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走进民企看发展 | 山西华翔:布局新兴赛道 探索智造未来

武笑
2025年05月08日08:50 | 来源:人民网
小字号

智能家居压缩机核心零部件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一,机加工能力全国领先,工业装备零部件单厂规模位居全国之首……

从“华人老家”临汾洪洞出发,山西华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华翔集团”)产品畅销全球,成为国内压缩机行业的领军企业。

这家低调的“隐形冠军”,有何发展密码?

近日,走进位于洪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华翔智能科技产业园生产车间,精密制造的魅力扑面而来。

在精加工车间,机械臂分布在生产线各处。一个个“手臂”精准抓取一件件压缩机零件,通过自动运输系统,沿着既定路线,将零件平稳传递至下一个工位。

“您家中的冰箱、空调,都有可能安装着华翔制造的压缩机。”正如讲解人员所言,作为白色家电的“心脏”,压缩机的重要地位堪比手机中的芯片或汽车发动机,而华翔集团生产的压缩机核心零部件,占据了全球25%的市场份额,成为山西近二十多年来首家上市的民营装备制造类企业。

生产车间内工人有序工作。

自1999年扎根洪洞,华翔集团从装备制造起步,历经26年业务版图不断拓展,目前已涵盖智能家居零部件、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零部件、新能源等多个领域。如今,企业已具备年产各类精密铸件65万吨、机加工产品5亿件、精加工1亿件、优质生铁35万吨的生产能力。

对于传统制造业企业而言,在前沿科技领域实现突破并非易事,但华翔集团始终秉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念,积极拥抱智能制造。

在气缸生产车间内,8块显示屏实时更新产品数量、质量标准和成本分析等数据,通过8个系统对3000台以上的设备数据进行直采,将“人、财、物、能”核心数据进行采集,实现从原材料加工到成品输出的全流程数字化管理。

气缸工厂厂长王岩介绍道:“屏幕中绿色代表正常运行,红色提示异常状况。通过这套系统,我们能够精准定位问题根源,实现问题的闭环管理。”

除了硬核的生产实力,华翔集团的软实力同样不容小觑。总裁助理成毅坦言,面对地处内陆的区位劣势,华翔依托HBS精益管理体系,以自动化为基础,以数字化、信息化为手段,打造了独具特色的“三化融合”华翔智能制造系统,自主搭建七大“5G+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系统平台”,实现了从传统人力管理向数据驱动管理的转型升级。

华翔5G+工业互联网平台。

一组数据直观展现了HBS管理体系的显著成效。以法兰生产为例,经过四次迭代升级,操作人员从28人精简至2人,日生产量从5500件提升至7000件,产品品质更是提高了40%。

在HBS价值流图析中,红色“爆点”代表生产环节的潜在问题,而职工们的创新智慧则成为破解一个个“爆点”的关键。比如,自动上料系统的发明,不仅解放了人力,更实现了技术输出;订单交付周期从“14+3”天大幅压缩至“2+3”天,精益管理贯穿生产全流程。

4月17日发布的2024年报显示,营收、净利润等多项财务指标创历史新高。这份亮眼的成绩,既有企业自身的创新驱动,也离不开地方政府的政策赋能。洪洞县依托甘亭工业园区和洪洞经济开发区,聚焦高端装备制造业,积极引进白色家电头部企业,全力打造白色家电专业镇。政府通过建设标准化厂房,助力华翔(洪洞)智能科技产业园一、二期项目快速建成投产,三期曲轴工厂也在紧锣密鼓建设中,预计年中投入使用。从临汾市到洪洞县,推进“标准地”出让、加强标准化厂房建设等一系列优化营商环境的举措,为企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创新永无止境。今年春节,Deepseek上线,华翔集团仅用3天时间便完成生产系统与Deepseek的对接植入。通过海量数据训练,企业实现人工智能分析预警,AI直接向各级管理者提供决策建议,管理效率显著提升。

车间内机械臂高速运转。

在转型发展道路上,华翔集团并不只是个“加入者”,更希望成为“领跑者”。作为行业“链主”,华翔集团正加快推进洪洞开发区智能科技产业园、洪洞甘亭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园、翼城工程装备产业园“三园建设”,全力打造智能制造标杆。

目前,新一代工业AI在线智能检测系统设备正在华翔生产车间进行批量部署。该设备上线后,将实现产品智能在线检测和不良品自动分流隔离,不仅能大幅降低人工成本,还能有效提升产品品质,降低质量风险。

华翔集团正以磅礴之势擘画未来蓝图——锚定世界级绿色、精益、专业、智能生产制造基地的建设方向,以科技创新为笔,以智能制造为墨,持续巩固在智能家居、新能源汽车、工业装备领域全球最大供应基地的龙头地位。

在提升智能制造水平、保持科技应用优势的征途上,华翔集团步履不停,持续向新而行。(摄影:人民网 张超宁)

(责编:麻潞、桑莉媛)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