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山西频道>>山西要闻

东南邑:大同古城的“流量密码”

2025年07月30日09:20 | 来源:山西日报
小字号

大同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早在作为北魏拓跋氏的都城时,就已经修筑有规模宏大的城池,为中国九大古都之一。“四大街、八小巷、七十二条绵绵巷”的棋盘式里坊格局是大同古城标志性的风格特色。现存大同城墙为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大将军徐达奉命依辽、金、元旧城基础增筑新城,略呈方形,东西长1.8公里,南北长1.82公里,周长7.24公里,占地3.28平方公里。

在大同古城内,东南邑历史文化街区景观修复更新,不仅为当地居民带来了崭新的历史文化体验和高品质的业态场景应用,也为外地游客带来了“诗和远方”的憧憬,让市井的文化沉淀与今天的生活方式在这里发生探索性的联系。

东南邑历史文化街区厚重的文化沉淀及市井生活氛围是这片街区的灵魂,而残存文物与历史建筑——老包台、电线杆、高音喇叭及老物料都保留了过去的痕迹。

伴着夏夜的风,大同古城东南邑历史文化街区,一座座古朴的院落人流如织,已然成为大同古城新的“流量担当”。

一街一韵致,一巷一风骨,灯光璀璨处尽是人间烟火。李怀角,木质门窗、石条台阶,斑驳迷人的传奇化身砖瓦,留待今人探寻;非遗小院,元素交融、形式多样,代代传承的手艺守望相伴,续写古城新篇;灵丘小院,历史厚重、山水清新,亦古亦新的建筑温情不语,吸引来人驻足观看……

传统之外,东南邑的消费新场景、新业态同样精彩。东门大巷水街及丝路广场建设初现雏形,一处文旅新地标悄然成形;“东南有好戏”实景演绎系列活动精彩纷呈,带游客穿越千年,亲历北魏繁华;登报拍照、主题集市、非遗体验……各类网红打卡点创意无穷,为奔忙的生活增添一抹趣味。

在东南邑,17处不可移动文物院落与15处历史建筑院落,展现着大同古城的独特印记,更焕发着街区新的生机与活力。漫步其间,仿佛踏入一座时空交叠的剧场,既能触摸北魏里坊制的千年肌理,又能感受到现代生活的鲜活气息。

今夏,东南邑推出首个沉浸式互动戏剧展演——东南有好戏·行见丝路。演出以丝绸之路为叙事主线,结合大同作为北魏都城、丝路起点及里坊文化、民族交融等历史背景,通过戏剧、音乐、舞蹈等多元形式在街巷之间再现当年“平城互市”的盛景,展现大同城市文化。据了解,6月19日至10月7日(每周二四六+节假日),东南邑历史文化街区将开启持续约4个月的丝路文化盛宴。

另一边,作为东南邑自主孵化的市集品牌——东南有好市,吸引众多市民前来游玩。聚焦非遗手作、文创零售、风物美食三大板块,2025年夏,东南邑将举行为期4个月的主题市集活动,开启一场别样的夏日文化之旅。在这里,游客既能遇见非遗手艺人的坚守,也能感受蓝染、泥塑、草编、根雕等传统技艺的魅力,不失为一处安逸的休闲之所。

自2024年7月开放以来,东南邑便以集文、商、旅、居于一体的独特定位,成为大同古城的新地标。近日,丝路广场集中推出13家商铺,能根据不同时段的需求变换外观与功能,与丝绸之路“流动”的特性遥相呼应。每一家店都不只是商品的陈列地,更是丝路故事的讲述者,为来往游客诉说那段繁华岁月。

在东南邑,历史的记忆被一一捡拾,青砖黛瓦之间,游客既能感受北魏历史的厚重,也能体验现代生活的生命力。每一座古建,每一块石碑,都在诉说着往昔的故事,也记录着今天的发展。(李学林)

(责编:段思齐、麻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