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堅持“四為四高兩同步”
努力蹚出轉型發展新路子
5月的三晉大地,生機勃勃。從呂梁山到太行山,從雁門關到黃河畔,山西人民干事創業的熱情已經點燃,奮進的山西步履鏗鏘。
2020年5月11日至1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山西考察時強調,山西要有緊迫感,更要有長遠戰略謀劃,正確的就要堅持下去,久久為功,不要反復、不要折騰,爭取早日蹚出一條轉型發展的新路子。
山西寫出的答題思路,即實施“四為四高兩同步”總體思路和要求,“四為”即堅持轉型為綱、項目為王、改革為要、創新為上﹔“四高”即推動高質量發展、高水平崛起、高標准保護、高品質生活﹔“兩同步”即到2020年山西省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2035年與全國同步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
山西舉全省之力、謀后世之功,轉型的答卷已經鋪開。
煤基產業添綠色,“六新”布局發新芽
高質量發展,是山西省轉型綜改的縱向主軸。手握“國家資源型經濟轉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金字招牌,能源革命正走向深入﹔國企改革在“提標擴容”的同時,更加注重產生“化學反應”﹔信創產業、大數據產業、新材料產業加速推進……
在位於晉中市的新元煤礦,工作人員身著白襯衫,坐在調度室裡工作。大屏幕上,地下500米的實時溫度、濕度等作業指標一一顯示。鼠標一點,井下的採煤裝備便可以“智能洗澡”。“基於5G的高精實時定位,生產過程可以遠程實時控制,操作少人化正在實現。”總經理王海鋼說。今年,山西將建設1000個智能化採掘工作面。
山西省還推動能源供給由單一向多元、由黑色向綠色轉變。“通過市場化方式拓展消納空間,新能源利用率達95.4%。”山西省電力公司新能源處處長王越說。
國企改革也在同步進行,山西省整合原有七大省屬煤炭企業的開採資源,成立華新燃氣集團聚焦煤層氣等新能源應用……“山西省將繼續實施產業、創新、資本等六大賦能行動,開展‘騰籠換鳥’、管理增效等專項行動。”山西省國資運營公司董事長郭保民說。
山西聚焦“六新”打造一流創新生態,在新基建、新技術、新材料、新裝備、新產品、新業態上不斷取得發展。
有“老樹新芽”,也有“另起爐灶”。山西統信軟件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胡宇光說,去年8月,統信桌面操作系統UOS發布。目前,長城、曙光、百信計算機等一批自主硬件生產廠商相繼落地山西。
營商環境再優化,“產學研”多管齊下
“實現高水平崛起,是山西省轉型綜改的橫向坐標。這是一個涵蓋產業、創新、科技等領域的系統工程,是轉型的關鍵一步。”山西省發改委主任劉峰說。
今年2月9日,山西省智能礦山創新實驗室揭牌。“投運后,實驗室將採用‘煤炭專家+技術專家’的模式,圍繞‘煤礦信息網絡’‘智能感知技術’等課題進行科研攻關。”山西晉能控股集團董事長郭金剛說。
營商環境也在不斷改善。今年5月1日,《山西省一枚印章管審批條例》施行,各地市以項目為牽引,推動企業快速發展。
在運城市鹽湖區嘉斯特新能源公司,鋰離子電池硅碳負極材料項目負責人周立國長舒一口氣:“前期由於手續問題和場地限制,我們一個項目進展緩慢。現在區裡幫助協調了30畝工業用地,解了燃眉之急!”運城市市長儲祥好介紹,今年一季度,全市新建項目1176個,續建項目866個,已復工844個,復工率97.5%。
人才要素是高水平崛起的關鍵。太原市委組織部部長趙忠保介紹,太原市在宏觀經濟、科學技術等六個領域成立市委專家智庫,聘請60名知名專家學者為智庫專家,去年累計為23559名引進人才發放補貼3.5億元。
環境整治不鬆勁,一泓清水入黃河
“截至凌晨3:53,金塔山出焦40爐,超出計劃出爐4爐,請注意@金塔山郝家梁”……取暖季時,在呂梁市汾陽市東輝焦化廠區,總經理郝杰才盯著“智慧環保”微信群:“環保監測越來越科學,越發覺得當初購買排污權的正確性。”
為加強環境的高標准保護,山西省較早探索排污權交易。“山西省明確排污權永久使用,企業間交易優先,讓二級市場變成排污權交易主要市場。”山西省排污權交易中心主任張保會介紹。
“近年來,我們持續推進‘兩山七河一流域’治理。”山西省林業和草原局黨組書記袁同鎖說,“抓住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重點推進‘五個百萬畝’工程,構建‘三屏四群五區’林草生態建設新格局。力爭在2025年,全省實現基本綠化。”
在黑茶山上,漫山遍野的山桃花正怒放,成片綠色的油鬆傲然挺立。這離不開呂梁市推出的“生態扶貧模式”。呂梁市嵐縣界王獅鄉蛤蟆神村的王明珍夫婦就是其中的受益者,去年,兩口子在當地合作社從事沙棘苗的撫育、栽植等工作,年收入約3.5萬元。經過當地干部群眾的努力,呂梁市400多萬畝宜林荒山荒坡披上了綠裝。
胸中有丘壑,鑿石堆山河。驅車行駛在沿黃公路上,驚濤拍岸、川流千年,一座座亭台點綴其間,構成了一幅美麗畫卷。“要打造黃河沿線以綠色和創新為主要支撐的產業模式,同時挖掘黃河文化與地域文化,奏響新時代‘黃河大合唱’。”興縣縣委書記劉世慶說。
脫貧之后穩得住,醫療提升解民憂
58個貧困縣全部摘帽,7993個貧困村全部退出,329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歷史性解決絕對貧困——這是山西省交出的脫貧答卷。
山西群眾正在邁向高品質生活,各地呈現出山庄窩鋪搬出來、陡坡耕地降下來、荒山荒坡綠起來、光伏產業亮起來、電商旅游火起來、轉移就業走出來的喜人景象。
脫貧后穩得住。“莫道農家無三寶,遍地黃花是金針。”在大同市雲州區,黃花種植面積從10年前的不到2萬畝增至17萬畝。黃花產業已成為主導產業,如今,在鄉村振興的路上,黃花的深加工產業鏈條已形成。雲州區委書記寧文鑫介紹,當地已開發出黃花飲料、黃花醬等9個系列120個品種,附加值不斷提升,黃花產業鏈總產值增長53.1%。
這幾年,寧武縣城鄉醫療一體化改革進步明顯:鄉鎮衛生院的人才和設備得到補強,縣級醫療集團逐步實現財務、績效、人事等要素“六統一”,“小病不出村”正在慢慢實現。
寧武是山西縣域醫療衛生一體化改革的縮影。目前山西省已組建三級公立醫院牽頭的醫聯體60多個,省級專科聯盟40個、城市醫聯體19個,縣級醫療集團全部開通遠程診療。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十四五”期間,山西轉型發展的步履更堅定、方向更明確、思路更清晰。未來發展,三晉可期。
《 人民日報 》( 2021年05月09日 05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