舒心。”
企业选择拍摄城市,一看场地、二看配套。
临汾搭建了占地2万平方米的室内拍摄场地,涵盖了办公室、派出所、法庭、医院病房、手术室等高频场景供剧组免费使用,剧组可以快速换景、高效拍摄。
临汾精品微短剧基地。图源:临汾日报
实景需求,也尽量满足。曹禄洋告诉记者,有一场戏涉及机场,以前都是找航空学院的模拟舱室拍摄,但是临汾不到半天就协调好了,“在机场里拍短剧,以前想都不敢想。”
场地问题解决了,配套也得跟上。临汾出台了支持网络微短剧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优惠政策,组建专业运营团队,设立5000万元产业基金,成立内容评审临汾工作站,为微短剧作品快速上线播出提供支持。引进服装企业,满足剧组各类服装定制需求。
一短剧剧组在临汾拍摄现场。马梦迪摄
微短剧拍摄周期短,一部剧7到10天,剧组分秒必争。为了帮助企业提高效率,临汾精品微短剧基地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从剧组拍摄前的场景选址、开机仪式策划,到拍摄期间的食住行、群演招募、道具协调等全过程跟踪服务。并为剧组配备服务专员,24小时服务。
短短1个月,曹禄洋和团队拍了6部剧。效率提升、成本下降。他算了一笔账,今年计划拍摄50部,在临汾省下的场地费都可以再拍一部短剧。
内容从业者:临汾给了我更多创作空间
山西文武时代传媒内容总监韩世昊2022年接触微短剧行业,是第一批从业者。“一开始,整个行业都不知道拍什么,内容乱七八糟,凑够时长就行。”韩世昊坦言自己也写过“垃圾”。
去年,他所在的公司入驻临汾,并很快与古县达成合作协议,创作一部当地历史文化名人蔺相如的剧本。“临汾给了我更多创作空间。”这是韩世昊第一次挑战此类题材。
这类短剧符不符合受众期待?“这是一次全新尝试,有风险也有机遇。”韩世昊看来,微短剧内容正在迭代升级,“霸总、言情类题材也会产生审美疲劳,只要找到与短剧契合的呈现方式,文化类题材也能出圈。”
微短剧《云丘密友机械心》在临汾市云丘山景区拍摄。
当前,国家出台文件规范引导,叠加受众审美选择,微短剧产业正经历大变革。近期,竖屏短剧《家里家外》走出简单粗暴爽文叙事风格,以独特美学风格和深厚情怀,迅速火爆出圈。
“这种创作趋势对从业者提出更多挑战。”山海文化传媒(山西)有限公司总经理崔轶岩看来,快速提升从业者专业素养,成为微短剧精品化的关键。
“我想借着这个风口,把培训和短剧从业结合起来。”崔轶岩是临汾人,也是一名短视频博主。今年3月,他与国内一家专业视频创作人平台签订意向协议,在临汾精品微短剧基地设立分校区,系统化培训导演、编剧、演员等从业者。“希望培养出有审美、有价值观的从业者,通过微短剧传播优秀传统文化、传递真善美,让这个行业更有价值。”
临汾:打造好产业生态
春节期间,聚焦临汾文旅与山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霍州年馍的贺岁短剧《过年好之花馍馍与马卡龙》,上线仅48小时全网综合曝光量超1亿。山东一家公司看到该剧后,专门打来电话定制花馍。更让人意外的是,这部剧虽然聚焦地方文化,但是播放量前三名并不在省内。这让临汾看到了微短剧与文旅融合的巨大潜力。
短剧《过年好之花馍馍与马卡龙》拍摄现场。
相关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微短剧市场规模已攀升至505亿元,首次超过了电影票房,产业发展迅速。
今年,国家广电总局发布通知,推动微短剧与文旅、非遗等千行百业结合。临汾抓住风口,3月启动“百部微短剧计划”,将传统文化转化为100个微短剧选题,这是临汾微短剧产业迈向规模化、精品化的重要一步。
随着入驻剧组增多、产业规模扩大,当前政府引导、“一条龙”式的服务模式下,如何保障效率?
“一开始给资源,现在要造生态。”山西昭新科技发展公司负责临汾精品微短剧基地日常运营,公司总经理李臻介绍。
临汾文旅精品微短剧《最后一班回家的公交》剧照。
在临汾,好的产业生态正在形成:与头部短视频平台合作,鼓励精品内容生态;引入社会资本,扩建拍摄基地;辐射带动数万人就业,群演和越来越多的主角来自本地;融合文旅、农业等业态,微短剧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
未来,临汾将会引导更多社会力量进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打造一条从创作、拍摄、制作、审批、发行、交易、投资到衍生产业为一体的微短剧全产业链。预计今年微短剧产业规模突破50亿元,带动文旅、电商等衍生收益超200亿。
“金台观晋”是人民日报社山西分社着力打造的新媒体品牌专栏。我们努力以人民日报的大格局观察山西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布局,努力呈现一个真实客观的山西。
监 制:刘鑫焱
统 筹:刘鑫焱
文 字:付明丽
视频拍摄:马梦迪
视频后期:马梦迪 付明丽
封图设计:薛亚梅
出 品:人民日报客户端山西频道
投稿邮箱:rmrbsxfs@163.com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