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山西频道>>本网关注

这份“时光浪漫”,由大学生志愿者送达

焦搏文 张超宁
2025年08月29日10:29 | 来源:人民网-山西频道
小字号

8月27日,七夕前夕,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区民盛小区,85岁的王宪法和许荣生老人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一组精心拍摄的婚纱照。镜头前,王爷爷西装笔挺,许奶奶头戴轻纱,两人共同举起那张1962年的结婚证,相视一笑。

这份温暖的背后,是晋中信息学院大学生志愿者们发起的“时光爱人”圆梦计划。3年来,志愿者已经为太谷区的111对老人免费拍摄婚纱照,用镜头定格下一份份“时光浪漫”。

“哇,从来没见过这样的结婚证!”志愿者初次登门时,许荣生老人小心翼翼地从衣柜中取出她和老伴的结婚证,泛黄的证件见证了两人63年的相依相伴。

王宪法和许荣生老人婚纱照拍摄现场。人民网 张超宁摄

王宪法和许荣生老人婚纱照拍摄现场。人民网 张超宁摄

说起与老伴的相识,王宪法眼里满是笑意:“我在纺织厂当修理工,她是挡车工,我看她特别顺眼就总找借口去她的机器旁检修,一来二去两个人就慢慢认识了。”

“我们的婚礼太简单了。”王宪法说:“当时厂长在食堂给我们主持的婚礼,摆了两桌饭,我老爸从老家带来一壶酒和60元钱,我们就这样结婚了,那时候条件有限,也没拍婚纱照。”

“今天我们就为爷爷奶奶补上这份浪漫!”说着,志愿者们分头忙活起来,选服装、准备道具、调试设备、布置拍摄场景……

仪式感也不能少。开拍前,志愿者特意让爷爷在门前迎接。当门缓缓打开,爷爷上前搂住奶奶,大声表白:“老婆美,老婆我爱你。”

志愿者的工作,不止按下快门。团队里负责记录的队员会把一对对老人的爱情故事收集整理,3年下来,这些文字已累计成20多万字的“不老爱情”笔记。

一上午拍摄结束,志愿者们赶回学校的工作室选片、修图、打印照片。

工作室里,记者看到一本厚厚的“时光纪”相册。志愿者张旭说:“这本手工相册收录了团队服务过的每一对老人,这也成为我们和新拍摄对象沟通的敲门砖,相册还有很多空白,未来我们会用更多老人的幸福瞬间将它填满。”

志愿者和老人一同看“时光纪”相册。张超宁摄

志愿者和老人一同看“时光纪”相册。人民网 张超宁摄

讲起活动的源起,项目指导老师李奥兵说:“2022年的‘三下乡’活动中,同学们走进乡村,发现许多老人年轻时受限于经济和技术条件,从未拍过一张像样的结婚照,也没体验过穿婚纱、打领带的浪漫。这让同学们萌生了为老人们圆一次‘婚纱梦’的想法,项目就此诞生。”

除了为老人补拍婚纱照,项目还延伸出许多暖心服务:帮助老人修复老照片、邀请老人走进校园,体验大学生活、请老人们分享人生经验,给大学生上“幸福课”等等。随着项目吸引力提升,团队每年都有新鲜血液加入,截至目前,参与志愿者达到400多人。

爱在接力,也在传递。李奥兵讲起一件温暖的插曲:“起初,团队只有两件婚纱,尺寸号码有限,学校的老师们得知后,主动捐赠出自己结婚时的婚纱,现在团队已有了9套婚纱和5套西装,老人们的选择更多了。”

王宪法和许荣生老人拍摄婚纱照。人民网 张超宁摄

王宪法和许荣生老人拍摄婚纱照。人民网 张超宁摄

除了送照片,同学们还坚持对老人进行回访。“我印象最深的,是对白塔社区郭奶奶连续3年的回访。”志愿者陈齐旺说,“记得第二年去探望时,门刚一打开,郭奶奶就一眼认出了我,拉着我的手,现在想来还感觉特别亲切。”

为了让更多老人受益,志愿者们不仅服务学校周边,还深入太谷区各个社区,通过志愿服务基地联系愿意拍摄的老人。每为10到15对老人完成拍摄,团队就会举办一场摄影展,吸引更多老年人参与进来。

当天下午,志愿者们将打印好的照片送到王宪法和许荣生老人手中,老人捧着照片,笑着看了又看,还给在外地的孙女打起了视频电话,和她一起分享这份幸福。

两位老人拿到婚纱照看了又看。人民网记者 焦搏文摄

两位老人拿到婚纱照看了又看。人民网记者 焦搏文摄

“这个项目对我触动最深的,就是爷爷奶奶之间的感情。拍摄时,如果爷爷或奶奶有些害怕镜头,他们就会紧紧握住彼此的手,给对方鼓励。”志愿者孟晶晶感慨地说。

一对对老人在照片中追寻青春,一颗颗年轻的心在奉献中收获成长。“今年5月份,团队为第100位老人拍摄了婚纱照,算是一个小的里程碑,希望将来为第1000对老人拍摄婚纱照时,我们能举办一场盛大的摄影展,让更多人见证这份跨越时光的浪漫。”李奥兵许下心愿。

(责编:王晏如、桑莉媛)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