嵐縣“一約四會三中心”推動移風易俗煥發新氣象

“前兩天剛給兒子過了12歲生日,按照村裡制定成立的標准,確實減輕了我的生活負擔,我再也不用礙於面子大操大辦了,既省心又省事,還給村裡帶來了新風氣。”嵐縣普明鎮普明村李蓬春樂呵呵地說道。
原來李蓬春准備給兒子辦12歲生日,計劃是要宴請賓朋操辦的。村紅白理事會了解到這個情況后,提前上門做他的思想工作。原計劃的十來桌變成了家裡的一頓簡餐。
曾幾何時,嵐縣紅白事大操大辦等一系列陋習之風愈演愈烈,不僅造成鋪張浪費,還給當地群眾帶來了沉重的經濟負擔。按照鄉風文明建設,該縣以“一約四會三中心”為切入點,先后出台了《關於“破除陳規陋習、倡導文明新風”的活動方案》《關於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修訂村規民約的實施意見》《關於嚴禁婚喪喜慶事宜大操大辦或借機斂財行為的規定及處理辦法》等文件,進一步強化宣傳教育、活動引導、村民自治,大力推進鄉村移風易俗行動,凝心聚力劍指陳規陋習,有效提高了群眾文明素養以及鄉村社會文明程度。
家住王獅鄉陰灣村老黨員魏保紅每天路過牆上的村規民約總要認真讀一遍,“勤讀書多學習、鄰裡間有情誼、互相幫助如兄弟、寬待人嚴律己……”他說:“這是‘一約四會’其中的‘一約’,內容涉及農村生活的方方面面,朗朗上口,特別好記。”
該村黨支部書記周志平介紹,“自從村裡修訂了村規民約,建立了‘四會三中心’后,全村面貌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鄉親禮金一般控制在200元之內,農村辦酒席每桌不超過700元。在喪事簡辦方面,提倡村民厚養薄葬,倡導家庭追思會,緬懷逝者生平,激勵后人奮進。”
在嵐縣,像王獅鄉陰灣村這樣鄉風文明的例子比比皆是。為了讓移風易俗的“軟任務”變成“硬約束”,該縣紀委監委還專門下發文件,對黨員干部劃出“警戒線”,亮出“警示牌”,並成立督查組對移風易俗進行專項檢查。同時通過嵐縣農村宣傳員這支扎根基層的宣傳隊伍,挖掘整理講述民間故事、民俗典故、人文軼事,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用身邊的故事教育身邊的人。組建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服務隊,走進村民家中宣傳、引導群眾了解舊習、惡俗帶來的消極影響,婚事新辦、喪事簡辦、余事不辦的文明新風正在逐步形成。開展“文明縣城”“文明單位”“文明鄉鎮”“文明村”“文明家庭”等評選活動,開展“文明戶積分” 兌換活動,讓典型示范引領,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形成人人學習“文明嵐縣人”、崇尚“文明嵐縣人”、爭當“文明嵐縣人”的熱潮。
嵐縣縣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說,“各村紅白理事會對本村裡紅白事實施全過程監督,雖然推行婚事新辦、喪事簡辦、余事不辦不久,但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很明顯的變化就是,黨員干部帶頭遵紀守法和節儉辦事,宴請的規模小了,飯菜的標准降了,人情開支大幅下降。”
據了解,目前,該縣9個鄉鎮136個村將移風易俗工作全部納入村規民約,建立健全村民議事會、道德評議會、禁毒禁賭會、紅白理事會等“四會”,成立了新時代文明實踐站、便民服務中心、綜治中心等三中心,加快了移風易俗,推動了成風化人。(牛燕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